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最新辯題「自由買賣時間」引熱議!這篇TED演講腦洞太大了

2021-03-01 翻譯天堂
如果人們可以自由買賣生命時間,你支持嗎?
這是最新一期《奇葩說》的辯題。生命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有,可是真的會有人想去賣掉自己的時間來換錢嗎?這看似是一道天馬行空的腦洞題,其實背後暴露了很現實的問題。

愛奇藝視頻截圖

正方辯手歐陽超(就是那麼過了CATTI二口的「槓精」,溫故知新一下:《奇葩說》史上首次英文開槓!兩個過了二級口譯的「杆精」互飆英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設想:買賣時間可以解決燃眉之急

顏如晶觀點的重點不在「錢」,也不在「時間」,而是在於「自由」

每個時間段的人缺的東西不一樣,年輕時缺錢,年老時缺時間。

而這個黑科技能讓我們自由地調配時間和金錢。缺錢的人拿到錢,缺時間的人拿到時間。

反方辯手子寅告訴我們,賣出去一年的時間,並不單單只是一年的時間。你會失去那一年原本要走的路、失去有可能遇到的那個ta、失去那一年裡所有生活的可能性。因為時間意味著未知、未知意味著期待,期待才有活下去的勇氣。更何況,買賣時間還會涉及到人類世界的倫理道德底線。正如陳銘所說:如果時間可以販賣,那麼我們都將是這個產品市場唯一的供給,人就成為了這條產品線上唯一的生產成本。

這也關係到人類世界的「公平」

愛奇藝視頻截圖

這個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雙方討論的點上,而在於時間自由交換本身帶來了一個時間溢價,這件事很可怕,它會與貧富產生迭代效應,從而加速人類分化。

愛奇藝視頻截圖

這一期奇葩說的辯題讓我們重新思考了時間對生命的意義。

有人說,時間只是一種錯覺,是我們頭腦裡想像出來的虛構事物。

有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想法:我們眼中的宇宙,就像是一大堆快照,經過了極其豐富的編排。它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交集,它們的世界各自為政,每個世界都豐富多彩。我們的大腦通過收集這些凝固的時刻,在我們的腦海裡播放,這就形成了動態的畫面。我們所謂的時間,就是一種假象

時間,真的是我們創造的、用來理解宇宙的假象嗎?

倘若它確實存在,為什麼時間只能沿著一個方向上流動呢?人們為什麼會產生像李誕所言「好事在後頭」的想法呢?

作家安德魯·齊默爾曼·瓊斯(Andrew Zimmerman Jones)用「時間箭頭」(the arrow of time)來為我們介紹了「時間」概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跟隨他腦洞大開吧!

