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猶太人有一種教育手法叫做:『哈柏露塔』。
這個做法背後的一個信仰脈絡就是:問題會引導人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問題決定想法,想法決定語言,語言決定動機,動機決定行動。
這個脈絡涉及一個教育理念:如果成功訓練到一個孩子不斷提問,那麼這個孩子就會為了尋找答案,投入一生的熱情。
據此,所謂的『哈柏露塔』,就是說,你必須在你的生命歷程裡儘快找到一位『腦友』互相刺激,兩人結伴,經常見面,在這套教育法,踏入中學腦友比玩伴跟重要。
進入職場後,『腦友』又比『盟友』更重要!
『腦友』的出現,相等於中國人說的:「有朋自遠方來,不樂亦乎!」在以前的解釋,「朋」跟「友」是分開的,「朋」近乎你的「同門」,深入解釋,亦可把「朋」當作是腦友,就是說互相刺激下的快樂與過癮!
這個跟我昨天說的找更多的瞎子有什麼分別呢?
更多的瞎子相等於華人說的閱讀境界:「思入風雲變態中」。
『腦友』的衝擊,『哈柏露塔』的目的是為了在互相刺激時看到本來這是你的想法,本來這是他的想法,兩個人碰撞之後,會不會有新的想法,這個新的想法,會不會發展出與別不同的想法。
據書本記載,進入『哈柏露塔』需要兩個支撐,第一個就是背誦,第二個就是辯論。
背誦的目的是裝載,辯論的目的是活化裝載的資訊。
可是很多人有一個思考誤區,他們會誤認為腦袋裝載的資訊或信仰就是代表自己,一旦有人反對,或者提出不同的意見,他們會『誤讀』成反對『我』,這是他們將裝載的資訊同化成『我』,一旦『裝載』的同化之後,等於這個人裝載的東西從沒被『活化』。
記得,『哈柏露塔』跟你述說了一個很重要的信仰:你腦袋裝載的想法都是需要」風雲變態「,而不是固定不變的!
更多的瞎子是運用你的想像力與聯想力!
『哈柏露塔』是利用你的腦友與你的衝擊與碰撞!
今天請回覆:
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