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知識詛咒過嗎?

2021-02-28 黑洞王

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我們激情滿滿地向朋友講解某個概念,這個概念朋友是第一次接觸,我們講得唾沫橫飛,朋友聽得一臉懵逼,最後來了句:說人話。儘管我們以為自己講得夠清楚,夠簡單,夠直接了。類似的情景在課堂上也很常見,老師在講授新的知識點時,他自己以為這個知識點很簡單,學生應該很容易就掌握了,但一輪測試下來,發現很多人掌握得並不好。

這現象就像是一種「詛咒」,一種「知識的詛咒」。我們一旦知道某種概念,某件事物之後,就很難想像我們不知道他們之前的狀態。換句話說,知識學習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以當我們給別人解釋這些概念或事物的時候,我們不知不覺會假設別人有相關領域內的背景知識。但事實上,對方往往並不滿足你潛意識裡的假設,由於信息的不平衡,你在傳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你不曾意識到的困難,從而產生認知偏差,這種偏差就是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

維基百科中對知識的詛咒是這樣描述的:

The curse of knowledge is a cognitive bias that occurs when an individual,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individuals, unknowingly assumes that the others have the background to understand.

也就是說,溝通的過程中,當一方不知不覺地(unknowingly)假設對方具有理解的背景基礎,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出現知識的詛咒。

1990年,史丹福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伊莉莎白牛頓(Elizabeth Newton)做了一個這方面的著名實驗,來說明知識的詛咒現象的存在。這個實驗很簡單,就是個根據音樂節奏猜歌名的遊戲。參與者被分為兩組,一組敲擊者,一組辨別者,每個敲擊者搭配一個辨別者。敲擊者從給定的一些很出名的歌曲中挑出一首,用手指在桌子上敲出歌曲的節奏,然後辨別者來猜歌曲的名字。每個敲擊者都很有自信搭檔能根據自己敲出的節奏猜出歌名,他們預期辨別者能有一半的概率能猜中。但最後的實驗結果顯示,在敲擊的120首歌曲中,辨別者們只猜對了3首。與敲擊者的預期相去甚遠。


在這個實驗中,敲擊者自己在敲擊的同時,腦子會同步演奏著音樂,但辨別者的腦子裡並沒有。敲擊者的自信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對音樂節奏的表現力和辨別者對音樂節奏的辨識力。目前綜藝類節目中也時常可以觀察到類似的情景,比如你畫我猜,你演我猜等,嘉賓們通過畫畫或者表演來傳達信息。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傳達方按照自己的理解,以為很清楚地表達了需要傳達的信息,但接收方就是不能理解,常常猜得牛頭不對馬嘴,弄得觀眾捧腹大笑。

敲擊者和辨別者實驗每天都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角色上重演。老師和學生、商人和消費者、作家和讀者、程式設計師和產品經理、企業管理者和員工之間,都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現象。哈佛商業評論曾經就有一篇文章講述過企業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存在的這種現象。企業的管理者常常制定一些比較抽象、比較宏觀的商業策略和理念,比如「使顧客高興」,「解鎖股東價值」等,這些可能確實是他們在商場摸爬滾打很多年經驗的抽象總結,但對於一線員工來說,由於缺乏商業上的積累,這些戰略則顯得太過抽象,不夠具體,乃至於不知道怎麼實施。《讓創意更有粘性》一書中關於這種現象的論述很有意思:

如同敲擊者和聽眾一樣,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信息不對稱,當一個CEO討論開放股東價值時,他的腦中有一首職員聽不到的曲子。

那麼如何有效避免知識的詛咒?從道的層面來講,產生知識的詛咒本質上是元認知能力不足的表現,表達的時候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沒有考慮對方的知識背景、理解能力等。從術的層面來講,觀察一些優秀的知識傳播者的特點,不難總結一些具體的方法論,比如使用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學會講故事,學習使用類比等。

對於抽象的概念,我們的大腦常常不那麼容易理解,但如果採用具體的形象化的語言進行講述,大腦很容易對那個概念建立圖形化的映射,理解起來就相對容易了;每個人應該都喜歡聽故事,故事提供了一個具體化的場景幫助我們理解;類比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維輔助工具,類比大致是這樣一個過程:

為了向對方解釋清楚一個他未知的概念A,去找一個與A類似的,但對方已經理解的概念B,把A和B相似的地方解釋清楚,於是對方就能藉由他對B的理解以及A與B之間的相似性,來達到理解A的目的。

語言對一個人的思維往往具有反向塑造的能力。在中文場景下的課堂裡,老師講完一個知識點之後,通常會問底下的學生:

你們聽懂了嗎?

