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扁平化組織

2021-02-23 董老師在矽谷

原文:An Inside Look at a Flat Organization That Serves Millions 譯者:Nate Lee

2012年,Sahil Lavingia創立了Gumroad,一個原創電子書和音樂的交易平臺。那一年,他才只有19歲,是矽谷最年輕的創業者之一。矽谷的媒體為之瘋狂,把他譽為神童和奇才。但Lavingia從不羞於承認他還缺乏經驗,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他的方法是,讓自己和一群同樣聰明的人呆在一起,並觀察其他人是如何處理事情的。通過這種方法,他把Gumroad改造成了使用扁平化組織結構的最成功的創業公司之一。

「坦白的說,在剛開始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應該採用哪種方式管理公司」,Lavingia說到。「我們聘用的第一個員工,自我約束能力很強,能自動自發的完成工作。於是,最早加入公司的幾個員工成為了後進者的榜樣,我們以此奠定了公司的風格。隨著扁平化組織結構的逐漸定型,我們開始為它感到興奮和激動。」

Lavingia沒有考慮新興的自組織管理結構(英文holacracy,一種不設管理人員的組織形式,被Medium和Zappos等公司採用),他帶領著Gumroad探索著適合自己的扁平化結構。很大程度上,他們不是為了扁平化而扁平化,而是在嘗試的過程中,確實嘗到了扁平化的甜頭。當有20個員工直接對Lavingia負責的時候,Gumroad獲得了高效的增長。數以百萬的用戶蜂擁而至,很多用戶選擇Gumroad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在這個採訪中,Lavingia解釋了創業公司如何才能保持扁平,扁平化帶來了哪些好處,以及如何在扁平化的過程中及時應變。

建立良好的共識

扁平化組織的特點,是用高度的自治代替了事無巨細的管理,每個人都有權為公司做出重要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需要每個團隊成員都能接收到完全相同的信息;每個成員都理解公司的目標和市場定位;每個成員都能用相近的方法論來解決問題和面對挑戰。

面臨選擇時,定義可供選擇的選項,比做出選擇更重要。

Lavingia並不想限制員工的創造性和選擇權,但公司內部必須要有統一的願景,必須使用相同軟體工具——這是他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在這些共識建立之後,你可以信任員工在不加監管的情況下就能做好工作。這將節省大量的時間,而員工也會獲得更多的工作上的滿足感。

Gumroad在內部反覆的溝通以確認這些共識。公司採用HipChat和Asana作為工具,進行開放的溝通,而不是依賴email。「團隊成員之間,即使是一對一的線上溝通,也必須公開的進行」,Lavingia說。「這將帶來很多好處。重要的信息不會被卡在收件箱,每個人都能更容易的找到需要的信息,另外,每一個人都可以跳進來,對這個對話進行補充和完善。」

一些新人在剛加入團隊的時候會比較拘謹,不敢在公開的場合進行溝通。為了讓新人更好的融入團隊,團隊會建議他們加入幾個對口的HipChat群組。每個群組都專注於某個單一的目標或主題,否則,這個群組就會被拆分成更小的群組。小的群組更方便管理,並且可以讓團隊成員快速的融入進去,分享他們的知識。

「我們幫助員工選擇最合適的群組,讓他們』入住』,開始每天的生活」,Lavingia說。「這些群組的主題,涵蓋了團隊,功能需求,bug,一次性任務等。另外,還有一個招募新人的群組,專門用來討論新職位和新僱員。設立群組的要點就是要機動靈活。當一件事情啟動的時候,我們創建新的群組;當事情結束的時候,我們關閉這個群組。團隊成員可以自由的加入或者退出。所以,如果有人好奇另外一個部門的人在做什麼,加入他們的群組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這種溝通方式比email簡單的多,涵蓋的信息也更全面。「通常來說,人們玩不轉email。一開始被抄送的人會從頭跟到尾,其他相關的人卻難以在中間加入進來。而且,當一封email不再有人回復的時候,有效的信息無法得到沉澱」,Lavingia說。在Gumroad,HipChat已經完全取代了email。

