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2020-12-15 騰訊網

「臺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這是近代著名文人鬱達夫在悼念抗日烈士時懷著沉痛心情寫下的一句詞,聲聲含淚,字字泣血,令人悲從中來。

從1931年到1945年,十四年的烽火狼煙,十四年的血淚悲聲,神州大地在戰爭的烈火下寸寸龜裂,故園城郭在槍炮和鐵騎之下變得滿目瘡痍,五千年舊山河飄搖欲碎,四萬萬苦黎民呼號哀啼。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永生永世都不能忘記奇恥大辱和切膚之痛,一直以來,反映這段悲慘歷史的影視作品就不在少數,人們希望可以通過回味過去而找到發憤圖強的精神動力,但是,現在有一些雷劇卻把原本壯烈的抗日戰爭拍成了徹頭徹尾的鬧劇。

近年來,反映抗日的作品好像突然多了起來,同時抗日的雷劇和神劇也多了起來,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武林高手半空翻轉躲子彈,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抗日神劇做不到的。

在電視劇裡,抗日英雄飛天遁地無所不能,而日軍東躲西藏,如同跳梁小丑,這樣的劇看了或許短時間內感到很爽,但是爽完之後呢?是不是會感到一股無力的心酸和悲哀?

籠統地說未必顯得空泛而缺乏說服力,就以鬼子進村這一個細節而言,抗日雷劇就完全脫離了歷史事實。

一、神劇濾鏡下的「鬼子進村」

在電視劇裡,貌似每次鬼子進村都會灰頭土臉,死數十到數百人不等,真讓人懷疑按照這個死亡數,日軍最後投降撤退的時候還能剩幾個人。

在神劇的濾鏡之下,鬼子進村是很少有一帆風順的,不是被幾個村民甚至是幼童哄得一愣一愣的,就是在村裡路口突然遭遇了伏擊,一下子被打得潰不成軍,死傷慘重,更加誇張的還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奇人異士,拿著一把彈夾永遠打不光的搶,一路直行,完美避過所有子彈,然後還把小鬼子的所有人頭收割完畢。

或者是一群會武林絕技的絕世高手,鷹爪功,繡花針全體出動,中華武術完勝東夷小島的先進武器。難怪會有網友看了這些抗日神劇後吐槽道:日本鬼子來中國,不是燒殺搶掠了十四年,是被強行留在這片土地上被欺負了十四年。

總而言之,抗日雷劇為了凸顯主角的英雄氣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完全不尊重歷史事實和最基本的情理邏輯,視觀眾的智商為無物。

或許有的人看見曾經耀武揚威的日本侵略者抱頭鼠竄會覺得很爽,精神上會覺得很滿足,但是我們必須要質問的是,抗日劇什麼時候變成了無腦爽文,那一段沉痛的歷史真的可以拿出來被這樣戲說消遣嗎?

當我們看著這些耍酷扮帥就完成了抗日重任的電視劇主角,再回頭翻看歷史上為了抗日而犧牲的英雄烈士,我們真的不會臉紅慚愧嗎?

指出雷劇的誇張和不合常理之處,不是為了嘲笑他,而是為了反思歷史,銘記歷史,那麼歷史上的鬼子進村是怎樣的呢?

二、鬼子進村前的全面探查

日本軍畢竟是正規的軍隊,擁有一整套的作戰理論和具體實施方案,所以進村前也會有周密的部署,安排先頭部隊進行探查就是部署的重要一環。

在日本人的大部隊進入村莊之前,他們會首先派幾個士兵前去偵查,偵查任務十分重要,要求也十分仔細,需要了解村莊的具體情況。包括地形和大體的房屋分布情況,以及村裡大致有多少人。

除此之外還會排查村裡是不是潛伏著不明身份的人,他們的裝備情況怎麼樣,村裡哪些地方適合埋伏,有些小心謹慎的日軍部隊還會佔領村莊附近的制高點,以防意外的情況發生,所以,像電視劇裡小孩把日軍耍得團團轉,村裡埋伏著遊擊隊伏擊日本鬼子,幾乎是很難發生的事情。