點擊下方,觀看TED演講↓↓

The earliest time measurements were observations of cycles of the natural world, using patterns of changes from day to night and season to season to build calendars. More precise time-keeping, like sundials and mechanical clocks, eventually came along to put time in more convenient boxes.時間是什麼?最早出現的時間測量是觀察自然世界的循環,用白天到黑夜、一季到下一季的改變模式,來建立出日曆。更精確的時間記錄,比如日晷以及機械時鐘,最終都出現了,把時間放在更方便的盒子中。But what exactly is it that we’re measuring? Is time something that physically exists, or is it just in our heads? 但,我們在測量的到底是什麼?時間有實體的存在嗎?還是它只是我們腦中的想像?At first the answer seems obvious— of course time exists; it constantly unfolds all around us, and it’s hard to imagine the universe without it.一開始,答案似乎很明顯——時間當然存在;它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周邊,很難想像沒有時間的宇宙。But our understanding of time started getting complicated thanks to Einstein. His theory of relativity tells us that time passes for everyone, but doesn’t always pass at the same rate for people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like those travelling close to the speed of light or orbiting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但,要歸功於愛因斯坦,我們對於時間的了解開始變複雜。他的相對論告訴我們,對每個人,時間都會過去,但過去的速度就會因情況而異了,比如在接近光速旅行的情況,或是在超大質量的黑洞旁邊運行的情況。Einstein resolved the malleability of time by combining it with space to define space-time, which can bend, but behaves in consistent, predictable ways. 愛因斯坦解決了時間的可塑性(延展性),將時間與空間結合,來定義「空間—時間」,它可以被彎曲,但行為仍然是一致、可預測的。Einstein’s theory seemed to confirm that time is woven into the very fabric of the universe. But there’s a big question it didn’t fully resolve: why is it we can move through space in any direction, but through time in only one? No matter what we do, the past is always, stubbornly, behind us.愛因斯坦的理論似乎確認了時間是被織入到宇宙織物中的。但還有一個大問題, 是這個理論沒有完全解決的:為什麼在空間中我們 能朝任何方向移動,但在時間中的方向只有一個?不論我們怎麼做,過去始終都很固執地留在我們身後。This is called the arrow of time.When a drop of food coloring is dropped into a glass of water, we instinctively know that the coloring will drift out from the drop, eventually filling the glass. 當一滴食物色素被滴入一杯水中,我們直覺上就知道,該色素會從水滴中擴散出來,最終充滿整個杯子。Imagine watching the opposite happen. Here, we』d recognize time as unfolding backwards.想像一下相反的狀況。在這裡,我們認為時間是反向呈現的。We live in a universe where the food coloring spreads out in the water, not a universe where it collects together. In physics, this is described by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which says that systems will gain disorder, or entropy, over time.我們所住的宇宙中,食用色素散布在水中各處,而不是集合起來成一滴的。在物理上,可以用熱力學第二定律來描述它,該定律說的是,系統會隨著時間得到混亂或是熵。Systems in our universe move from order to disorder, and it is that property of the universe that defines the direction of time’s arrow. 在我們宇宙中的系統, 會從有秩序變成混亂,正是宇宙的這項特性定義了時間箭頭的方向。So if time is such a fundamental property, it should be in our most fundamental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universe, right?所以,如果時間 是這種根本的特性,它就應該要出現在我們用來描述宇宙的最根本的方程式當中,對吧?We currently have two sets of equations that govern physics. General relativity describes the behavior of very large things, while quantum physics explains the very small. One of the biggest goal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over the last half century has been reconciling the two into one fundamental 「theory of everything".目前,我們有兩組支配物理的方程式。廣義相對論描述大型物體的行為,而量子物理解釋非常小的物體。在過去半個世紀, 理論物理最大的目標之一,就是將兩者調解整合成為單一的「萬物理論」。There have been many attempts —none yet proven— and they treat time in different ways. Oddly enough, one contender called the Wheeler-DeWitt equation, doesn’t include time at all. Like all current theories of everything, that equation is speculative.許多人嘗試過,卻沒一個被證明——它們都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時間。很怪的是,其中一個角逐者是惠勒—德威特方程式,它完全沒有納入時間。和目前所有的萬物之理一樣,該方程式純屬理論推測。But as a thought experiment, if it or a similarly time-starved equation turned out to be true, would that mean that time doesn’t exist, at the most fundamental level? Could time just be some sort of illusion generated by the limitations of the way we perceive the universe?但就思想實驗來說,如果它或同樣缺乏時間的方程式,最後證明是真的,那是否意味著時間不存在於最根本的層級上?時間是否可能只是一種幻覺,因我們受限於對宇宙的感知方式而產生出來的幻覺?We don’t yet know, but maybe that’s the wrong way of thinking about it. Instead of asking if time exists as a fundamental property, maybe it could exist as an emergent one. 我們還不知道答案,但也許那是錯誤的時間思考方式。不問時間是否真的是 一種根本特性的存在,而是問它是否是一種突顯特性的存在。Emergent properties are things that don’t exist in individual pieces of a system, but do exist for the system as a whole.突顯的特性不存在於系統中的個別部分,而是存在於整個系統當中。Each individual water molecule doesn’t have a tide, but the whole ocean does. A movie creates change through time by using a series of still images that appear to have a fluid, continuous change between them. Flipping through the images fast enough, our brains perceive the passage of time from the sequence of still images.個別的水分子沒有潮汐,但整體的海洋卻有。電影透過時間創造出改變,使用一系列靜態影像,各影像間有著流暢、連續的改變。只要非常快速翻動這些影像,我們的大腦就認為靜態影像序列是有的時間經過的。No individual frame of the movie changes or contains the passage of time, but it’s a property that comes out of how the pieces are strung together. The movement is real, yet also an illusion. Could the physics of time somehow be a similar illusion?電影中沒有任何一個畫格會改變,單一畫格也不包含時間經過,但當各部分被串接在一起時,就會產生出時間這種特性。動作是真實的,同時也是種幻覺。時間的物理有沒有可能在某種層面上也是類似的幻覺?Physicists are still exploring these and other questions, so we’re far from a complete explanation. At least for the moment.物理學家仍然在探究這些及其他問題,我們離完整的解釋還很遙遠。至少目前是如此。

