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 林清玄:幸福不是結局,而是方向

2021-01-14 網易

2021-01-02 10:33:01 來源: 淥水早讀

舉報

  半卷詩書一窗月

  每天七點,為你讀詩

  詩詞曲賦,名著散文

  

  作者:林清玄

  主播:海潮明月

  從前看童話書,有許多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這種故事都是千篇一律,是公主受到某種妖魔或巫婆的咒術所魅惑,變成植物、動物,或長睡,或禁制而失去了自由。

  王子、英俊、瀟灑,騎著白馬、手拿寶劍,經過重重磨難,終於把公主救了出來。故事的終結總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雖然在小時候,我們就知道那個「從此」是不太可能的,但一讀到「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心裡就充滿一種特殊的感動,深知那不一定是個結局,卻一定是個期望。

  

  為什麼說「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不是結局,卻是期望呢?

  因為除了童話,我們也看了許多千篇一律的卡通影片,一隻弱小的動物或一個弱小的人,一開始總被強大的動物、人,或者壓力,整得一塌糊塗,在故事的後半段,他們總是奮力一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結局也可以說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不幸的是,卡通影片與單產故事不同,它有續集,主角的幸福仿佛沒有過多久,就要面臨新的考驗與壓力,在挫敗的角落中抗爭,最後又得到一次幸福。

  然後,故事就周而復始地重複不已,卡通人物是不死的,所以他們的失敗與壓力不死,他們的幸福也總是在失落沉淪中重升。

  不只童話或卡通是這樣,在電視上演給大人看的警匪、偵探、情愛的單元劇,都是我們知道在人生裡,借著外在世界的克服、奮鬥,不一定能得到最後幸福的結局。

  

  因為只要這個世界不停止轉動,人的挫折就不會終止,活在這世界一天,就不可能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一天。

  即使貴如王子與公主也不能逃出這個鐵則,這是為什麼我們讀古代王室的歷史,發現爭端、糾纏、醜聞的時代總比太平的時代多得多的原因。

  是的,我們騎白馬拿寶劍去砍殺妖魔、破除巫術,並不能使我們進入平安的境地。

  

  我對於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於是有了新的體會。

  如果我們把除妖魔的行動當成是一種象徵,象徵了王子去砍除了心中的妖魔與糾葛,到達一個寬廣、博大、慈悲、無所動搖的心境,那麼他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並不是不可能。

  不要說走在荊棘遍地、醜怪猙獰的地方了,就是走在地獄的煉火中,也能有清涼的甘露。

  佛教裡有一尊地藏王菩薩,由於心地無限光明與無量慈悲,經常在地獄中救拔眾生,當他走過地獄燃燒的烈火,每一朵火焰都化成一朵最美麗的紅蓮花,來承接他的雙足。這是一則多麼動人的啟示呀!

  我們對於最終的幸福,因而要有一個更新的體認,記不得是哪一個詩人說過:「人們常為了追求幸福而倒在塵沙之中,而伊甸園就在左近。」

  莎士比亞也說過:「快樂,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方向。」

  

  幸福快樂不是一個結局,只是一個方向罷了。我們只能說一直在往那個方向走,而不能說是在朝那個結局前進。

  只要我們去除心的葛藤,不斷追求幸福的方向,就不只是讓我們從黑暗之地走向光明,而是從光明走向另一個光明的起點。

  是什麼使我們從光明走向光明?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回到心的清淨,回到一個更廣大的包容罷了。

