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何才能每天都能收到這樣的社會和民生資訊?
答:只需點擊右上角關注民生大參考百家號即可。
ps:您的每一次關注和點讚都是大參考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謝謝!
從修船工到「海底銀行」掌舵人 獐子島董事長如何淪落到市場禁入
6月24日,證監會對獐子島公司處以60萬元罰款,對吳厚剛等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同日,獐子島公告稱,總裁吳厚剛申請辭去獐子島公司董事長等所有職務,吳厚剛辭職後,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6月24日,證監會宣布依法對獐子島公司(證券簡稱:獐子島,證券代碼:002069)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對獐子島公司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15名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罰款,對4名主要責任人採取5年至終身市場禁入。
同日,獐子島公告中稱,獐子島總裁吳厚剛因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市場禁入決定書》的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會董事長、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及公司總裁等所有職務;吳厚剛辭職後,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根據《公司法》等有關規定,吳厚剛辭職未導致公司董事會人數低於法定最低人數;其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公司董事會將儘快按照法定程序完成公司董事長選舉等後續工作。此前,吳厚剛持有獐子島2929.2萬股股票,為第五大股東。
吳厚剛改寫獐子島歷史
吳厚剛自2001年2月起擔任獐子島董事長,2005年1月開始,擔任獐子島董事長、總裁。
早些年,沒有多少人知道獐子島,只知道它是長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面積不足15平方公裡,島上生活著約15000名常住居民。但因獐子島有先天的地理優勢,是世界公認的適宜海珍品生存的海域。上世紀90年代,獐子島面臨經營體制和近海資源萎縮的雙重壓力,漁業公司產量下滑,連續兩年虧損超過五千萬元,前路暗淡,但吳厚剛成了破局之人。吳厚剛出生於1964年,獐子島鎮大耗子村人,吳家祖輩都是漁民,吳厚剛的父親從事近海捕撈,也曾屢創產量記錄。和獐子島鎮上的大多數青年一樣,吳厚剛高中畢業後沒再繼續學業,畢業後從當地造船廠鉚工起步,一步步靠自學自悟做到了出納、財務、獐子島漁業總公司財務部經理、總經理,直至鎮長、鎮黨委書記。1996年,32歲的吳厚剛已經是獐子島的最高領導,他的能力也在工作中逐漸顯露。
面對持續虧損局面,吳厚剛開始變法——推行產權制度改革,捕撈船全部民營化,將漁民們捕撈的產品集中起來,統一和商販談價格,奪回定價權,吳厚剛帶領島民告別傳統捕撈作業,推行底播養殖。他將「海底銀行」送入資本市場,利用獐子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黃海北部建成了規模化、標準化、世界級現代海洋牧場,覆蓋海域面積1600平方公裡,養育蝦夷扇貝、刺參、鮑魚、海螺、海膽、牡蠣等多種海珍品。
一年後公司扭虧為盈,營業收入3000多萬元。2005年,獐子島漁業實現產值5.2億元,淨利潤1.5億元,出口創匯1.7億元。2006年,獐子島股份公司順利登陸深圳A股市場,簡稱「獐子島」。隨後其股價持續攀升,2008年1月創下151.23元的紀錄,成為滬深兩市的股王,也是中國農業第一個百元股。但自獐子島2010年創下34.59元高價後,股價扭頭向下。截至6月24日,獐子島的股價為3.06元,相比歷史最高點跌幅達91.15%,市值僅剩下21.76億元。但2014年後,吳厚剛和獐子島的佳話戛然而止。
扇貝跑路?獐子島彌天大謊敗露
2014年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事件影響,獐子島前三季業績「大變臉」,由預報盈利變為虧損8億元,全年預計大幅虧損。
早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中,獐子島就曾以少報海域面積捕撈、少記營業成本、虛假庫存一次性核銷、餌料短缺、高溫導致蝦夷扇貝死亡等為理由,不僅虛増1.3億元的利潤、還造成了2017年的利潤虛減。2019年4月,獐子島公司依舊用「底播蝦夷扇貝受災」的理由解釋了一季報中公司虧損4314萬元的原因。
2020年在獐子島舉行的2019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其董事長吳厚剛又將業績虧損的原因甩向了扇貝。他表示:「國家部局組織的專家調研組認為,近期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大量損失,是海水溫度變化、海域貝類養殖規模及密度過大、餌料生物缺乏、海底生態環境破壞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市場對獐子島扇貝事件的戲稱,已令公司名譽掃地。
此外,公司還涉及《年終盤點報告》和《核銷公告》披露不真實、秋測披露不真實、不及時披露業績變化情況等多項違法事實,違法情節特別嚴重,嚴重擾亂證券市場秩序、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社會影響極其惡劣。
此次針對獐子島的調查中,證監會更是動用了科技力量。證監會統籌執法力量,走訪漁政監督、水產科研等部門尋求專業支持,依託科技執法手段開展全面深入調查。獐子島公司每月蝦夷扇貝成本結轉的依據為當月捕撈區域,在無逐日採捕區域記錄可以核驗的情況下,證監會藉助衛星定位數據,對公司27條採捕船隻數百餘萬條海上航行定位數據進行分析,委託兩家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用計算機技術還原了採捕船隻的真實航行軌跡,復原了公司最近兩年真實的採捕海域,進而確定實際採捕面積,並據此認定獐子島公司成本、營業外支出、利潤等存在虛假。
證監會表示,重視科技執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查辦各大要案,有力地打擊了證券市場違法行為。
綜合新浪財經 澎湃新聞 界面新聞
來源:大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