雖然「時間」是否真實存在還有待科學進一步探索,但「短視理論」卻常常被驗證有效。

簡而言之就是:很多偉大的事情都是在人生的後半場才發生的

 

愛奇藝視頻截圖

正如李誕所說:我們人生是一個接近的狀態,是一個形成的過程,不要放棄這個形成的過程,慢慢走,會好的。

就像李佳潔能站在奇葩說的舞臺上一樣,她說是因為她從悲傷裡長出了勇敢,可勇敢是怎麼長出來的,正是那些難熬的經歷和時間裡慢慢長出來的。
如果因為「難熬」而選擇出賣掉那段難過的時間,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習慣去逃避,喪失了主動性與成長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奇葩說》新一期辯題公布,老闆不喜歡我要離職嗎?答案呼之欲出
    最近《奇葩說》有一期辯題與咱們職場人相關,看起來,好像也是「打工人」很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 時間焦慮的背後:時間=金錢?
    如果人們可以自由買賣生命的時間,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 奇葩說第一季終於看完了
    而且肖驍說的那句挺好的:人言可畏。不想成功之後被人指指點點,還是自己腳踏實地的比較好,也許成功之後,有人時不時的拿你當初被潛說事,或威脅或恐嚇,更麻煩。人活一世,還是坦坦蕩蕩的。不過我很贊同馬薇薇那句話: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這句話一點都沒有錯,看到這個辯題的時候,第一季的奇葩說也接近尾聲了,發現我每次的觀點,大部分都和範湉湉出奇的一致。
  • 《奇葩說》第六季金句文案,又火了!
    作者 | 杜少君(廣告洞察主筆)來源 | 廣告洞察(ID:admen888)最近《奇葩說》第六季的開播,瞬間成為一檔熱門綜藝節目!在微博上#奇葩說第六季#的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3.5億,討論量也高達12.5萬,這些數字足以證明《奇葩說》的魅力所在。
  • @TED演講
    我要告訴你們當我接到大會邀請的時候,我對自己說:這可是TED呀。這些TEDsters雖然名字聽起來是那麼單純而簡單,可都很不簡單,他們是慈善家藝術家科學家,他們能夠影響整個世界。So -- 實際上,可以說我是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的首都長大的,或者說就是紐約市的華盛頓高地。我不知道這裡有沒有其他的多米尼加人。但我知道胡安恩裡克斯昨天來這裡了,我覺得他是墨西哥人。老實說,這離我已經足夠近了。I just -- I'm sorry.
  • 《奇葩說》:不要打碎那顆蛋
    所以,這壓根兒就不是個蛋的問題。2.我必須要講一講我和蛋的故事。去年四月,在寫完《月薪兩萬生活指南》和寫出《昌平名媛生活指南》之間的空檔裡,我有了辭職的打算。那會兒我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月薪如你所知,不到兩萬但過得還湊合,但是一心想寫東西。
  • 如何像《奇葩說》中的選手一樣侃侃而談?
    題目是提前公布的,一個話題,花大量精力去找資料,有時需要連續錄幾期節目,準備時間不夠充足,辯手甚至會熬夜,通宵備稿。每一次精彩的表現,都是努力準備的結果。但自由交火環節,這種既要有快速的臨場反應,又要保持辯論的風度,不僅在臨時的準備,更需要日常的訓練,否則場面很可能如潑婦吵架,連掐帶撓。
  • 觀奇葩說辯題「要不要選擇一夜成名」有感
    這一期奇葩說的辯題說     記得很多人都問過我,你辯論打得很厲害啊,為什麼不去奇葩說呢?實際上曾經的我是非常渴望去奇葩說的,因為在我心中,那裡確實就很像這個辯題描述一樣,是有希望拿到一夜成名的【入場券】的地方。24的我曾經無比接近接近這個機會,記得是在5月份的某天受到了邀請,那一天我非常的激動,覺得想了很久的舞臺,我終於有機會可以去了!
  • 這5個TED演講幫助你
