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電話禮儀

2021-02-19 黨建網微平臺

  通話時機的選擇看似平常,實際上很重要。有的人只以自己的情況為判斷標準,選擇自己方便的時候撥打電話,這實際上是對通話對象不夠重視、尊重的表現。設身處地地考慮對方的情況,是選擇通話時機的基本原則。

  休息時間儘量別打電話

  嚴格地講,晚上10點之後,早上7點之前,沒有什麼特別的急事不要打電話。萬一有急事打電話,最好要先說一句「抱歉,事關緊急,打攪你了! 」

  就餐時儘量別打電話

  現代人工作繁忙,通常中午只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如遇電話,豈不影響食慾?

  節假日儘量別打電話

  在現代社會裡,儘量不打擾他人的節假日休息應該成為常識。在工作中遇到緊急情況,應該隨時與有關部門和人員電話聯絡,但也要注意把握分寸。

  電話打多長好呢?在日常生活中撥打電話,有多少事就說多長時間,說清楚為止。但是,工作電話通話時間是宜短不宜長,要長話短說,廢話少說,沒話不說,一定要有時間觀念。

  正確把握通話內容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要養成重要電話列提綱的習慣。首先,要知道通話對方有幾個電話號碼,第一個打不通就撥第二個。接通後要先做自我介紹。其次,要列出通話的事項,先講重要的事情,後講次要的事情。

  首先,要了解怎樣暗示對方終止通話。其標準化的做法就是重複要點,比如:「陳老師,那我們這次就說好了,請您下個星期一參加我們單位的專家論證會。按照我們約定的,我下周一早晨8點到您家樓下,接您過來。」這就是重複要點的方法。

  其次,要熟知掛機的順序。不少人以為通話完畢應該由對方先掛斷電話,這雖然是出於禮貌,但從禮儀角度來說,通話完畢應該應該由上級先掛,客人先掛。如遇特殊情況,即通話雙方職務一樣,性別相同,年齡相仿,此時一般就是誰先撥打誰先掛斷。

  當我們接聽到對方撥錯的電話,首先仍然要向對方問好,說明電話撥錯了。然後要將本單位的電話號碼重複一下,讓對方驗證。

  在日常工作中,電話中斷是經常遇到的情況,可能是掉線了,也可能是電話沒電了。遇到這種情況,要告訴對方,自己所在的位置可能網絡不好,並請對方指定一個時間,再撥打過去。萬一沒有一點先兆,電話「啪」地斷了,要馬上把電話打回去,打回去的時候要先道歉,並告知對方斷線原因,請對方理解。

  從保密的要求來講, 一個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是不應該用手機來傳送重要信息的,尤其是在國際交往中。此外,還要注意遵守安全規範,比如開車的時候不打手機,乘坐飛機時手機要關機,在加油站附近和病房內不使用手機等。

(據「秘書工作」微信公眾號)