總而言之,日本軍隊不是散兵遊勇,也不是剛從哪個山頭下來的土匪,而是裝備優良,訓練有素的正規部隊,雖然作為被侵略的對象,我們對他們有些山海一般深重的仇恨,卻也不得不承認。

在抗戰時期,日軍的整體素質的確高出了我國所有軍隊一大截,否則憑我泱泱大國,傾舉國之力,為什麼還讓這些人作威作福了十多年,甚至在抗戰初期,先後失去了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等中國最重要的都市和城鎮?通過抗日神劇的自我意淫來戰勝日軍,醜化日軍,這不是勝利,而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恥辱。

如果經過偵查發現沒有問題,鬼子的大部隊就會進村開始一系列暴行。

三、鬼子進村後的燒殺搶虐

鬼子進村自然不會有別的事,掃蕩二字而已。

日本是東洋島國,物資貧乏,如果全靠國內供給,根本不足以支撐他攻打中國,所以日本人想要在中國長期作戰,就必須依靠「以戰養戰」的策略。

所以,日本人進村,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搶奪物資,尤其是糧食,基本上村裡能夠吃的都不會放棄。

在戰略相持階段,日本人為了對付長期活動在日佔區,給日本軍隊造成嚴重損失的敵後根據地,日軍曾經實行過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既殺光,燒光,搶光。意思就是說能帶走的全部搶走,帶不走的全部燒掉,村子裡的人全部殺完。

另一方面,鬼子進村給中國人民造成深重災難的事便是強徵慰安婦,當時日本軍營裡的中國籍慰安婦大多數都是日本人在各個地方裡強搶去的,比如中國控訴侵華日軍性侵害的第一人萬愛花就是在日本鬼子進村掃蕩是擄走的,這些可憐的女人大多數在日軍投降之後,也沒有得到平靜的生活。

由於給日本人服務過,她們的同胞像恨日本人一樣恨著她們,罵她們是日本娼,甚至有的人直到死去,背後都跟著一道道鄙夷厭惡的目光。

綜上所述,戰爭就是一臺會吞噬人性的機器,在戰爭裡,日本人失去了作為一個人的所有底線,完全化身為禽獸,把他們的獸慾發洩在中國這片破碎的土地上,他們帶給中國人的所有傷害都應該後世銘記,而不是在抗日雷劇的戲說和誇張中被衝淡和消解。

結語:

其實,與輝煌的歷史相比,屈辱的歷史往往更加有被往復回味的價值,因為我們能從中找到我們曾經羸弱的原因,我們能找到鞭策我們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力量。

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不是為了尋找刺激,不是為了尋找優越,去獲得那簡單而廉價的精神滿足,我們是去吸收教訓,汲取力量。

還記得當年的一部《亮劍》,沒有誇張的噱頭,沒有手撕鬼子的蓋世武功,也沒有姿態優雅,瀟灑帥酷的男主角,然而,這部劇卻被我們一直記到了現在,李雲龍炸平安縣城的一聲令下,至今想起仍讓人心中五味雜陳,因為在那一聲中,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從那個年代飄來的血與火交雜的銷煙味。

因為我們相信了,那就是抗戰的真實面貌,中國軍隊不是戰無不勝,不是無所不能,這樣的歷史才是真實,才值得我們一遍遍觀摩沉思。

尊重歷史才能贏得未來,沒有真實歷史所特有的厚重感作為支撐,無論你在電視屏幕上製造多少個抗日奇俠,塑造多少個戰鬥英雄,都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看起來華麗非常,事實上虛假得令人可笑。

