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保國在網上竄紅。
與之相應的,幾個網絡金句流行:
「年輕人,你不講武德。」
「耗子尾汁。」
「點到為止。」
馬保國是什麼人,他是什麼梗?
且看《人民日報》怎麼說:
一個老騙子,加上無底線的網絡商演平臺,促成了一場鬧劇。在這場市劇中,誰都不傻。甘於「審醜」,背後還是因為錢的事。
01
功夫「世家」
馬保國的父親叫馬德峰,山東人,1942年1月加入八路軍,參加抗日戰爭。據馬保國自述,馬德峰與其他戰士不同之處在於他是武林高手,能晝夜疾馳240餘裡。
馬保國說,靠著祖傳馬家拳,馬德峰屢立戰功。有一次與日寇遭遇戰,團長受傷,馬德峰背起團長,施展輕功,一口氣背著團長跑了十餘裡。
新中國成立後,馬德峰隨軍到河南,在洛陽娶妻,就是馬保國的母親。1952年,馬保國出生。年滿一周歲後,馬保國被送往山村,同外祖父母共同生活。
▲幼年馬保國
說是馬保國從小不平凡。
一個夏天的夜晚,外祖母把木床搬到屋後山坡給小馬保國乘涼。不一會兒來了一隻狼,月光下,狼的兩隻眼睛如螢火般,瞪著小馬保國和外婆。
小馬保國分不清是狼是狗。只見他興奮地衝外婆喊道:「狗!狗!」外婆一把抱住了自己的外孫,衝著那隻狼嚷嚷道:「你是土地爺的狗,俺不惹你,你別來惹我,你走吧!」狼聽後,仰頭朝天長叫兩聲,扭頭便走。整個過程中,小馬保國都沒表現出一絲恐懼,這令外婆十分驚奇。
1955年,馬保國被送回父母身邊。但直到小學三年級,馬保國才終於等到父親答應教他功夫。
父親教功夫有兩個條件,一是學習成績必須好;二是不能打架。
第一個條件馬保國輕易就做到了。但是,第二個條件卻難倒了小馬保國,因為,馬保國愛打抱不平。
這種做法讓馬保國時常受到父親的訓斥,但並不妨礙他繼續實踐自己的功夫夢。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每天早上5點,馬保國就起床到村口井邊擔水練功。到了井臺上,他先弓步,再朝著井口內俯衝幾百拳,之後再擔水——村裡的老人說,如果能練到一拳把幾丈下的井水隔空打起來,便可以在數步之外,空拳將人擊倒。
1966年夏,馬保國初三。時局特殊,他在家看書、練武、脫土坯。脫土坯成了馬保國的日常任務。他跟弟弟妹妹一起,總計脫了5000多塊土坯,並用這些土坯蓋了三間小房子和一堵院牆。和泥時,他從不用鋤頭,而是用兩隻腳去踩,以練腳力。
1968年底,經全班同學舉手表決,馬保國成為全班四名能進入高中繼續學習的學生之一。在高中的兩年,馬保國遇到了下放的大學武術系老師,並從他那兒第一次了解到了太極拳。
兩年後,高中畢業的馬保國報名參軍。他順利通過了政審、體檢。入伍前,父親問他有什麼要求。馬保國要求父親教他幾手絕活。
臨行前不久,馬德峰教了他幾手戰爭年代用過的擒拿技巧。
02
初遇「郭大俠」
馬保國一共在部隊呆了五年。這五年,他繼續實踐自己的功夫夢。
馬保國所在班是全連尖子班,除了參加連裡的統一訓練外,還要由副連長帶到海邊進行單獨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副連長很快就發現馬保國有武功底子,特意單獨教他一些擒拿和摔打技巧。那時,訓練很累。摸爬滾打一整天后,軍裝上滿是汗漬,可馬保國還是堅持每天擠出時間,練一會兒「鐵牛耕地」之類的硬氣功。
1976年5月馬保國復員,分配到南陽市當工人。在南陽上班期間,馬保國把全部業餘時間都花在了習武上面。
1977年冬,570萬考生走進了被關閉十餘年的高考考場。馬保國在單位的幹事力勸下參加高考。他吉星高照,被南陽師範專科學院錄取。別小看只是專科,要知道當時的專科是很牛的。
入學後,比起當工人,馬保國有了更多時間習武。在南陽師專的三年裡,他每天練功三個多小時。宿舍的牆上釘了一層千層紙,用來給馬保國練習鐵拳、鐵胳膊。據馬保國自述,校園外梅溪河邊成排的楊樹,是他用來練習鐵腿的木樁,但一心專研武術的馬保國卻沒能改掉好打抱不平的小毛病。