公司把HipChat和Asana密切的聯繫在一起,這樣就把聊天內容和項目進度進行了關聯。當一個新項目在在Asana開啟的時候,一個HipChat群組也會同步建立起來。相關的討論都將被記錄,可以方便的再次閱讀。人們在討論的時候,思維跳躍的很快,發散的idea和各種提議天馬行空。但Asana只在項目取得實際進展的時候才會更新。

在創立Gumroad之前,Lavingia是Pinterest最早期的工程師和設計師之一(還不到19歲啊)。他發推說到:

我們把Asana叫做「無所不在的事實」,因為它記錄了在任何時候發生的任何事情。

「同時使用HipChat和Asana,一個明顯的好處是,隨著你的正常工作,內部文檔就建立好了」,Lavingia說。「你不但可以看到項目的進展速度,還可以通過聊天記錄看到團隊遇到過哪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是如何被解決的。這些信息都會被自動儲存,而且檢索很方便。所以,如果一個新人想要了解項目之前獲取用戶的情況,或者項目攻關的情況,他可以立即沉浸到聊天記錄中去發現一切。」

符合直覺的設計

「我做過產品經理,我知道當一個功能不好用或者不好找,用戶就不會去用」,Lavingia說。團隊內部使用的工具和流程也是一樣。

在扁平化的組織,團隊成員需要共享信息,需要了解其他人在做什麼。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就變得至關重要。每個團隊成員所做的事情都要符合其他人的直覺。新進員工需要立刻加入到相應的群組以了解狀況。如果有人需要獲得另外一個團隊的數據,他應該單憑直覺就能猜到那個數據在哪。

「理想的工作狀態是什麼,公司應該開放到怎樣的的程度?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制定了一個法則:假設新來的員工在48小時內不能和其他同事講話。在這種假定下,他們應該動動手指就能得到足夠的信息去開展工作。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們也應該能夠通過閱讀自己弄明白。」

有信息可用,和讓信息好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好用意味著容易查找,容易理解和容易使用,這才是你想要的結果。

根據Lavingia的經驗,符合直覺的設計有三層境界:

第一層:遇到問題,你知道應該問誰。實際上,這是最壞的獲取信息的方式。給別人帶來了負擔,耽誤了大家的時間。

第二層:你可以通過搜索找到所需的信息,但找到的信息可能還需花費一些時間來歸納和整理。在這一層,信息的延展性更好了,但它仍然需要人們花費時間,所以這並不是最完美的方案。

第三層:你工作的界面是按照直覺設計的,它會引導你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呈現你所需要的信息,並告訴你應該如何使用這些信息。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Gumroad始終把第三層境界作為產品的設計標準——給用戶完美的引導,避免用戶遇到問題,節省用戶的時間。在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上,這一理念也同樣得到了延伸。他們鼓勵員工查閱Asana和HipChat上的信息,並對其進行補充和完善,而不是遇到問題就去問身邊的人。

符合直覺的設計的另外一個要點,就是要用儘量少的工具和操作步驟來把事情搞定。「我們在內部要求大家使用儘量少的工具」,Lavingia說。「我們曾經用過Evernote和其他一些工具,但是碎片化太嚴重了,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選擇合適的工具需要智慧,一旦選好,就要推進每個人都去使用,這樣才能讓工具真正的發揮作用。」

更少的工具意味著更高的要求,團隊成員要有善於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Gumroad在招聘時極為看重的素質。「習慣並樂於接受挑戰,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之一」,Lavingia說。「員工在面試的時候就會被告知,這不是一份舒舒服服的工作,你可能每周,甚至每天都會面臨挑戰。」Gumroad以此測定求職者的價值觀,那些為此而感到興奮的員工正是公司想要的。

