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三六九等,這是不變的事實,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2021-02-08 子曰孟說

階級在人類社會會一直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無論你願不願意都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從一個層次跳到另外的層次,當然都希望越跳越高,可是也經常有人越跳越低。

在現在的文明社會,人分三六九等,這也無可厚非,我想闡述的是這種階級,不是我們非要推翻的那種階級,我說的階級更合適的詞是層次,而這個層級的形成,多數是因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次分層:中考,50%的孩子無緣高中。

中考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終結,也是高等教育的開始,按照中國現在的高中和初中的比例,大概有一半的人上不了高中,而分流到了中專、職高、技校,或者直接打工、務農。

為什麼眼睜睜的看著一些孩子,就直接變成了工人或者農民呢!這是社會分工所造成的,上層建築再高,也不能憑空而立,基礎必須要有,所以,這批不能上高中的人,就是以後這個基層的主力軍。

第二次分層:高中階段,好學生、一般的學生、沒有希望的學生涇渭分明

高中分為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一般人都應該明白,能上重點高中的孩子,以後會怎麼樣,而上普通高中的人,又會怎麼樣!像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的孩子們,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而普通高中的孩子,只能望清北,而興嘆。

各個高中內部又分重點班和普通班,重點班的孩子,基本上都會有心儀的大學上,而普通班的孩子,就很難說了,有一些重點高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班級,能進入這些班級的人,以後不是科學家就是政治家。

第三次分層:高考,人生最為重要的大考,能人、一般人已經開始顯現

高考之後層次更加的分明,這個層次的影響將是一生,超人去985,尖子去211,牛人去一本,不錯的到二本,一般的在三本。

三本的大學,所有的人,包括老師都在混吃等死;二本的大學,有一部分老師能認真的教學,而大部分的學生都在玩玩樂樂等著畢業;一本的學校,老師都是寫書的,學生都有人生目標;985、211的大學,老師都是書裡的人物,而學生以後人生都會輝煌。

完成了大學學業,是繼續深造,還是馬上工作?繼續深造,或者是馬上工作,其實都是基於上了什麼樣的大學,以及在學校裡表現如何?社會中需要的人,並不是一上來,必須什麼事情都能做,而是要看你在學校期間,是否認真完成學業,是否參與了什麼社會實踐活動?

這三個層次,在中考之後的十年以內,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到了二十年的時候,這三個層次之下,將會出現涇渭分明的對比。

985、211的大學同學,可能已經有人是政府的高官,又或者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高管,也許還是科學家、作家、經濟學家、軍事學家…

一本的大學同學,都是社會中的中產階級,享受著物質生活,給自己帶來的快樂日子,帶著配偶、孩子去國外旅遊,給孩子報最好的培訓班,經常帶著父母體檢…

二本的大學同學,都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在公司也都是技術骨幹了,髒活、累活越來越少,有事沒事旅個遊、釣魚、種花,雖然收入不多,但是不會朝不保夕。

三本的大學同學,聯繫不聯繫也都不重要了,不是你依靠他們,而是他們可能還要依靠你,也有可能帶你做個微商,或者賣給你保險,又或者做P2P,哈哈!

至於,中考都沒有過的孩子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工匠精神」,肯定會逆轉未來。還有機會的孩子們,一定要把握好機會,千萬不能掉隊,你可以玩生活一時,生活會玩你一世!

