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組織與人力配置:
須明確組織上下層級與職能職責關係及勝任能力評量方法, 尤其是跨部門整合協作的團隊的綜效表現, 此在供應鏈效能控制中表現最為明顯; 此外, 為能促進企業長期發展, 高階參謀部門的設置(例如經營辦)也是重要的組織戰略之一, 可輔佐經營者在經營控制與未來戰略推進中形成有力的支持, 同時也是培養具組織全局人才的最佳演練場域.
(2) 經營管理體系:
須涵蓋組織自經營戰略到各職能分工的流程運行控制方法, 形成組織運行受控與改進機制(即PDCA), 此可引用適當國際標準來建立基礎框架後進行內部延伸(例如IATF16949或ISO9001等), 並強調價值與績效的評量, 例如O&KR及KPI等激勵性設計等.
(3) 軟硬體建設:
依公司發展戰略建立資源的持續性導入, 避免臨渴掘井的風險, 尤其是知識軟體配置為一項重大戰略決策(DSS/ERP/OA/MES/KM等), 現實上甚多公司都是在無法應付現況問題之後, 才思考軟體的評估規劃, 此事後決策容易導致軟體適切性與未來需求產生偏差, 且快速導入軟體體系也不利於與現況合理化調整, 過去因軟體決策不當發生的長期性管理低效狀況並不少見。
(4) 研發技術體系:
應建立以項目導向的管控方法(PMI國際模式), 明確各研發流程段的輸出入控制要求, 堅持研發至技轉的控制效率, 預防後期量產階段中發生的潛在風險, 導致大量經濟與商譽損失.
(5) 財務內控體系: 須建立完整的財務與成本預算管控制度, 引用正確的財務立衝帳科目要求, 導入合規的內控體系有防弊興利作用, 曾見到不少公司財務體系因公司快速擴充下發生帳務混亂現象, 不但無法提供於經營分析與決策之用, 甚至影響公司未來發展(例如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