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漸強的方式過人生 I 緬懷史蒂芬·R·柯維博士

2021-02-22 niwo

2008年12月19日,史蒂芬·R·柯維(Stephen R.Covey)在博客中寫道:「我現在76歲,很容易退休。但是我還沒有退休,也沒有打算退休。我不相信退休。為什麼,人們問我?簡而言之,我有人生座右銘。它是:以漸強而不是減弱的方式生活。」

關於經營組織,"領導者和管理者只有認識到我們自己生活中最大的潛能,才可能遵循柯維博士的個人座右銘,即「以漸強而不是漸弱的方式生活」。當我們發現通常無法想像的潛能,並找到自己的心聲時,我們才會獲得組織上的成功,也將獲得柯維博士為我們傳承的尋求個人成就感的偉大遺產——無論是領導者還是個體貢獻者。"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富蘭克林柯維(IID:FranklinCovey)今年是《時代周刊》的25位「最有影響力的美國人」之一史蒂芬·R·柯維博士去世的8周年,柯維博士享年79歲。因為個人健身行為的意外導致他的辭世,恰恰反映出他致力於自己一生中經常提到的四個關鍵要素:心理,精神,情感和身體健康。柯維博士在保持身體健康方面仍在努力,儘管他已接近自我完善的第八個十年,這是他在個人生活的所有領域中對於卓越的追求。
史蒂芬·R·柯維(Stephen R.Covey)曾經在博客中寫道:「我現在76歲,很容易退休的年紀。但是我還沒有退休,也沒有打算退休。我不相信退休。人們問我,為什麼?簡而言之,我的人生座右銘是,『以漸強而不是減弱的方式生活。』」在這個特殊的緬懷偉大領導力大師的日子裡,我們以這部柯維大師的辭世之作,感恩和懷念史蒂芬·R·柯維為全世界帶來的貢獻。柯維博士的座右銘體現了他對身體健康和個人精益求精的承諾,在這個時代,同齡人比起騎自行車,他們更可能花時間閒在搖椅裡。柯維博士在2011年的著作《第三選擇》中解釋說,儘管他已經成熟,但他至少還有八本書要寫,並且在忙碌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有相應的一系列其他重要任務和優先事項。當我們發現無法想像的潛力並找到自己的心聲時,柯維博士教導我們無論是作為領導者還是追隨者,我們都能實現組織上的成功以及個人的成就感。
就像他敬佩並經常引用的聖雄甘地一樣,柯維博士試圖實現理想的「我的生命就是我的信息」。他給世界留下了豐富的見解,以指導領導者,經理和其他努力奮鬥的人,以「發現自己的心聲,然後幫助他人發現自己的心聲。」 這些見解體現了他作為美國最受尊敬的領導力大師之一、諮詢顧問和領導力專家的研究洞察。

史蒂芬·R·柯維不僅僅是一個管理諮詢專家,還是領導力和組織發展方面的專家,他同樣是一個道德哲學家,他熱衷於關心人與社會。他經常說:「我們不能違反這些法律或真理原則,儘管我們會發現,有時不可避免地會與它們相悖。」柯維的每一項道德原則都是由內實現的,而他的方法始終在道德的重點上「由內而外」。越來越多的管理學者,例如史丹福大學的傑夫·普費弗,哈佛大學的林恩·潘恩和克萊頓·克裡斯滕森,密西根州的金·卡梅倫和羅伯特·奎因,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羅伯特·賴希,都回應了柯維博士關於將道德合理原則與經驗證據相結合以塑造創新能力的見解。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市場中競爭成功的組織,尋求達到最佳效果的從業者和領導者可以通過研究柯維的見解和理論,並在自己的組織中結合實施來受益。

領導者和管理者只有認識到我們自己生活中最大的潛能,才可能遵循柯維的個人座右銘,即「以漸強而不是減弱的方式生活」。當我們發現通常無法想像的潛能,並找到自己的心聲時,我們才會獲得組織上的成功,也將獲得柯維博士為我們傳承的尋求個人成就感的偉大遺產——無論是領導者還是個體貢獻者。

柯維博士是人類的思想巨匠、潛能導師,更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為我們留下了真切而樸實的教誨。何其有幸,不僅實踐同時還在傳播他留給全世界的精神財富。這些年在和大家交流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柯維博士的研究與方法論,為眾多的組織和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上帶來積極的影響與驅動。每一個人都是珍貴的,都被賦予巨大的、甚至無限的潛能。每一條原則背後的觀為得,都像是燈塔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無論何時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或是機遇、挑戰,都能從他的智慧中汲取能量與靈感,激勵自己無所畏懼,不斷成長。感恩,從永恆的原則中受益;傳承,用漸強的方式生活。