    今天,普特君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人氣TED演講,都是關於如何做選擇的,看那些專業人士、成功人士是怎麼解決這一難題的。希望這些演講可以幫助各位普特er。1. Ruth Chang: When it comes to making hard decisions, reasoning is more than judging.
  • 送你《奇葩說》第四季的門票,現場感受「奇葩互懟」
    人說話的方式分為好多種,有兩種尤為常見:一是想都不想就說出來,二是仔細想了一想之後就不說了。
  • 自由職業者重獲時間自由的任務清單(外在遊戲篇)
    日更第63篇,總原創更新第1052篇挑戰:從一個人做所有事——所有人做一件事決定:放棄選擇的自由目標:
  • 推薦8個設計師必看的TED演講
    今天周日,給眾道友推薦8個網上口碑很好的TED設計演講,這些已在網上流傳已久,之前看過都還不錯,躺著刷抖音可以去去看看這些,換換口味~1. 設計使人快樂的3種方式唐諾德·諾曼設計評論家唐諾德·諾曼在他的這個演講上,剖析了設計給人帶來快樂的多個例子,將目光投射到美麗、有趣、愉悅與情感這樣話題上來。
  • 《奇葩說》如果20歲有一個一夜成名的機會,你會不會要?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歡看《奇葩說》,這一季也是一集沒拉下,這一期的辯題,是20歲有一個一夜成名的機會,該不該要?
  • 這期《奇葩說》蔡康永的一句話,真相了.....
    上周的《奇葩說》你們看了嗎?上周的辯題是:下班之後的工作消息,該不該回?當你看到這個問題時,僧妞猜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當然不回啊。只有經歷過職場的同學,才會是:雖然嘴上說著不回,可手卻不自覺地開始打字:「好的,我馬上去解決。」(僧妞提醒,其實你是被職場PUA了!)
  • 【演講技巧】如何練習演講,為成功的演講做好充分準備?
    以上是GT君搜集的一些經典的英文繞口令,可以練起來啦~最初練習時,不要追求速度快,而要保證每個字都說清楚,整體連貫。達到一定程度後,語速可以加快。朗讀可以培養講話的情感和韻味,鍛鍊語感、語氣和語速。同時還能兼顧練習發聲,一舉多得。
  • PPT案例解析-TED演講
    製作前先準備好素材,TED的logo是紅色,而這種比較高大上的演講,通常並沒有太多花哨的顏色和製作技巧,所以定下來我們的基調。本期PPT案例解析我只找了一個素材,通過封面頁標題我們得知找圖要和時間有關,但是單純的找時鐘的圖片無法體現「管控時間」這個概念,所以我找了關鍵詞「沙漏」,既能體現時間
  • 《奇葩說》蔡康永談美德: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歸根到底,這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邊界問題,拿捏好分寸才是美德。蔡康永回答 瘋傳朋友圈▲《奇葩說》何炅語錄集錦,一種發自內心的修養▲她年紀輕輕就月入百萬,工作5年沒休假,辭職後...
  • 「蛇精男」肖驍和90後創業者張天一鬥嘴大學生,都說了啥?
    因為《超級演說家》和《奇葩說》走紅網絡的「妖孽蛇精男」肖驍,跑到了北航演講還和大學生們當場辯論,現場火爆。而90後的明星創業者、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也和大學生們講了自己如何創業,引發大學生們的現場的熱議。與此同時,金鷹獎電視編劇劉毅、零一建築創始人阮昊、登峰大師孫斌也現場演講交流。反正,在場的不少大學生們覺得,這個活動還有點意思,真實鮮活,也對他們畢業之後的道路選擇有些幫助。
  • 自由職業者重獲時間自由的任務清單(內在遊戲篇)
    日更第62篇,總原創更新第1051篇一、誰是我的同伴1、創富的過程中,你會與誰分享財富?
  • 兩個過了二口的人在《奇葩說》咆哮式英文辯論!
    近日,《奇葩說》第七季最新一集裡出現了節目開播以來首次英文辯論,辯論的主題是:「熱愛的工作令我頭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