而在同樣場景下的英文課堂裡,老師通常會問學生:

Do I make myself clear? (我講清楚了嗎?)

前者學生承擔了聽明白的責任,後者老師攬下了說清楚的義務。

相關焦點

  • 如何打破「知識詛咒」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陷入「知識詛咒」。什麼是知識詛咒?即:我們一旦知道了某事,就無法想像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當我們把自己知道的知識解釋給別人的時候,因為信息的不對等,我們很難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給對方解釋清楚。
  • 學海無涯之知識的詛咒
    1知識的詛咒昨天和我一個朋友,也是某知名地產商營銷總在聊天的時候談到了這個話題:知識的詛咒。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對知識和專業的敬畏反而讓我們變得畏首畏尾,成為了自己成長的枷鎖。而事實上沒有「知識的詛咒」這套枷鎖的人反倒活得更加輕鬆自在,可能今天剛剛聽說的東西,轉天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存在立馬進行變現,就是幹,這就是高手,因為他們並沒有這種羈絆,放得開,也就賺的多。
  • 客戶不喜歡你的設計方案?是因為你掉入了認知偏見的陷阱…
    你是否碰到過這樣的情況:你做了大量的研究,然後制定了一個完美的策劃,但是你的頂頭上司卻因為沒有Get到其中的重點而放棄了整個策劃?又或者,你對用戶的需求和習慣做了很多調查和分析,結果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功能,用戶並沒有按照你的計劃去使用它?或者,你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了一個兼顧形式和隱喻的LOGO,可是客戶仍然不喜歡它,僅僅因為客戶沒有看出其中包含的諸多含義?
  • 【Excel基礎知識】又是煩人的循環引用,你知道怎麼處理嗎?
    公眾號「Excel基礎學習園地」是一個免費發布Excel基礎知識、函數應用、操作技巧、學習方法等資訊的公眾號,
  • 你遭遇過職場霸凌嗎
    這就非常值得玩味,有的組織會形成一種奇怪的氛圍,大家默認了某種不合理的存在,這種奇怪的氛圍就像一頭怪獸,會吞噬你的力量,讓你覺得無力反抗。最後,就是被霸凌者出現了生理或心理方面的一些後果。包括頭痛,慢性頸椎疼痛,纖維肌痛,睡眠問題,焦慮,抑鬱,創傷後應激症,自殺念頭等。
  • 銷售最有效的三招,你用過嗎?
    經常看見銷售人員見到客戶就迫不及待的介紹產品、報價,恨不得馬上成交,聽著他的專家般講解,往往讓人感嘆其銷售知識的匱乏,使得他的專業知識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銷售是有規律可循的,就象撥打電話號碼,次序是不能錯的。銷售的基本流程是大家所熟知的,在此結合本人多年賣東西經驗和銷售培訓的粗淺體會總結出銷售三招,和大家做一分享。
  • 職場潛規則,你遇到過嗎?
    你的創意再好,最後的功勞是老大的;老實一些就會被欺負;AE跟客戶啪啪啪;老闆的秘書雖是行政卻也不能惹;打雜買咖啡的永遠都是新人;開會必須發言,卻從來沒人認真聽你的
  • 郵輪工作回來的你,想月入過萬嗎?
    「你那麼好,你知道我要對你做什麼嗎」「做什麼?」「給你發工資」「我以前認識你嗎?」「不認識」「那為什麼我總覺得你就是我夢中的候選人?」還記得《後來的我們》剛上映票房就超過8個億,繼前任3後再一次給年輕人八條建議:青島鵬騰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現面向全國招募有志之士,工作時間輕鬆,月薪過萬
  • 耶穌為了你戴上荊棘冠冕
    事實上,如果你不得不一直加班加點,壓力重重,你很可能在詛咒中工作。什麼詛咒呢?正是:「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創世紀3:19)  它指得是工作很多,果效卻很少,從而生出很多的壓力、掙扎和焦慮。做工本身並不是詛咒,因為在亞當犯罪之前神就交給他工作—管理看護伊甸園。是因為他犯罪了,土地才受了詛咒,長出荊棘和蒺藜,而他自己也不得不終身勞苦。
  • 這些問題你有過嗎?