參考資料:《歷史的深處》、《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婦的自訴》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抗日神劇給騙了!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抗日神劇給欺騙了!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不少在以抗日為題材的電視劇,這些電視劇中也有比較經典的,比如大家都很喜歡的「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
  •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原來是這樣的,擦亮眼不要再被電視劇騙了
    在很多電視中,鬼子是這樣進村的:領頭的日軍軍官帶著日軍大部隊向村莊走來,他們的目標是掃蕩快要接近的這個村莊。來到村莊之後,首先他們會用喇叭向村們喊投降,無辜的村民們聚集到一起之後,就問有沒有人要舉報是否有共黨之類。最後,就對整個村莊進行猛烈射擊,一把大火燒了整個村莊。
  • 這才是真實的「鬼子進村」!手段殘忍,別再傻傻被電視劇騙了!
    這才是真實的「鬼子進村」!手段殘忍,別再傻傻被電視劇騙了! 縱觀如今的抗戰劇,劇中有很多鬼子進村的片段,在影視劇中,我們見識了日本兵的可惡和無恥,只要他們到的地方,便會洗劫一空,什麼都不會放過,哪怕是一粒糧食,他們對我們同胞的傷害,過猶而不及,影視劇中的片段有很多是編撰出來的,其實真實的鬼子進村是另一番模樣,甚至說是更可惡,
  •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怎樣的?別再被抗日神劇給騙了
    雖然抗日戰爭距離我們的生活已經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我們依舊可以通過以抗日戰爭為主題的影視劇,來了解這段歷史。相信大家在看抗日劇時應該都看到過鬼子進村的劇情,電視劇裡面的日軍在進村以後,往往會遭遇重重陷阱,被打擊得很慘,但歷史上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
  •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電視劇給忽悠了!
    在我國歷史上,曾經歷過一場殘酷的世界大戰,日本來勢洶洶的攻入我國,殘忍的殺害老百姓,即便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我們依然不會忘記。近些年來,也出現了很多戰爭劇,也拍出了不少好作品,像大家熟知的《亮劍》,男女老少都很喜歡。這部劇中沒有流量明星,全都是實力演員,拍出了中國人的血性。
  • 抗戰時真實的「鬼子進村」,不要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殘酷歷史
    眾所周知,我國在歷史上經歷了很多戰爭,特別是在近代史上,我國當時在各方面的發展還是比較落後的,所以大多數的戰爭都是其他國家侵略我國,其中最恥辱的就是抗日戰爭。日本當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島國,經常來我國學習各種知識,非但沒有知恩圖報,還看中了我國肥沃的領土,想要霸佔我國。
  • 歷史上真實的「日本鬼子」進村是啥樣的?別再被抗戰神劇給騙了
    看電視是很多人最愛的休閒時光,綜藝節目、影視作品有很多,其中以抗戰為主題的電視劇頗受大家歡迎。《我要當八路》《非凡英雄》《穿越烽火線》等經典電視劇都非常精彩。畢竟抗日戰爭題材總是深受電視劇導演青睞,劇情五花八門,而質量也是參差不齊。比如這些年在抗日神劇上出現的奇葩殺鬼子招式「徒手撕鬼子」「褲襠藏雷」,讓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 別再被電視劇騙了,歷史中真實的「鬼子進城」,原來是這樣!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一些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電視劇。不可否認,這些電視劇裡也有經典,比如《亮劍》,大家都很喜歡。但是有好有壞。近幾年出的一些抗日劇也讓人無法吐槽。很多神劇真的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嗎?抗日劇裡演員誇張的表演真的讓人看了很尷尬。這樣的劇看多了容易誤導觀眾。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
  • 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擦亮雙眼別再被影視劇給騙了!
    但是還有很多抗日神劇,誇張的表演,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著實讓人尷尬。歷史上老百姓最害怕的,就是鬼子進村,不過歷史上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在中國到處侵略,手段非常殘忍,也產生了一個詞就是「掃蕩」,就是形容鬼子進村的景象。
  • 抗戰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電視劇欺騙了!
    本著對先烈們的敬畏之心,以及對過往歷史的緬懷,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觀看一部又一部的抗戰電視劇。但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部分抗日劇成了帶給世人"幽默、風趣"的搞笑故事,或者齊聚"武林高手"的抗日神劇……早已失去了它本來記錄歷史事實的使命。而真正的"鬼子進村"又哪裡會有這麼多的風趣、幽默,戰場又哪裡會有這麼多的僥倖取勝。
