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將我們「設為星標」呀:正常每周二、四、日更新
點擊上方「關哥說險」→ 點擊右上角「...」→ 點選「設為星標」
「今天主辦方讓我來聊聊我最舒坦的生活方式,其實我覺得有點為難,因為對我來說,最舒坦的事兒就是不來,就在家躺著就把這個錢掙了。」「其實追求舒坦並不是說完全不努力,你完全不努力那不就被社會淘汰了嗎?不就變成廢人了嘛?所以我現在做的就是局部的努力,把大部分的痛苦都集中承受,然後趕緊歇著。」「可以說我為了不努力,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當然我也不會因為努力,然後走的太遠,而忘記為什麼出發。」這段話引起了我巨大的共鳴。我也特別想躺平,真的,想了好多年了。以前和朋友聊未來,我說我的夢想就是「混吃等死」,沒人信,畢竟這麼多年了,我一直以努力上進的人設著稱。
可我努力為了啥?還不是為了以後能過上混吃等死的日子!要是不小心,努力的效果比較好,是不是還能帶著我老公、我女兒,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過上混吃等死的日子?所以我念書也很努力、工作也很努力,念名校、進銀行、工資攢一半。賺錢能力不斷提升,同時保持了良好的儲蓄和消費習慣。又借著身在金融行業的利好,獲得大量的金融理財知識和實操經驗。為了未來不用努力,我可真的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這個行業有個特點,能遇到大量的有錢人,張總李姐王阿姨,動輒身價上億。
年輕的我非常羨慕,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坐擁八位數資產,到那時,應該是神仙般的日子了吧。然而,事實上是,這些富豪們,依然各有各的煩惱,
而這些煩惱,起碼有一半,是財富本身帶來的。而我的工作,居然是用金融工具,去幫他們解決這些煩惱。實力演繹什麼叫,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但這份工作的好處,也慢慢體現出來。它讓我在自己沒有什麼財富的時候,就透過別人的人生,體會究竟該如何面對財富。
富豪們的財富管理理念,落後於財富增長的速度,而我的財富管理理念,卻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財富水平。(好像還是我比較慘)財富是為人服務的,追求財富的終極目標,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追求財富上,就是為了有朝一日,不用再花時間精力在財富上。但很多時候,我們太關注於追求財富本身,卻忘了初心。曾經有位姐姐,高檔連鎖酒店老闆,45歲那年,先是做了2000萬壽險,算留給自己女兒的,又給自己準備養老金。交多少錢先不論,她的原話是,「保證60歲開始每年至少領50萬,這樣餘下的錢我就可以去浪了」。我羨慕的是她的錢嗎?不,我羨慕的是她未來躺平的狀態。只要你開始學習理財,就會接觸到兩個概念,「主動收入」、「被動收入」。顧名思義,「主動收入」是需要你努力的,「被動收入」是不需要你努力的。
所以「被動收入」被稱之為財務自由的核心。
只要有了足夠的、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基本就可以躺平了。種地、賣貨、敲代碼,人力賺的錢,都是勞動收入;而炒股票買基金、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錢生的錢,都是理財收入。「被動收入」和「理財收入」完全不是一回事。為什麼?因為「理財收入」也要佔用你的認知,佔用你的時間精力。炒股票要選股吧?出租房子要招租客吧?看著市場起起落落,你的情緒價值就不是價值了麼?別太高估「理財收入」對財富的作用。畢竟大多數人,都是靠「勞動收入」積累的財富,只不過,效率不一樣而已。要注意的,是管理好自己對理財這件事的預期:
學習理財並不斷實踐,是為了學會管理財富、養成習慣,挖掘自己對財富的認知和配置風格。努力並不是人類的天性,懶惰才是。如果做一件事完全不需要克服天性,那也稱不上努力。那我們為什麼要努力?為什麼非要跟人性反著來?躺平做條鹹魚不好嗎?
因為你很清楚的知道,今天躺平做鹹魚,明天可能連做鹹魚的資格都沒有了。從這個角度看,
短期的對抗人性,反而是為了長期的順應人性。我總說「保險配置是反人性的」,其實,以我這些年在金融業的經驗看,投資理財、資產配置的理念,根本全都是反人性的。可是要消費、要高收益本身有錯嗎?沒有。但我們真正想要的,其實是能
一直消費、
一直有本金去追求高收益。誰家過年不吃頓餃子?但真正的好日子,是隨時隨地都能吃上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