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年代,表面上看去,雖然打工人居多,但還是有很多人想要自己創業當老闆的,為何呢?因為但凡對自己未來有想法的人,都不甘願打工一輩子,都想有自己的事業和公司,哪怕是開店,都感覺比打工要強,最少是自由一些,不用被人管著,有能力就多賺一些,沒有能力就少賺一些,也沒有人會怪罪。
當然,少賺一些,可能會被自己老婆說,因為這個年代是現實和殘酷的,如果錢賺得少,很多時候,就可能造成家庭危機。這也是很多人不敢去創業的原因,因為創業有風險,很多人承擔不起。更沒有創業的啟動資金。
很多人不要看他目前在打工,他可能是在存錢,或是在學習,一旦時機成熟了,可能就會辭職自己成立公司,為自己打工。不過有這樣創業心的人,不是特別多。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承擔任何風險,還是打一天工上一天班得一天工資的穩定一些,至少不用承擔什麼風險,公司倒閉了,自己可以去其他公司。
願意借貸去創業,願意去賣房子創業的人真的不多,特別是賣房子。很多人都知道,今天賣出去的房子,自己創業十年,可能未必買得起賣出去的房子。因為房子在我們這個年代,太重要了,太貴了。
那麼想要創業,要記住什麼樣的話,能幫助我們成功呢?如果大家也不知道,也想知道,更是想要自己創業當老闆的人,請記下呂不韋的名言,能幫助你走向成功!文字如下:
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裡,不若得一聖人。《呂氏春秋·論·不苟論》——呂不韋#呂不韋語錄#
讀完呂不韋的語錄,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得到十匹好馬,不如得到一個善於相馬的人;得到十把好劍,不如得到一個善於鑄劍的人;得到千裡土地,不如得到一個聖人。」
可以說,不論哪個公司,都是少不了人才,而人才越多的公司,越是有前途,越是會很優秀。很多公司可能認為良馬就是人才,多召集一些良馬為自己做事,那樣公司起來的快。其實找十個優秀的人,不如找一個能幫助你找,幫你看優秀的人才。
得到一個好的可以做生意的地段位置,還不如得到一個會幫助你開店,讓你賺錢的人。相信讀完呂不韋這段語錄的人,日後在創業上,肯定會很有幫助。如果只知道找人才,不知道去找一個幫自己找人才的人,自己永遠騰不出手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呂不韋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借著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三國裡曹操,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就找到了荀彧這樣的人,荀彧可以說就是伯樂,他就能幫曹操相馬,荀彧就幫曹操舉薦了這些人才,如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網上流傳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可見很多人還是認識郭嘉的,郭嘉,而其他幾位可以說也都能稱之為良馬的人,都是很有才,在三國裡不是小角色,都是有名氣的。你看曹操得一荀彧,卻多得了那麼多賢才。這為曹操省去多少時間去拉攏這些人才?
不得不說,想要創業,真的需要找一些能為自己找人才的人,而這個人本身也是很有人才,那麼你就能騰出手去做更重要的事。你是創業創始人,也就是老闆,你不能老是困在自己在找人才這一塊,不然你事業永遠做不大。
人才可以靠找,也可以靠吸引,其實曹操就是吸引了荀彧自己來投奔自己。可見曹操更是有智慧。創業初期,你可以自己去找人才,要以能給自己找人才的人才為標準,寧缺毋濫。
而現在的人才,可以說更難找了!再以往有口飯吃,就有人給你做事。現在不一樣了,錢沒有給到位,都找不到人才。而找人才,如果能找到像董明珠、雷軍這樣的人,那麼就是公司之幸了。你看格力在沒有董明珠之前,是什麼樣,董明珠來了之後又是什麼樣?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如三國裡劉備沒有得到諸葛亮之前,是什麼樣子,得到諸葛亮之後又是什麼樣。當然我們不能拿董明珠和諸葛亮對比的,只是拿這個事來說事,說明人才的重要性。公司留不住人才,也是問題,問題大多數都在於老闆。
就如三國裡的袁紹一樣,多疑,總是懷疑自己的謀士,這樣謀士自然就會放棄他去投奔曹操。曹操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袁紹不如的地方。
所以說想要自己創業當老闆的人,請記下呂不韋的名言,能幫助你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