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做實驗,流行病學也不懂,meta好像很難的樣子,在魔都三甲醫院快被逼瘋了,好像case report是我的唯一出路了。真的麼?讓我們來八一八case report那些真相。
case report字數少,工作量小,寫起來簡單,輕鬆。因此倍受很多國內作者的青睞,但這只是一個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實際「不簡單」。主要原因有三:
1、絕大多數雜誌發表case report的標準是:該類case report沒有人報導過;該case report對本專業的知識有重大貢獻。前一個標準好確定,到PUBMED上查一下就知道了。第二個標準比較主觀,不好確定,什麼是「重大貢獻」,不同的editors可能有不同的標準,有時候是否能夠被接受完全取決於editors當時的心情;
2、雜誌給case report版面遠少於給researcharticle的版面。絕大多數雜誌給case report的版面很有限,每期就1-3個cases的版面。更有甚者,有些雜誌根本不接受case report,有些雜誌說:由於已接受的case report太多,2年內發不完,故近2年不接受casereport投稿。至於為什麼雜誌case report版面少於researcharticle,是因為case report不易被引用,影響雜誌社的IF值,雜誌社也是要活的嘛。
3、向雜誌投稿的case report量大,因為casereport字數少,工作量小,故大多數臨床作者都願意寫,願意投,故投稿量大。
因此,發表標準有些主觀,發表版面很少,但投稿量又大,造成了發表case report實際上是一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不簡單」的事情。若要投稿casereport,我們有以下建議:
1、查看是否有創新性,如新發現基因位點突變,比以往報導長的20年(尤其在一些老醫院多有這些資料)的隨訪等等,如PUBMED上查詢,已經有人報導,就直接放棄。若有創新性,尤其在title, abstract,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要反覆強調。
2、要寫出對於本專業的重大意義,要充分,完整的說出重大意義。
3、要保持case report的短小精悍。
4、若有多個病例,寫成case series,case series比單個case被接受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5、選擇好投稿雜誌。
總之,case report對於SCI/SCIE雜誌來說僅僅是一頓大餐中的甜點,故不會當做大餐中主菜對待。建議作者也不要把case當做自己工作/研究中主菜來對待,當做主菜(research article)中間甜點比較合適。
看完上面這些分析,大家好像嚇壞了,在醫學刊物上發表的病例報告實際上是開始從事醫學寫作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們也是鼓勵大家寫case report。你們家主任肯定也是講,寫吧,多寫幾篇,反正不花經費,通訊記得帶我!
今天的帖子並不是為了嚇唬大家,只是想告訴大家case report被據稿是多麼常見的一件事情,被拒個4、5次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大家並不要因此而沮喪,而應該臉皮越練越厚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