今年疫情基本在家工作,除了日常的工作,保持英文的學習是每天的必修課。最近我在看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也是在國內職場非常經典和受歡迎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在一開篇並沒有直接切入習慣一二三,而是通過自身的經歷,帶出了一個概念 Paradigm Shift,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你會看到如下的解釋,A paradigm shift is a major change in th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how something works or is accomplished. A paradigm shift very often happens when new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that radically alter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good or service.
用我們中文的話來說就是認知顛覆,不落窠臼。
我們都是語言的學習者和使用者,我們多少都會驚奇或驚喜的發現,原來在完全不同的國家的語言裡,也會存在相通的例子,譬如英文裡常說when it rains it pours,中文裡講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大家都在用下雨的場景來描述遇到更糟糕的事情。而更多的時候,不同的地域和行為習慣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乃至不同的語言習慣和表達方式。英文的學習,某種程度上也需要Paradigm Shift. 以及經常提到的Mindset change, 改變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從而我們學習到了新的表達方式和理解方式。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解釋了我們在學習語言過程中遇到的很多障礙和問題。
舉個例子,
Mainstream media claiming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fraud are willing to discount sworn affidavits, videos, and pictures.
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先不去看有沒有不懂的單詞,試著斷句看看,是否能像閱讀中文一樣馬上抓到這句話的意思, 或者困惑fraud are willing to discount...?
我們一起來嘗試斷句和翻譯看看
Mainstream media (claiming there is "no evidence") are willing to discount sworn affidavits, videos, and pictures
主流媒體稱沒有明顯的證據,並且不願意承認宣誓詞,視頻和圖片等。
換個思維方式,如果你將這句中文意思反向翻譯成英文,你會如何翻譯?試著寫下你的翻譯,並對照看看上述的英文。
語言並沒有標準答案,但語言有「簡練」 「準確」和「美感」。為什麼閱讀是英文學習的重要一部分,不僅在於學習新的詞彙和信息,很重要的一點是,理順我們的固有思維,去學習對方表達的思維習慣。
這就回到了上述的話題,當我們用現有中文的思維和表達習慣去閱讀英文的時候,會覺得有點「拗腦」,經常要轉個彎才能理解;用現有的思維習慣去說英文的時候,又會經常掉入大家俗稱的Chinglish陷阱。這都是思維不對路的結果,所以當你費力背單詞,拼命練口語之後,卻發現英文始終難入佳境,開始質疑自己是否年齡過大,大腦語言中樞是否退化等,別急,先調整思維方式。
所以,學習英文不難,但,學好英文(地道如本地人),卻挺難。語言是文化的外衣,文化是語言的基石。思維歸零,像個初生兒一樣去學習新的語言。背是我們告訴大腦你要記住它,大腦此時是被動的。而理解,是大腦主動在思考和演繹。這幾天兒子請教我一個數學題,probablity相關的. 我第一反應就是去回憶公式,同時信心滿滿的和兒子講述我當年數學如何經常滿分150,高考最高分等光榮事跡,卻發現腦子卡殼了,我連概率的基本公式都忘記了。再往後回想,發現其實很多當年高分的學科,高考結束後不久,就已經忘到九霄雲外去了。而英語是否有時候也是如此呢?講到最後,語言的學習有點「玄學」了,我想可能世間學習和進步的道理可能殊途同歸,當我們心腦合一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主動去工作,而心腦不一的時候,我們不斷在腦子上寫入,最後都會輕易的被擦去。
我們能夠允許自己認知的窗戶打開的多大,我們得到新鮮事物和信息的窗口就有多大。
我們順應的寬容度有多大,我們反彈的高度就會有多高。
更多精彩,關注商務英語的知識星球
附: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1451639619/ref=ppx_yo_dt_b_asin_title_o05_s00?ie=UTF8&psc=1, 《高效人士七個習慣》的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