儘可能快速的響應和解決問題,並針對每一個問題制定解決方案,這樣才能避免陷入無盡的事務中。

管理的是與非

「把管理者要做的所有的事情逐條列舉出來,再看看你的流程或者系統是如何處理這些事務的」,Lavingia說。「比如,我們發現管理者經常當團隊的傳話筒。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現讓團隊養成透明的溝通習慣很有用,我們可以通過優化管理工具來滿足這個需求。」

根據Lavingia所說,管理歸根結底就是兩件事情:明確和信任。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你的工作就是儘可能的明確,讓每個人都明確當前的狀況,明確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另外就是信任,和每一個人都建立信任,他們會知道你在留意他們,你需要他們把事情做好。

「想一想,為什麼傳統的組織結構演變出了層級?層級的好處就是容易建立明確性和信任」,Lavingia說。「人們總是可以找到一個頂頭上司來尋求幫助和了解情況。同樣,人們也可以去信任那個頂頭上司。這樣的信任一層一層的傳遞,所以每個人都可以相信組織。但是這種組織結構的缺點也很明顯。」

保持公司的扁平化,就是要在避免層級的情況下,找到創新的方式來達成明確性和信任。

扁平化公司存在的基礎,就是要在公司的每一個人之間都建立信任,而不是讓信任僅僅存在於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做事的速度,而速度對於創業公司性命攸關。Lavingia和Gumroad團隊重新思考了建立明確和信任的方法,改變了傳統的組織結構並使之符合他們的需求。

「傳統的公司需要非常頻繁會議來告知進展,通過每日站會、一對一溝通、員工會議等方法,讓員工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Lavingia說。「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在想,能否不用這些東西而達到同樣的效果?」

最終,他們找到了一個適合他們現有系統的解決方案:他們在HipChat建立了一個叫「狀態更新」的群組。當團隊成員的項目進展到新的階段時,他們就去這個群組寫下他們的狀態,告訴大家他們現在在做什麼。團隊成員可以隨時更改他們的狀態。「這取決於你的角色」,Lavingia說。「作為一個CEO,我需要保持透明,讓大家隨時都知道我在做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頻繁的更新我的狀態。對於工程師來說,他們可能要花費數周的時間來完成一個app的開發,在他們再次更新狀態之前,我知道他們在忙這件事情。「

扁平化的最大挑戰是責任不清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umroad建立了基於季度的OKR系統,使用7Geese進行管理,對每個員工開放。這個系統可以方便的查閱每個人在做什麼,取得了哪些進展,為完成季度目標採取了哪些措施。它同樣保證了個人目標和公司整體目標在邏輯上的一致性,而公司整體目標是Lavinga根據團隊全員的反饋來制定的。

「我們告訴員工,你的目標應該反映在日程表上,你應該知道如何花費自己的時間」,Lavingia說。「當你為團隊設立了這些工具,並強調一定要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團隊會照做。不願意遵守這種規則的人,不應該被招聘進來。」在實際情況中,Lavingia發現,更多的自主權能夠激發員工更加遵守這些規則。

如果用事無巨細的方法來管理團隊成員,他們會想,「哦,我不需要太負責,反正還有別人在管著。」

為此,應該給員工強調,最值得依賴的是他們自己。他們會感受到你的信任並心懷感激。人們在擁有很大自主權的時候,會有一種強烈的本能,避免讓其他人失望。扁平化組織理應放大這種本能。

擴大規模的挑戰

「我們會為了扁平化而始終保持80人的現有規模嗎?當然不會」,Lavingia說。「這麼說吧,我不相信那些說法,如果規模更大就不能維持扁平化。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最爽的事情就是你可以自己設立規則,然後觀察事態的發展並做出調整,快速迭代。我想我們總是傾向於保持扁平,傾向於給員工更多的自主權。能做到怎樣的結果,我們會試試看。」