  最清淨廣大的心胸世界,才是幸福的終結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名家張愛玲與林清玄的經典語錄,值得我們用心品味
    二、我愛你,為了你的幸福,我願意放棄一切--包括你。三、人的一生註定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四、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五、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麼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十、有人追求幸福,所以努力;有人擁有幸福,所以放棄。十一、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看的淡一點,傷的就會少一點,時間過了,愛情淡了,也就散了,別等不該等的人,別傷不該傷的心,我們真的要過了很久很久,才能夠明白,自己真正懷念的,到底是怎樣的人,怎樣的事。
  • 《幸福的開關》:林清玄在茅房喝汽水喝到嘔氣的幸福
    冰涼的被窩,有熱水袋,好幸福!這樣的幸福容易得到,起來去灌一個熱水袋即可。可外面太冷,我最終決定,帶著對熱水袋的嚮往以及回憶入睡。這讓我想起了白天看到的一篇林清玄的散文《幸福的開關》。林清玄小時候家境清貧,一大家子幾十口人,孩子有十幾個,吃飽飯都成問題。他看別人喝汽水喝到嘔氣,非常羨慕。
  • 心中永遠的林清玄美句!
    32 歲與佛結緣,入山修行, 35 歲出山,四處參學,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3.在煙中騰雲過了,在雨中行走過了,什麼都過了,還能如何?——林清玄4.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與潭,風與竹卻曾深深地相會。——林清玄5.心若香茗,靜聽花開。
  • 稚吟秋聲:林清玄,一種緣
    林清玄的散文,傳過來並不算早,但我有幸是最早的一批讀者。偶然買到他的幾本散文集,《打開心靈的窗》《鴛鴦香爐》《溫一壺月光下的酒》《冷月鍾笛》……他的文字清新而淡雅,卻是一種冷凝的生命思考。我覺得,人一切的心靈活動都是抽象的,這種抽象宜於聯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質的富人如果不能聯想,他還是覺得不足;倘若是一個貧苦的人有了抽象聯想,也可以過得幸福。這完全是境界的差別,禪宗五祖曾經問過:「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為一個例證:「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仁者,人也。
  • 林清玄:今日踽踽獨行,他日化蝶飛去
    這是林清玄感受生活的五種心態。林清玄,散文家,出版多部暢銷散文集。他的文字裡,透著悲天憫人的情懷。他以超然的心態對待世俗生活,努力從當下的日常生活中進行體悟,明心見性。今天分享的這本《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是林清玄凝結半生智慧的心靈之書,喧囂的午後讀上幾頁,心也隨之寧靜。
  • 臺灣作家林清玄突然離世,終年65歲,願你歸來仍是少年的原作者
    今天台灣作家林清玄突然傳出去世的消息,引起了一片譁然。有人說和時間賽跑的事永遠回不來了。早在他離世的前一天,林清玄在微博中寫道:「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永遠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回顧之前林清玄先生給予我們很多生活的啟示。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要慢慢地過
    這兩天無事,已經將借的一本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完了。之所以會借林清玄的書,是因為有人說我的文風跟林清玄的有點像。說實話,我之前根本就沒有讀過林清玄的書,很想知道林清玄的文字是怎麼樣的。如果叫我買書,我是捨不得花錢去買散文讀的。骨子裡對小說有一種偏愛之情,買書必得是小說才行。故而,雖聽說了林清玄好多年,總是沒有讀過他的書。直到近日辦了讀者證,才有機會認識他。
  • 中國當代散文寫得最好的5位作家,看看你都讀過了他們的作品嗎?
    散文是一種非常的表達方式,可以在有限的篇幅裡儘可能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散文在過去也叫小品文,我們都知道古代還有「唐宋八大家」,這「唐宋八大家」那麼便是指他們在散文上的成就。到了近代散文,更是越來越成熟,很多的作家,那除了在寫小說之外,還都會寫散文。
  • 精闢句子,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
    1.人生幸福,需要平常心去承載;人生的修行,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學會控制欲望,誰都會有欲望,但超過自己承受範圍的欲望,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淖;學會滿足,就是掌握了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修煉一顆平常心,痛苦就會越來越淡,幸福就會越來越濃。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閒來無事總願意讀幾篇散文,通過文字去了解別人的心情,再通過筆尖在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靈魂之間找尋到連接點。不少人說林清玄像極了小說中的林清玄在《溫一壺月光下酒》中寫道:「把初戀的溫馨用一個精緻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垂垂老矣的時候,掀開盒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 林清玄與火雲邪神是什麼關係?