    對於外貿小白來說,因為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的很少,會遇到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你腦子裡想的第一個就是問老業務員,他們有時候會很熱情的告訴你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時間長了,你會形成一種依賴,老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問外貿老手。可是你想過沒有,他們也許問多了也不太樂意。在這種依賴的情況下,直接想知道答案,自己不動腦子,最後都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相當不好的。對於一筆訂單的成交花費的時間是很長的,有的時候會半年都不一定能拿到一單。
  • 你在土城邂逅過這群姑娘嗎?
    對從未從事過講解員工作的李宛儒而言,「壓力山大」是那段時間最真實的寫照。每天繃緊一根弦,白天夜晚都在背誦講解資料,甚至連洗衣服、吃飯嘴裡也會不自覺念叨著講解詞,夜深時躺在床上,閉上眼睛,腦中浮現的全是資料上的情景。用李宛儒的話說就是:「我們都覺得自己瘋了!」
  • 知識焦慮症
    那時並沒有問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那麼多知識技能和技巧套路,只知道應該學習,因為大家都在學習,都在不斷地提升自己,如果我不學習,我就落後了,落後就要被挨打。而且那些課程或者社群的營銷文案寫得非常棒,它會告訴你如果不學習會怎樣,如果不掌握某種套路,你又會失去什麼,總之就是利用人的恐懼心理,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
  • 你去海底撈過生日了嗎?盤點海底撈那些年做過的營銷文案
    你去海底撈過生日了嗎?盤點海底撈那些年做過的營銷文案今年沒帶閨蜜和兄弟去海底撈過生日的都算out了,只要你是「5G」網上衝浪者,一定知道在海底撈過生日福利簡直不要太多。海底撈話題常在微博熱搜榜出現,也在各個年輕人的社交平臺被宣傳的火的發紫,話說海底那些年做過的文案推廣你知道嗎?
  • 作為一名自動化工程師,你不想月薪過萬嗎?
    1、「深厚」的知識儲備打鐵還需自身硬!無論什麼工作想要去勝任,前提是你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底蘊,而工業自動化對知識的儲備要求更是比較苛刻,最主要還是因為自動化接觸的領域較多,我們這裡舉一個例子,一個化工廠的生產自動化,就知道都需要什麼知識了。
  • 隱性知識,隱形財富
    本次微課堂教您學做掘寶人,挖掘公司內部隱藏的寶藏!本課堂屬於「自我管理」系列圖文由中歐商業在線提供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你是否有在駕校學車的經歷呢?學手動檔車,必過的一關就是學會踩離合器,雖然教練告訴你,起步時左腳離合器要慢慢地鬆開,可是,你發現總是掌握不好抬離合器的速度,車子就像欺負新手,動不動就熄火。
  • 客戶為什麼信任你,你想過嗎?
    一定記住,客戶都是外貌協會的,只是他不看帥不帥,而是看你有多大擔當,你必須讓客戶感覺你是個有安全感的傢伙。專業能力:讓客戶認可你是個行家這是客戶對你協助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認知,包括你的經驗、知識、交往的人群等因素。不同的人,會因為不同的原因去信任你。你的經驗。
  • 你想過靠一臺「籃球機」發家致富嗎?
    你們知道「籃球機」嗎?能想像到靠籃球機賺錢致富嗎?就是這種籃球機(又或叫投籃機),我們經常會在遊戲廳、遊樂園或者超市門口等一些地方看到,很受年輕人歡迎。我本身就很喜歡玩,雖然每次最多只能過三關。我每次碰到都只是充值10塊錢玩玩,但是沒有仔細去思考過靠這個東西能賺多少錢。直到我這次走訪一家創業公司,是我大學師兄創立的廣告公司。
  • 你戒賭成功過嗎?持續了多久?
    地上掉了幾百塊錢,你撿不撿,乘個計程車拾到一臺之前客人落下的手機,你還不還...諸如此類很多很多的例子。世界上大部分人並非真正熱愛工作,能躺著在家睡覺就能數錢,睡夠了就出去吃喝玩樂,這樣的日子日復一日,好像也並不會不瀟灑。但是小編不能這麼回復這位朋友:我以前一開始只是想贏點小錢,之後就喜歡上了這種不流汗不流血不費腦就一天輕鬆掙個成百上千的方式,一直到最後徹底輸光還倒欠債。
  • 你做過哪些捨近求遠的事情?
    「不公平啊,我累死累活,工作這麼多年了,連主管都沒升上,還是你運氣好啊,這麼順是不是找大師算過風水?」「運氣?風水?要不要我推薦你一款網際網路O2O風水app?」「好啊。」「好你個頭!你以為我他媽這麼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