——富蘭克林柯維中國大陸地區總經理 馮璟

今年是柯維博士誕辰88周年,從七個習慣對我的影響來看,最深的還是習慣一,主動積極。柯維博士出生於1932年,之前的年代盛行的是機械決定論,以傳統物理學的視角來解釋世界。後來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決定論,強調了基因和原生家庭等對人的深遠影響。而主動積極,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自由意志所創造的選擇的空間,這好像拉開了一道縫隙,讓更多人性的光芒射進來。柯維博士並沒有完全否認先天因素,而是倡導在接納的基礎上持續嘗試。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叫「改寫人生劇本」,每個人都有權利改寫部分內容,但如果不主動去做,人生的戲劇就會照著原來設定的情節自動發展下去。從個人成長上看,主動做出選擇是一個突破困境爭取更優結果的過程。從生物學上看,這也是個體適應環境、改造環境,與環境一起進化的過程。所以,我自己也認同這樣的信念:發生了什麼事確實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對事情的回應。這就是習慣一帶給我的啟發。

接觸「七個習慣」20年,講授「七個習慣」15年,柯維博士的這套經典思想一直指導著我的一言一行和為人處世。我覺得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是「雙贏或者不成交」這個理念。人們很容易理解和認同「雙贏思維」,但現實中不乏虛假的雙贏局面。例如:父母按自己的意願替孩子規劃未來,還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因礙於面子和關係而勉強達成了並沒有什麼收益的生意等。真正的雙贏必須建立在「雙贏或不成交」的基礎上。即奔著雙贏去努力,但隨時做好無法達成雙贏結果的心理準備。雙贏或者不成交的背後體現了由自信、實力而生的淡定和大氣,也體現了思利及人的善意和寬容。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順其自然才能達成真正的雙贏。如果太想雙贏就難免用力過猛,這樣得來的「假雙贏」必定難以持久。真正的雙贏一定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雙贏或不成交其實是中國古訓「買賣不成仁義在」的西方版說法。

——富蘭克林柯維資深顧問 王瑜

記得第一次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在大學期間。買的時候只知道它是暢銷書,對踏入社會能有所幫助,讀起來感覺滿滿的雞湯,讀完就束之高閣了。然後,經歷職場的磕磕碰碰,經歷人生角色的轉變,十來年就這麼匆匆而過。突然有一天,收拾書櫃,發現這本書,重新翻閱,竟然完全不同的感受。記得當時和好友分享,說起再讀七個習慣的感受,用的詞是「字字珠璣」。柯維老先生十來年前就把我可能要走的心路歷程明明白白告訴過我,用那麼簡潔曉暢的文字,那一剎那,體會到王國維先生說的第三重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用七個習慣回望來時路,時常會想:」如果生命真的可以重來,在那些曾經的十字路口,我將做出怎樣不同的選擇?「 或許,我的」以終為始「會讓我的人生更有成就,我的」知彼解己「會讓我擁有更多的朋友。好在啊,每一段路都沒有白走,每一種經歷都是成長,柯維博士教會我最重要的理念是:無論什麼時候開始,其實都不晚,因為選擇在我。

——富蘭克林柯維學習項目顧問 劉泉

柯維博士能夠特別睿智地洞察到事物的本質,十年前提出不可預知時代的可預知結果是何等的魄力。非常了不起的是,他教授人們去發現、提煉和遵循這些原則。除了對原則的重視和把握有極強的洞察力,他還十分智慧的一點是,可以轉換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也就是柯維博士常說的「思維轉換(Paradigm Shift)」。正是因為能夠轉換視角看問題,他才能既表達了對人的尊重,又能夠更完整更客觀地發現本質。柯維博士在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鼓勵大家以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維方式先去想一想」。作為一名講師,我們也有消極或者低效的時刻,但當我們能夠覺察的時候,我們能夠有意識地規範自己的反應與行為,有一個原則和一面鏡子可以調整自己。每當遇到刺激與反應的情境,就好像柯維博士在考驗我們。從原來的不得不改變,到自己有意識想要改變,儘管不夠完美,但自我意識和覺察的能力是非常寶貴的。覺察的目的不是自責,而是善於去反思,甚至是開誠布公地分享,讓他人也能感受到改變的可能性。最後用幾個詞來總結,覺察、意願和原則,這也是人類四大天賦之一,應該儘可能地去發掘和釋放。