「創業公司一定不要為了擴張而擴張」,他說。「一個100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你也可以用1000個人,但千萬不要這樣做。經驗告訴我,小團隊同樣可以做出驚人的產出。不要聘請新人,除非絕對必要。我們儘量通過產品和內部系統的迭代來提高效率,而不是僱用更多的人。」

我們知道事物的兩面性,當出現用人需求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招募新人,而另外一些時候,我們會優化工作流程。

扁平化和快速增長之間存在的矛盾是,如何給予員工建議和反饋,促進員工成長。創業公司的領導者需要始終關注員工成長並給出建議。但扁平化公司實際上只有一個管理者,他的時間非常有限,又沒有其他人來顧及這件事情。這就需要時常的提醒員工,互相給予建議和反饋。否則,和你一起工作的人,以及他們的水平都會遇到瓶頸。

「如果你想聘用那些很有潛力,但又缺乏實際經驗的工程師,你就不能完全保持扁平的結構。你需要給他們支持,讓更有經驗的人帶領他們,傳授技巧,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工程師」,Lavingia說。

「在這個方面,我們也開始有了層級。很幸運,我們有一些資深的工程師,但我們終究需要更多優秀的人。」

為了鼓勵團隊成員之間互相給出建議和反饋,Lavingia推動團隊使用7Geese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出建議,回顧工作表現。這個工具可以保證重要的反饋不會被丟失或者遺忘——它按照時間來記錄和排序,員工可以返回去看他們取得了哪些進步,以及在哪方面還能做的更好。

這個工具將讓Gumroad擁有一套收集反饋的標準流程。想要了解個人工作表現的團隊成員,可以在裡面不斷的獲取反饋,改進工作,形成良性的循環。這也會讓整個工作流程更加簡單和符合直覺。「在組織內建立這種流程的關鍵,在於讓員工可以輕鬆的參與」,Lavingia說。「當人們想要分享想法的時候,不應該讓他們感到困擾或害怕。」

Lavingia自己也承擔了大量的責任。他保持至少每月一次與公司的每個成員單獨溝通,花費大量的時間給予員工反饋和建議,並加以討論。他認為這是一種機會,可以提高績效,找出拖慢進度的原因,一起解決問題。另外,在重要的項目結束後,項目相關的人員會進行復盤。不僅僅是工程師,市場、客服、設計、通信等團隊也都會參與進來。

「復盤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人們可以坦率的說出作對的事情和做錯的事情。我們獲得了什麼教訓,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怎樣去做」,Lavingia說。「會議記錄將會發給每一個人,並在Google Docs存檔,然後在周五的全員會議上再次完善。」一個團隊或者項目收穫的經驗可以被公司上下全面吸取。當這些經驗不斷的被重複,就能形成潛意識,在下次遇到問題的時候正確應對。

Gumroad在擴張的時候,會繼續鼓勵團隊尊重工具中「無所不在的事實」,鼓勵儘可能的溝通和流程自動化——正是這些信條讓他們始終保持扁平。「不因循守舊,信任人們的工作,對新員工仔細的審查,確保在一開始他們就是合適的人選。但是,真正的秘密在於,頻繁的再次評估,並及時作出調整。」

Lavingia不斷的追問自己,如果Gumroad的規模再擴大一倍,現在的系統還能否適用。他預計這將給團隊帶來一年的緩衝期。在事情變得急迫之前,提前思考改進的方法,做出嘗試並收集反饋。現在,他已經預感到了一個問題,管理人員的招聘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在我們的扁平化結構中,管理者沒有頭銜,沒有真正的下屬。管理者應該適應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管理者」。Lavingia會提前思考這一類的問題,以避免問題的真正出現。

保持扁平化並不是我們做事的首要考慮。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組織結構,以便我們能夠做出最棒的產品。

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認同付諸行動、自主權和組織扁平化,Gumroad把這些態度加以歸納,形成了核心價值觀:

