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曾經出版過一本書,叫做《奢侈病》,弗蘭克在這本書當中分析了人的一種不理性的行為,就是我們常常費心去追求許多和自身幸福相違背的人生目標。
在他的書中弗蘭克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有些國家他的財富不斷的增加,但是人民並沒有變得更加幸福?一開始弗蘭克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因為一旦基本的需求被滿足,金錢就無法為人們買到更多的幸福!不過在他仔細的檢視了相關的證據以後,他得到了一個結論,認為金錢無法買到幸福的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花錢,也就是他們擁有不正確的消費觀。
比如說,為什麼人們心甘情願的買了很多的奢侈品,然而卻不願意花錢用於讓自己能夠持續幸福的事物。比如健康,比如持續的成長,比如陪伴自己的家人。
有幾個簡單的關於消費的事實:
第一,我們知道,只要我們能多休假,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相處,就會更幸福更健康,但是為什麼大部分人卻和這個常識背道而行?
第二,我們知道,只要我們減少縮短交通的時間,就算我們住的房子小一點點,我們也會過得比較幸福,但是為什麼大部分人寧肯到離自己工作場所比較遠的地方去買大房子,也要將更多的時間浪費在交通上?
第三,我們知道, 如果我們只是因為需要而購買產品,然後把剩下來用於消費的錢拿去做投資,我們就會獲得經濟的自由也會比較幸福,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仍然選擇每個月把錢花光?
對於這些行為,弗蘭克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他認為人們的炫耀性消費和非炫耀性的消費,它的內在心理是不同的。所謂的炫耀性消費,就是指你消費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看到你在消費,也就是說購買這個產品的目標是把它當做能夠提升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徵,所以這些我們購買的商品,它的價值並非來自於產品本身,而是來自於其他人對這個商品的評價。
舉例子來說,如果你的朋友圈當中的每個人在戴普通的手錶,那麼這時候如果你買一款勞力士的手錶,就會獨領風騷,這件產品會提升你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讓你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如果大家都開始戴勞力士的時候,你就必須努力去買個兩百萬美元的百達菲麗,你才會覺得自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炫耀性的消費是一種疾病,我們透過擁有別人無法購買的東西讓自己的地位的提升,藉此來貶低別人。
掃下圖中二維碼
訂閱意識進化50講,清醒生活、無懼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