——富蘭克林柯維資深顧問 吉燕彤

柯維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流傳甚廣,但同時我們也知道要將之落到實踐層面卻絕非易事。所以,"知道"和"做到"是完全兩會事,其差別何止雲泥。原因究竟為何呢?難道了解影響圈-關注圈很難嗎?學會同理心傾聽和回應不可能嗎?這些實際上都不難,只要勤加練習都能掌握。關鍵在於柯維先生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完全不同尋常的效能成長之路。常聽有人說等我有錢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說如果我有什麼,我就可以怎樣,這種論調時有耳聞。姑且稱之為"先自由後選擇"論,但柯維先生提供給我們的是一條"選擇先於自由"的效能成長之路。這似乎有悖常理,但經過仔細思考實踐後你會發現,這才是最切實可行的途徑。我稱之為"強人路徑"。這條路徑強就強在道出了這個世界的真相,想要環境中事事順心萬事具備,無異於鏡花水月。只有首先掌握選擇的能力,才能在這不如意的真實世界中確立自我,看清路徑。而選擇權的把握又來自於目標的確立,這需要通過內觀自我,外察環境,才能找到自己真實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彰顯自我價值。這也是為什麼柯維先生將"主動積極"作為七個習慣的基礎,而"以終為始"作為七個習慣之舟的發動機的原因。

——富蘭克林柯維資深顧問 何煜

我在富蘭克林柯維工作的8年裡,柯維博士的智慧一直指導著我的工作和生活。其中「第三選擇」對我的影響最大。懂得「第三選擇」的人,無論何種場景的兩難境地,總是能獲得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如偉大的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所說,「我不單單是因為反對他們而駁斥他們, 我總在思考,總會在我的判斷中,將他們考慮進去,給予他們推翻我珍視的信仰的機會。我殷切希望經由第三方的觀點公正地審視我自己的判斷,提升我的見識。」生命不是網球賽,只能有一方贏球。當雙方都贏、能夠共同創造出一種新局面,讓彼此都感到滿意時,更令人快樂。正因如此,發揮「協同」的步驟必須從「你是否願意與我一起尋求一種雙贏的解決方案,讓我們都能滿意」這個問題開始。我相信令人期待的雙贏還在等著我們去發掘,人生中重要的貢獻還未上場!

——富蘭克林柯維市場經理 Helene

我在富蘭克林柯維工作了19個年頭,公司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我深深的足跡和辛勤的汗水。我在這裡看到的第一本書是《與成功有約-全面造就自己》,從這本書裡讓我知道工作中的更多自主是建立在負責盡職的基礎上,要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才能使自己在人生各層面表現出眾。真正卓越的人生,少不了正直的生活。七個習慣都是建立在原則基礎上的,是高效能的原則內化為持續的行動。柯維博士相信,我們無法違背原則還能獲得高效能。柯維博士有段錄像《收穫法則》:在農場耕作,必須在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灌溉除草,到了秋天才會有好的收穫。而修身、人際關係也同農場法則,不能投機取巧。所以在慢慢的工作和生活中才體會到「以原則為中心」的力量,澄清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確立對自然法則的敬畏。引用柯維博士一句話:「如果你今天就實踐這7個習慣,哪怕僅是其中一項,你也會立即看到效果,但這是一次終生的旅程——也是一生的承諾。」

——富蘭克林柯維客戶支持 Michelle

柯維博士是這一生中對我影響至深的導師,從職業生涯的起步至今,幾乎每一次走在十字路口或者分岔口的時候,他的思想光芒就猶如燈塔般,給與人希望,給予人智慧的光芒,給予人踏實前行的動力。還記得2012年的7月16日,我參加的七個習慣讀書會既定的集會前聽聞柯維博士的去世消息,大家驚愕之情溢於言表,痛心,遺憾,感覺失去了一位陪伴自己前行的導師。柯維博士的七個習慣對我的影響是無可比擬的,因為他所倡導的處事原則,並不隨外在環境,情況的變化而失效,反而在這些激流勇進,不斷變化的漩渦中,讓智者看清方向,讓愚者警醒,讓每一個選擇相信,相信遵循的原則力量可以在當前環境中立身,立命。對我影響最深的是「積極主動」。這已經融入到我的價值觀世界中,成為面對世間事物,由內而外反饋遵循的原則和本能反應。人的價值觀來源於人來到世間後經歷的一切環境影響和基因作用的結合。擁有積極主動,對於當前世界環境的自我引領,自我反應,都有相當好的能量汲取和效果呈現。

——富蘭克林柯維客戶經理 Figo


niwo成長學院,創立於 2014 年,創辦至今 10 餘萬用戶在這裡學習成長,是一家專注於【精神成長】和【生命教育】的教育學院。圍繞個人成長, 職場,兩性關係,親子等內容,提供高品質的課程與服務,包括線上課程,線下工作坊,企業定製,分享會,沙龍等服務。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是幫助組織提升績效的全球領導者。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提供標準的及客戶化的領導力和執行力的培訓諮詢服務及產品。

如需轉載/互推/商務合作

請發送「合作」至後臺 ·

歡迎來稿自薦和推薦精彩的文章至

min.di@niwolife.cn


以漸強的方式過人生!