快速行動

快速行動,不要拖延。儘快執行做出的決定。快速交付。去評估和執行,而不是空談。完美是優秀的敵人。

擁抱變化

習慣並樂於接受挑戰。沒有什麼是必須敬畏的,任何事情都在變化的狀態中。擺正心態,每天學習,每天進步。

找準位置

把自己放在正確的位置,讓所做的事情最適合自己,同時也最適合團隊整體。

開放透明

簡化你的人際關係。卸下防備。直率的講話,告訴大家你在乎什麼,正在處理什麼問題。獲得建議和反饋並變得更好。

保持專注

追問自己,在你能做的事情裡面,你是否在做價值最高的那一件事?推論:相信其他人也在完成他們的目標,所以你可以專注在自己的目標。

微笑面對

玩的開心,不要後悔。別想太多,樂觀面對並期待最好的結果。事情總是能解決——為什麼不能?

------------------

歡迎大家報名翻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如下我的微信公眾號「董老師在矽谷」,關注矽谷趨勢,一起學習成長。

相關焦點

  • 漲姿勢|扁平化組織知多少 —職場者應該知道的那些事兒
    扁平化的浪潮似乎在一夜之間席捲各行各業,當提到這個時髦的詞「扁平化」,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扁平化設計? 扁平化設計是設計中的一種現代簡約風格,它強調使用最少的元素,並排斥使用其他一切複雜的效果,如漸變、陰影、紋理等,它於2008年由Google提出,在近年的設計中被廣泛運用。
  • 扁平化的組織結構不僅僅是減少幾個管理層級那麼簡單
    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會有幾個趨勢。首先,類網絡化。內部的組織架構更多從功能和任務上去考慮,而非管理的層級。扁平化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一成不變的。一些原來的管理層級可能變成輔助決策、監督執行功能,也可能被拆分到其他職級的職能中。
  • 組織|8種企業組織結構圖及優缺點分析(PPT版),值得收藏學習
    8種企業組織結構圖及優缺點分析(PPT版)職能型組織結構亦稱U型組織,是按職能來組織部門分工,即從企業高層到基層,均把承擔相同職能的管理業務及其人員組合在一起,設置相應的管理部門和管理職務。橫向式組織結構即扁平化組織結構,圍繞工作流程或過程而不是部門職能來建立結構,縱向層級組織扁平化、管理委託到更低的層次。
  • 如何管理組織內的非正式組織?
    每個組織內部都存在因各種興趣愛好、共同話題,組成的非正式組織,這些非正式組織在組織內部有的發揮了積極正向的價值引導,但更多地是組織內部小道消息的發源地
  • 【原創】如何用PPT繪製扁平化人物
    PPT設計中,我們常常羨慕別人設計的人物,無論是何種形式的人物形象,扁平化人物無疑成為眾多設計形式中的一種,其實對於這種扁平化的人物設計通過PPT
  • 扁平化設計的8個實用小技巧
    今天總結了扁平化設計的8個小技巧,字體、圖標、排版、配色等都有提及,教程深入淺出,非常適合新手,學會可以直接拿來作海報和PPT設計。此處所談的扁平化指的是一個大的概念,將後面衍生出來所謂的「似扁平化」也包含進來。關於高光、漸變和投影。網上所說扁平化風的三大要素:去高光、去漸變、去陰影。這麼說是有點絕對了,我認為應該是去掉過渡式高光、過渡式漸變、過渡式陰影。
  • 你所在企業組織架構是參考哪家標杆企業設計的?
    企業發展到幾百人,組織架構不只是一張組織架構圖,組織架構需要解決分工、協作、授權問題,核心在於要提高客戶價值實現的效率。
  • 如何建立自己的Excel資料庫
    那麼高手是如何做的?遇到這種重複性極高的情況,高手絕對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重複的事情上。會建立Excel資料庫。這個詞有聽過嗎?下面雷哥講解下,如何快速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 如何建立企業內部的「儲備幹部」機制?(二)