    晚上讀林清玄的《貓頭鷹人》,文字從賣貓頭鷹的小販相貌變化說到內省的重要性。我突然記起之前看過一篇叫《從胡適的相貌說起》的文章,忍不住一個人大笑起來。開篇是從林清玄的相貌說起的。某次,林清玄去成都做演講,一個女生遞給他一個粉紅色的信封,害得他小心臟砰砰直跳,於無人處打開,原來小女生信裡說沒想到他長得像周星馳電影裡的火雲邪神,說相見不如懷念哪!火雲邪神我不知道啥樣,想必不是清秀儒雅之模樣,書裡配的林清玄圖片讓我不禁啞然失笑。哦,哦,火雲邪神就是這副模樣呀!
  • 林清玄《散步去吃豬眼睛》概括及隨感
    林清玄在他的散文《散步去吃豬眼睛》裡記敘了小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和哥哥看到吃夜宵的人就很羨慕,於是就去小溪裡摸蛤仔,去山上撿蟬殼,抓蜈蚣、鉤田蛙、捕田鼠、撿破銅爛鐵,賣了這些東西後把錢儲存在鋸空的竹筒裡。
  • 林清玄:無所謂輸在起跑線,而在乎孩子是否一直奔跑
    朋友笑我太緊張,他說:「馬拉松不是100米,不在乎搶跑的幾秒鐘,更不在乎起跑線的前後,而在乎整個過程的毅力和堅持,力量的分配。」我看看身邊參賽的人們,有老人、有孩子、有男的、有女的、有胖的、有瘦的,有的人臉上還塗了油彩,大家都朝著同一個目標進發,欣賞沿途的風景,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相對於整個賽程來說,起跑線真的是無足輕重的事情了。
  • 林清玄:花落有禪意,因緣皆是空
    01一枝椿樹花林清玄先生在他所著的《如意菩提》裡講到這樣一個故事,日本的茶道大師千利休宗旦沒有絲毫怪罪,而是溫柔地請小沙彌到招待貴客的「今日庵」的茶席上飲茶。並且把祖父千利休傳下來的名貴花筒拿來,將落了花的樹枝插於筒中。或許,在我們凡人眼裡,看到的是宗旦的優雅和善良。在林先生眼裡:宗旦表達了一個多麼清朗的境界。
  • 夜讀|黃花深巷,紅葉低窗……體會林清玄的《秋色一片》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聊城廣播電視臺主播王芳,今天為大家分享林清玄的一篇文章《秋色一片》。《秋色一片》林清玄生活在都市的人,愈來愈不了解季節了。我們知道秋天的來臨,竟不再是從滿地的落葉,而是市場上的蟹黃,是電視、報紙上暖氣與毛氈的廣告,使我在秋天臨窗北望的時候,有著一種傷感的心情。這種心情,恐怕是我們下一代的孩子永遠也不會知道的吧!
  • 山東女散文家沙龍開啟 山大教授講述「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記著 王麗 通訊員 王田田)散文世界是什麼?有意義不如有意思,還是有意思不如有意義?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第23期名家分享活動利用周末開啟,邀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了一堂題為「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的精彩講座。著名文化學者張期鵬,山東財經大學副教授亓鳳珍,大眾日報豐收副刊主編劉君,周三讀書會創始人李炳峰,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攝影師李恆昌,農村大眾報總編室主任劉秀平等30餘名嘉賓到場。講座由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王力麗主持。
  • 文學名家經典作品書系:語文學習的有益延伸和拓展!
    小編聽過不少孩子抱怨:數學不是不會,而是讀不懂題目! 語文作為zui基礎的學科,是需要被夯實的,讀懂其他學科的題目就靠其中的閱讀理解能力了。 讀好書、讀經典是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好辦法。
  • 綠景名家朱榮遠:深圳不是一個大城市,而是大城市群
    11月15日晚,在綠景NEO大廈62層的開闊空間裡舉辦了一場以「城市的邊界」為主題的綠景名家講壇。在這裡,朱榮遠也闡述了他題為「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演講。綠景名家講壇現場作為參與了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深圳羅湖口岸及火車站地區綜合規劃設計、深圳市光明新區中心區城市設計、深圳灣填海區概念規劃等一系列深圳重點規劃的專家,
  • 《三十而已》:結局最好的不是鍾曉芹,而是她
    可是話題度依然不減,很多人說不喜歡林有有全身而退的這個結局。最好的結局應該是顧佳和許幻山離婚,許幻山娶了林有有,然後藍色煙花爆炸,林有有一無所有還拖著一身債務。不過,我覺得劇中最可惜的人是江疏影。她這個角色身上有著堅持、不服輸的執著,也有迷失的欲望,最後更是有一個開放式結局。單就這三個角色來說,王漫妮這個人設上承擔的東西更多,心理成長之路也最為坎坷,但可惜的是,卻因為沒得到大家的共鳴而成了一個雞肋角色。
  • 《散文詩世界》刊物欄目更新啦,面向全國長期徵稿!
    以下是調整後的欄目,長期徵稿,具體來稿信息請看下方——卷首刊登中外名家經典,給大家補充精神養料名家有約刊登名家新作,讓讀者了解名家動態風雅集原「大雁陣 · 散文詩」欄目,刊登優秀散文詩作品。散文詩來稿一次性至少3章,便於編輯選擇詩浪潮原「大雁陣 · 詩歌」欄目,刊登優秀現代詩作品。詩歌來稿一次性至少4首散文坊原「大雁陣 · 散文」欄目,刊登優秀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