相關焦點

  • 【R函數學習】R語言時間序列函數整理
    ( m2=arima(prop, order = c(1,0,0),method="ML", include.mean = F) ) #用AR(1)模型擬合,不含截距項。(fGarch)library(FinTS)a=ts(scan("583.txt"))ts.plot(a)fit=lm(a~-1+time(a))r=resid(fit)summary(fit)pacf(r^2)acf(r)acf(r^2)AutocorTest(r) #殘差是否存在序列相關ArchTest(r
  • 讀博士不需要B計劃!人生也如此!
    ——吉大秋果有一個學生特別沮喪跑過來問我,老師,我已經博士四年級了,到現在論文還沒發表出去,大論文也沒開始寫作。
  • R語言時間序列函數大全(收藏!)
    tsdiag(m1) #對估計進行診斷,判斷殘差是否為白噪聲summary(m1)r=m1$residuals #用r來保存殘差Box.test(r,type=」Ljung-Box」,lag=6, fitdf=1)#對殘差進行純隨機性檢驗,fitdf表示殘差減少的自由度AutocorTest(m1$resid) #加載FinTS包
  • 博士面試英文自我介紹
    博士面試英文自我介紹一般在考博複試面試內容中需要準備,主要是考察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 一周計劃表這樣做才對:把人生第一要事, 排入每日行程
    雖然「重要性」與「急迫性」都與時間有關,但柯維認為,只有「重要性」才能用來衡量時間與生命;反之,陷入急迫性偏執的工作者,則因為無法思索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為何,只好以忙碌填補空虛柯維強調,要想扭轉急迫性偏執的人生,便得自問:「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意義何在?」「你希望成為什麼或完成什麼?」對這些問題有了清楚的答案後,人生的目標、抉擇與時間安排才能徹底改變。
  • 如何用經濟學的方式,思考這個世界?
    2003年夏,《紐約時報雜誌》派作家兼記者史蒂芬·都伯納為史蒂芬·列維特撰寫一篇簡介。列維特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雖年紀輕輕,卻已聲名大噪。都伯納彼時正在研究一部關於貨幣心理學的著作,在那段時間裡採訪了不少經濟學家。他發現他們往往口齒不清,仿佛英語是他們的第四或第五語言。
  • 「R」用purrr實現迭代
    迭代方式主要有兩種:準備工作purrr是tidyverse的核心r包之一,提供了一些更加強大的編程工具。= function(df) { output = vector("double", length(df)) for ( i in seq_along(df)) { output[i] = mean(df[[i]]) } output}然後我們覺得可能還需要這樣計算每列的中位數和標準差,因此複製粘貼了
  • 【嘮嘮嗑】生物博士你想轉行嗎?
    因為除了還是找不到工作外,讀博能有出國的機會~好了別打我,我的一切選擇都不是嚴肅而認真的,因為我不是處女座呀~讀博的時候也是無比痛苦的,但回過頭想想,有個讀博的經歷也是豐富完整了人生啊! 因此我建議如果情商不是特別高人生規劃不是很清晰的妹子讀個研啊刷的博啊還是蠻不錯的,反正到了社會上你也混不出什麼所以然,不過要是發不了paper畢不了業你們不要來砍我就好了。
  • 最便捷的3種方式
    python讀寫excel的方式有很多,這裡我介紹3種方式,一種是利用xlrd和xlwt進行excel讀寫,一種是openpyxl讀寫,最後一種是利用
  • 人生下半場線上宣講第10期--高博士教你如何「快速拿到美國公司高薪職位」!
    美東時間6月19日,晚9-10點獵聘海外人生下半場宣講會如期而至本期我們再次請到高弘博士
  • 【C語言】什麼是 lvalue,什麼是 rvalue?
    一般出現在諸如各種、書籍中,更頻繁遇到的是在你的錯誤提示中:一般你會看到這個是因為你的代碼這麼寫:……        int i;        5 = i;……一些朋友想當然的就覺得 lvalue 指的就是賦值運算符左邊的那個值,而 rvalue 當然就是右邊那個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