  •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坦克開到家門口,別再被電視劇誤導!
    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向我國發動戰爭,因為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力提升,軍事能力也非常強,所以他們非常狂妄甚至想要三個月滅亡我國,但是在遭到抵抗之後,日本立刻開始變成了以戰養戰的策略,當時日本縱容士兵們進村莊搶劫殺人,日本鬼子一旦進村就會殺光,燒光和搶光,因此百姓們瑟瑟發抖苦不堪言。
  • 30張鬼子進村真實照片,不要再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鬼子所到之處,雞飛狗跳沸反盈天,民眾避之不及叫苦不迭,一年的口糧被全部帶走、一輩子積蓄造起來的房屋燒毀,一家人的性命都難以保全。  那麼,真實的鬼子進村,也是這樣的嗎?  進個村也要開著強大的坦克部隊,可想而知那時的平民根本毫無抵抗之力,只能任由鬼子把糧食錢財搶光,身家性命都不由自己。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是這樣的,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電視劇裡的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以賣炊餅來養家餬口。好不容易娶了個媳婦潘金蓮,卻又因為妻子紅杏出牆被謀害致死。如果不是有個厲害的弟弟武松,恐怕真的要死不瞑目了。《水滸傳》雖然是施耐庵寫的長篇小說,但是也是取材於真實的歷史,那麼,武大郎在歷史上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他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 真正的「鬼子進村」是什麼樣?有多少人被抗日神劇騙了!
    在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有很多鬼子進村的情節,原本這種電視劇是讓大家不要忘記歷史,可是如今很多神劇為了追求收視率和話題度,已經開始胡編亂造,在一些抗戰劇中甚至有「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這樣的情節,這種抗戰神劇不僅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更是對歷史和抗日英雄的不尊重。
  • 真實的「鬼子進村」是什麼樣的?別再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歷史。雖然我們現在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我們仍然要記住歷史,如今許多導演把抗日戰爭的歷史搬上了銀幕。當時鬼子進村都可以用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來形容了。開始的時候,日本人基本上不管去哪裡都會殺人,根本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掃蕩村莊的做法仍然非常殘酷。
  • 歷史上真正的鬼子進村有多可怕?不要再被抗日神劇欺騙!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過抗日題材的影視劇,本來通過這些藝術作品可以讓我們了解國家的歷史,但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抗日神劇粗製濫造,情節浮誇,比如褲襠藏雷,騎著自行車飛上天抗日,這樣的劇情簡直就是侮辱觀眾的智商,尤其是在拍攝鬼子進村情節的時候,經常會被日軍刻畫得無比愚蠢,經常被村民們耍的團團轉。
  • 「鬼子進村」的真實場景,跟電視劇相差很大,我們都被騙了
    其中最為殘忍的莫過於「鬼子進村」掃蕩,電視劇裡跟現實相差很大,我們都被騙了,今天我們就來還原真實的面貌。 鬼子進村,第一件事是將整個村包圍起來,將出口全部堵住,保證沒有人能夠逃走,緊接著派人駐守在外邊,另外的人跟著指揮官大舉進入村內。
  • 真實的日本鬼子進村是什麼樣的?抗戰老兵說八個字,字字戳心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段屈辱歷史,雖然我們如今過上了幸福的日子,但是我們仍要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在所有的抗日劇中,鬼子進村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抗日戰爭本身就是一部侵略史,從日本的馬蹄踏上中國土地的那一刻起,中國老百姓就開始受盡日本鬼子的欺凌和侮辱。
  • 真實的日本鬼子進村,抗日老兵:不要被電視裡的帶偏了!
    文/真實的日本鬼子進村,抗日老兵:不要被電視裡的帶偏了! 大家好,我是小編,每天為大家更新精彩的歷史故事,歡迎各位看官。 在我們現如今這個時代,各種抗日的「神劇」層出不窮,誤導了很多的人的認知。當時令人屈辱的歷史,在現在過度娛樂化。
  • 「鬼子進村」的真實樣子,和你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完全不同
    近代最慘烈的戰爭是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持續了14年,日本侵華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和不可磨滅的痛苦,這些日本鬼子在燒,殺,搶,做各種各樣的壞事,在許多抗日影視劇中,都有「鬼子進村」的經典場景,真正的鬼子進村和歷史上影視劇裡的鬼子一樣嗎?接下來,我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