    只有建立這樣的一個系統,企業幹部的培養才能進入一個常態化的階段。無論企業規模大小,那麼只有十幾個人,也要做這個體系,因為這是一個體制,他可以自動化運轉。建立這樣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說過:手中有餘糧,心中才不慌。
  • 鄭麗華老師《組織打造智慧》,讓組織真正實現自動運轉!
    一個被緣起老師譽為菜地裡的企業是如何落地成為全員生發標杆企業的?甬源塑業是如何把組織用到極致的?組織的目的就是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結果,鄭麗華老師通過對組織的設計如何讓企業實現員工的綻放,並自動運行?
  • Excel如何批量建立超連結,搭建工作檯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上上回說到如何用Excel建立工作導航和日誌表,但需要對大量文件建立超連結的時候,手動輸入就略顯笨拙。科技的力量起初是用來替代重複勞動,那建立超連結這種固定步驟的操作必然可以交給電腦自己來完成,否則它就不是一臺成熟的電腦。
  • 組織績效與個人績效如何區別?
    組織績效衡量的是整個組織在一個周期內的績效,其衡量的是整體性,長期性和結果性,通常表現在以下三個維度:組織能力,組織的能力建設問題,直接一點是組織的梯隊建設,後備人才還有組織人員結構,反映的是組織的持續性發展的問題;組織效率
  • 人物簡介的四種排版方法:以扁平化PPT為例
    來源:簡書—PPT在線製作工具    ID: PPTBOSS在製作一些計劃書或者相關的介紹性PPT時,人物簡介總是少不了的,而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PPT中人物簡介的6中排版方法,以扁平化風格
  • 朋友圈如何建立自定義所在位置?
    這是我們公司導師團的侯豔秋老師分享的內容,非常實在,分享給你: 朋友圈的自定義所在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插入自己的產品詳細介紹。但是還有很多人還不知道朋友圈的所在位置怎麼建立,還不知道如何自定義插入自己的產品文字廣告。今天詳細和大家說一下建立所在位置的詳細步驟。 我先給大家看一下我自定義建立的所在位置。
  • PPT如何快速生成組織架構圖
    當組織架構比較簡單的時候,還比較容易操作,一旦公司組織架構複雜,似乎SmartArt工具就不太那麼方便使用了。所以今天@牛閃閃給大家提供一種「不同」的使用SmartArt工具的方法。場景:企業人力資源HR部的用PPT繪製組織架構圖的辦公人士。問題:如何快速產生一個複雜的組織架構圖?解答:利用PPT的轉換成SmartArt功能搞定!
  • 願景太毅【計劃組織與前瞻】佛山體驗課
    您的組織有目標達成落差的問題嗎?年初總是自信滿滿的設定高目標標準,年底才發現還有一大段落差?
  • 「組織的知識」的定義及管理原則
    「組織的知識」的定義及管理原則1.「組織的知識」的定義「組織的知識」是為一個企業的產品和工作輸出服務的、是組織特有的知識,通常從企業經驗中獲得。「組織的知識」更關注和強調的是企業內的各級組織從成功或失敗的工作中得到經驗或教訓,進而獲得知識。
  • 如何建立一套簡單又高效的研發管理體系
    作者:颯然Hang 原文:http://www.rowkey.me/blog/2016/08/17/dev-manage/作者已授權運維幫發布早在讀研究生的時候,自己負責著實驗室的項目,就一直在思索如何建立一套簡單又高效的研發管理體系
  • 願景太毅【計劃組織與前瞻】體驗課-明天開課
  • AF社群建立的根本意義
    兩年前,會員們在平臺的號召下,飽含熱情地開始踐行「每日一善」,只為打開自己、將快樂與溫暖傳遞給身邊的人;兩年後的今天,跟隨平臺一路走來的會員們,在全國18個城市以各自的職場圈、興趣小組或者所住社區等為基礎建立起了上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