總監製/單慶  責編/劉文韜  編輯/武淳  製作/溫婉茹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電話禮儀
    禮儀有很多種,社交禮儀、宴會禮儀、節慶禮儀、餐桌禮儀、職場禮儀……今天,我們就簡單說說,電話禮儀!     身為第三產業的我們,每天與人打交道,不可避免的,都會電話聯繫!可是,我們有去關注打電話與接電話,這中間的一些細節問題嗎?細節決定成敗,電話禮儀,不容小覷!
  • 禮儀小姐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做什麼 - 斐士禮儀服務機構
    禮儀小姐是指在一些禮儀場合(譬如剪彩儀式,開幕儀式,籤約儀式,婚禮儀式,展覽活動,會議活動等)做服務工作或協助工作的年輕女性。
  • 辦公室禮儀常識
    剛剛踏入職場,作為職場新人,必須懂得一些辦公室禮儀常識。在個公共辦公場所,注重禮儀不僅是對同事尊重,也代表著公司形象,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 社交禮儀大全(收藏版)
    第二部分:儀禮 就是在商務交往中的禮儀禮節1)電話禮儀三聲內接聽,因故未及時接聽說抱歉;應先問候,然後自報家門;a、接聽外部電話時:「您好,XX公司!」b、接聽內部電話時:「您好,XX部!」不可以「喂,餵」或者「你是誰呀」像查戶口似的。聲音適中、愉快、親切;微笑接聽電話,你的微笑對方聽得見。被呼叫同事不在座位上時,鄰座同事可代為接聽;「請問您是找××嗎?他/她臨時有事走開了,需要我代為轉達嗎?」或「請您稍後再來電話好嗎?」
  • 商務禮儀中迎賓送客的禮儀
    1、迎賓的禮儀  在迎接賓客的時候,迎賓與引導有標準的禮儀手勢,在迎候式站姿的基礎上,手臂自然彎曲,手指伸直,五指併攏,手掌心斜45°,以肘關節為軸,指向引領方向,平常狀態下呈迎候式站姿。通常應該說「您好,歡迎您,裡邊請」等話語。在引導賓客的時候有一系列細微的肢體語言禮儀。
  • 辦公室禮儀知多少
    1.電話禮儀。在接聽電話時,你所代表的是單位而不是個人,所以不僅要言語文明、音調適中,還要讓對方能感受到你的微笑。同時,更不要忘記每一個重要的電話都要做詳細的電話記錄,包括來電的時間、來電的單位及聯繫人、通話內容等。2.迎送禮儀。
  • 一個禮儀培訓師的禮儀
    禮儀培訓師的隊伍中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空姐佔的比列很大,我也是其中一個。我承認空姐有著其獨特的優勢,但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禮儀培訓師,僅僅有優雅的儀態和漂亮的臉蛋是完全不夠的。在成為了一名禮儀培訓師以後,我才感悟到禮儀培訓師也需要禮儀,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話,還有什麼資格去教育、培訓別人,哪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
  • 精選25套電話銷售培訓PPT模板電話營銷禮儀電銷技巧實戰技能提高成交率PPT
    精選25套電話銷售培訓PPT模板電話營銷禮儀電銷技巧實戰技能提高成交率PPT(內容完成)
  • 【禮儀】商務禮儀的重要性
    在現代商務交往中,所涉及到的禮儀非常多,但從根本上來講,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以,一般情況下把界定為商務人員交往的藝術。商務禮儀的重要性商務禮儀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從個人的角度出發,另一方面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站在個人的角度而言,掌握一定的商務禮儀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 禮儀知識 | 正式場合姿態禮儀
    生活中良好的個人禮儀是人際交往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重要的加分項,其意義在各種正式場合如大型會議、重要會面等等體現得更加充分。今天就讓外聯菌陪大家一起,了解禮儀,正式場合得體不露怯~稱呼恰當面對長輩、老師、領導或者是初次謀面的人,應當使用尊稱;不清楚對方具體姓氏應事先詢問,儘量避免誤稱對方姓名;切忌使用綽號等庸俗的稱呼。
  • 辦公室禮儀大全
    91job導讀:辦公室禮儀是困擾不少職場人的事情。
  • 記《電子郵件禮儀培訓》
    在這個月18號,我給倉儲的夥伴們分享了一些心得,關於「電子郵件禮儀」內容。開篇培訓為什麼需要學習電子郵件禮儀,因為郵件辦公與我們工作密切相關,若我們忽視了有關電子郵件的禮儀,不僅會引起交流對象的竊笑,更有損自己形象。組員黃金劍討論說他以前寫的郵件內容少,言語比較隨意,有時發出的郵件石沉大海。我覺得可能有郵件書寫不得體的因素。
  • 禮儀知識 | 你必須知道的職場商務禮儀!
    今天小編為剛入職場的小白來解答疑惑,了解一些基本的商務禮儀。我們通常在不了解身份的情況或服務場合下的常用稱呼,一般是「先生」、「女士」等等,在性別前加上姓氏。例如:「王女士」。我們通常會稱呼同事或者熟人姓名,這比較適用於一般場合,可以直呼其名,如果再加上「哥」、「姐」會顯示的更加親和。例如:「王姐」。
  • 常用座次禮儀,拿走不謝
    是中國第一家依法註冊的形象設計行業協會;是形象設計師國家職業鑑定命題單位;是首屆全國青運會禮儀形象打造單位;是金磚國家三合一會議禮儀形象打造單位;是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青年志願者禮儀培訓單位;是首屆、第二屆數字中國峰會禮儀志願者遴選、培訓單位。
  • 電話禮儀(一) Telephone Etiquette
    請務必三聲之內接起電話,並保持微笑Please make sure to pick up the phone within three times and keep smiling對外線客人來電: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thank you for calling The Ritz-Carlton,Tianjin
  • 雲南萬國科技有限公司《商務禮儀》培訓 ——外塑形象,內強素質
    學習商務禮儀,是對員工職業素養提升的現實要求,也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表現。此次商務禮儀培訓通過網絡授課和老師實操課程兩種方式進行,實操課上老師通過幽默風趣的講解和大量的參考圖片,向參訓人員介紹了商務禮儀的主要內容、特點、原則等理論知識,全面講解了儀表著裝、交往舉止、溝通禮儀、公務禮儀及電話禮儀等基本常識
  • 電話禮儀 | 如何接打電話比較禮貌?
    1.調整心態,及時接聽電話鈴響應及時接,辦公室電話通常不超過三聲。超過三聲後,就應道歉:「對不起,讓您久等了。」如果受話人不能及時接聽,代接的人應代為解釋。當你拿起電話聽筒的時候,一定要面帶笑容。不要以為笑容只能表現在臉上,他也會藏在聲音裡。2.自報家門拿起聽筒後應先說「您好!」
  • 最全飯局禮儀,不懂早晚得罪人,牢牢掌握,人緣越來越好
    因此,我們一定要懂得飯局的禮儀,並牢牢的掌握,只有這樣,你的人緣才會越來越好。一、入座禮儀。就餐中,我們也要注意相應的禮儀。比如,當你入席時,首先要先用手把椅子向後拉一些再坐下,切記不要用腳將椅子推開。如果,你是一名男士,作為男士,你要懂得這時候你應該做的就是拉開椅子請女士入座。
  • 商務禮儀要素
    商務禮儀是商務人員與客戶交往的行為規範。
  • 【小常識】會議禮儀常識
    籤到簿、名冊、會議議程  籤到簿的作用是幫助了解到會人員的多少,分別是誰,一方面使會議組織者能夠查明是否有人缺席,另一方面能夠使會議組織者根據籤到簿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比如就餐、住宿等。印刷名冊可以方便會議的主席和與會人員儘快地掌握各位參加會議的人員的相關資料,加深了解,彼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