相關焦點

  • 問答|什麼叫作突破?從誰開始?從什麼時候開始?
    今天如果我們沒有偉大的志向,我們沒有高大的眼光,我們沒有最高的理想,我們怎樣進步呢?我們怎樣起步呢?這個突破,這個渴慕,這個要求上進,原是神要我們做到的。所以上帝對約書亞說:「你年紀已經老邁了,可惜你還沒有得到的地太多了」(參書13:1)。
  • 我的編程能力從什麼時候開始突飛猛進的?
    知乎上有個提問:你的編程能力從什麼時候開發突飛猛進?覺得挺有意思的,所以順手回答了下,同時也發到我的公眾號上來,這篇文章純碎是記流水帳,也沒什麼乾貨。大一開學,第一門程式語言就是學的 C 語言,怎麼說呢,老師講的,書上寫的我都能看懂,但是讓我寫一個大的程序,我就摸不到頭腦。不知從何下手,學了半學期,也只能寫寫課後習題,算算水仙花數什麼的。而且當時對計算機缺乏系統認識,即便我記住了指針就是變量地址,也很難理解它到底有啥用。
  • 可以從什麼時候開始休?
    女職工要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休產假。比如產前檢查一切正常,所從事的又不是重體力或環境惡劣或條件差的工作,則可以到預產期前1周左右再休產假。  產假有多少天,懷孕到什麼時候就可以修產假了,休產假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等問題,想必是很多職場孕媽媽們都會想要了解的。產假保護了女職工的人權,女職工生育不管是否合法,都是享有法定產假的。  產假有多少天?
  • 事實與價值二分法的重建
    讀了之後我發現,普特南大概是說,以邏輯實證主義為代表的古典的所有的事實與價值的二分法崩潰了。我也認為過去所有的關於事實和價值二分法的論證,都是錯誤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是一致的。但是,接下來我的看法就跟他有了不同:我們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事實與價值的二分法是錯誤的。  我最近曾經思考過,為何如此多的人會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錯誤。
  • 什麼時候投簡歷效果最佳?
    由於很多人都把握不準網上投簡歷最佳時間,所以往往就會出現簡歷石沉大海的現象。周五投遞是否容易被忽略?小長假前是否適合投遞簡歷?      @「cxqhaha」:一般接到的電話都是在上午或者下午下班之前,所以你把握這兩個時間點,而且一般人事的下班點會比普通員工要遲一點。
  • VOL.071 | 好工作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X的答案
    我剛出來的時候,在花都一家皮具廠做手活,每天串幾個包包的掛帶什麼的,我一天都串不了5個,幹了三天就幹不下去了,如果非要把工作分為三六九等的話,那麼廠工真的是在我眼裡最下層的工作(如果無意中傷害了某些朋友,請你忍著怒氣看完),像把自己當成一臺機器一樣,一臺人力機器。
  • 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麼機會會留給誰呢
    【機會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麼機會會留給誰呢】洛克菲勒說:機會永遠留給勤奮的人,而不是留給所謂有準備的人。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到: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就好像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樣。但是,為什麼獨有我能抓住先機創造了財富,而大多數人卻依然貧寒不堪,沒有機會呢?
  • 從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麼
    ——這也的確是事實所謂的成長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不斷把別人比下去的過程。如願把別人比下去了倒也還好,比不過就很痛苦——因為那就意味著自己被比下去了,那是個真真切切落實到自己身上的不幸。哪有什麼策略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出眾呢?或者說在某個技能上(或者說某個維度上)死磕,確實是一個策略,但也不一定是不好的策略。
  • 海歸護理碩士 : 二十多歲的時候,意味著什麼
    很多事情是無法選擇的,就像成長會隨之而來那麼多的壓力和責任。猝不及防卻無處可逃。 上初中那會特別喜歡哼孫燕姿的《天黑黑》,「成人的世界總有殘缺」,那個時候似懂非懂,現在好像終於能體會這句歌詞的意義。就像是很多文章裡說,最大的勇敢是見過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之後依舊熱愛生活。那每個人都該身披鎧甲,不畏艱險,用自己所有的勇氣去面對這個世界。
  • 什麼是正回饋
    未來一節課估計就是一千元了,這個房子貨款的數是不變的。統計到的數據是80%的房子貸款都是6年左右還完的,所完全不用擔心房貸的事情。另外你要相信人到了40來歲都會開始有點錢。再有一個問題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可以這樣理解的,早點生孩子早點長大,要相信九年義務教育的力量,家長只用讓孩子健康長大,提醒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長大就是時間問題了。這些到了時間都會成為自己人生的正回饋。
  •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在轉行學Unity3d呢?
    當你到達一定的年紀就會慢慢發現,我們的人生軌跡開始圍繞著工作、學習和生活不斷的循環運轉,而這其中一份不錯的工作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是想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就拿大學生來說,每年大學畢業出來找工作的人數真的太多了
  • 什麼時候才是離職的最佳時機?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很多人都蠢蠢欲動,想換工作的心快按不住了。但那份辭職申請,始終沒敢交上去。不是捨不得,而是不確定現在走,是否真的明智。什麼時候才是離職的最佳時機?這個問題,每個職場人都要弄清楚。既然是旺季,就說明企業急著招人,這是最容易找到工作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最難找到工作的時候。機會多了,競爭壓力隨之變大,你要和更多人去競爭一個機會。之前稍微了解過HR的工作,發現他們尤其重視每年的招聘旺季,在選人上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去應聘,會比平時難得多。什麼時候企業會稍微放低要求呢?
  • 什麼是人脈?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如果你是一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就會吸引來更多的好運,貴人和機遇。
  • 微思考:這張圖片,你是上面哪個人呢?
    二、生氣不如爭氣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谷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註定永遠是個弱者。
  • GRE Issue 4分,你只需要知道這點,那6分呢?
    GRE寫作想4分以上,Issue部分必須用心準備,爭取高分。在7月14日GRE一元攻略全拿班的講座中,普林斯頓大學博士、Nature主刊文章第一作者顏餘真老師為大家解讀了Issue提升到4分、6分的階段提分關鍵點和練習要領。下面跟著小編的整理,一起來回顧一下吧~!本期的主要內容有:1.
  • 這3條公式,內心強大的人都掌握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它是以標籤形式呈現的、是抽象的,而一個活生生的人呢?本質上是多元的、具象的、不可預測的。好比前兩天的「俞敏洪事件」,很多人對他的公開言論嗤之以鼻,甚至引發出一些沒必要的人格攻擊。為什麼同樣一句話,從男人嘴裡說出來,和從女人嘴裡說出來,大家感受不一樣呢?
  • 金星告訴你什麼時候是辭職最好的時機
    一個做人事經理的朋友跟我說,今天她們公司有一位女同事辭職,作為專業的HR來說,員工辭職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是這次的女同事辭職的理由很奇葩。只是因為冬天來了,天氣日益寒冷起來,每天早上起不來,所以索性辭職,每天可以睡到日曬三竿。當然,朋友私底下有挽留過這位女同事,勸對方把今年做完,至少把年終獎拿了過完春節再辭職啊?
  • ✐你不想做事的時候該幹些什麼?
    你不想做事的時候該幹些什麼?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情況:「開始某個項目時興奮非常,如達成目標或者改變習慣。
  • 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是什麼樣的
    從小我們就想考好點離家遠點,最好再也聽不見嘮叨,看不見父母。因為時代的發展,所以酒店非常便利,有高檔點的,也有平民化的,為了給自己備足充足的資金,我選擇青旅,就是一間房間很多床位的那種酒店,一個月500塊錢左右。有人問我,每天睜開眼睛看到都是陌生的人會不會覺得很恐怖。答案是否定的,當你慢慢習慣身邊的陌生的人和陌生的事情的時候你就會覺得習以為常,所以住青旅住習慣了在精神上倒不會有什麼不一樣的體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