作為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新生,馬保國這屆新生受到了往屆靠推薦入學的學長欺負。每到開飯時間,老學生們就故意插隊,跟新生爆發衝突,還仗著人多勢眾大打出手。
一開始,馬保國以拉架為主。後來,他被幾個刺頭學生盯上。一日,幾個人高馬大的學生攔住了馬保國,朝他下手。據馬保國自述,他笑了笑,沒兩下就制服了這幾名學長。「原來,都是些不懂功夫的花架子。」慢慢的,馬保國在校內聲望日隆,等到校學生會更新選舉時,馬保國還被推選為軍體部部長。
1981年,馬保國師專畢業,回到了上學前的原單位工作。一年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馬保國被省交通廳選為預備幹部,5月,進入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習。
令馬保國高興的是,他在校期間結識了一名練河北形意拳的大師。大師是學院的物理教授,他以現代力學、磁場學和中醫的原理,為馬保國講解了形意拳拳理,讓他在武術上少走了不少彎路。
1984年底,馬保國再次畢業,回河南出任一家中型企業的法人代表。因辦企業略有政績,他又被調往縣委機關任職。在此期間,他時常跑省會出差。一次在鄭州火車站,一張寫有「歡迎天下武林朋友當面切磋」的小廣告吸引了馬保國的注意。
按著小廣告的地址,他於一間小賓館內找到了「郭大俠」。見面後,馬保國二話不說,就朝著郭大俠發起攻擊。當時,郭大俠已年近70。只見他坐著不動,待到馬保國雙拳出到半路時,兩腿擺動,輕易化解了攻勢。
「他有真功夫!」馬保國當即提出要學兩招。
「學可以。但我以此為生,你得交學費。」此時的馬保國已有了些社會地位。聽到要收錢,他只問了價格。之後幾年,每次去鄭州出差,他都把自己平日攢下的私房錢悉數交給郭大俠學功夫。
1990年秋,「郭大俠」意外被抓,馬保國立即到鄭州,解救出了恩師,並把他接到了自己家裡休養。
經此一劫,郭大俠主動提出收馬保國為入室弟子,並不再收其學費。馬保國也開始正式喊他「師父」,他則喊馬保國「娃兒」。
後幾年,郭大俠每年都會去馬家住一陣子,教他各門各派的功夫。郭說:了解學習越多流派,這叫「讀萬卷書」;而後歸納其精華,理解掌握並進一步化為自己的東西,這就叫「化為一張紙」。
把「萬卷書化為一張紙」,這是那名喊他娃兒的師父留給馬保國最大的財富。多年以後,馬保國化其終生武學,提煉出了三個字:接、化、發。
1994年春天,師父最後一次來到馬保國家短住。
「此生相遇,是我們的緣分。但這恐怕是最後一次見面。我要出國了。」
神秘的郭大俠,就這樣神秘的消失了。
恩師出國的1994年,馬保國調入一家省屬大型企業,遷居鄭州。僅用半年多時間,馬保國收入翻了一倍。那是國企最後的春天。
在那之後三年時間,他連升三級,好運連連。1995年,馬保國趕上了單位房改,在省會鄭州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產。一年後,兒子考上鄭州大學,妻子也從縣裡調到鄭州工作。
但最令馬保國感到興奮的,還是鄭州濃厚的武術氛圍。少林寺、陳氏太極拳故鄉陳家溝,距離鄭州都很近。1997年春,馬保國隨工作組到下屬企業考察,遇到了混元太極拳大師王長海。王師傅身形清秀,年近60,待人接物十分溫厚。他總是笑眯眯地對馬保國說:「馬老師,我們可以互相學習,一起練習。」
▲馬保國與王長海(註:王長海方表示,只教過馬保國三節推手課,不熟)
自此以後,馬保國開始跟隨王長海學習太極拳。
03
變故
然而,隨著新經濟的突起,傳統國企在市場化過程中卻表現得愈發疲軟,馬保國所在單位的經濟效益大幅滑坡。
馬保國兒子大學畢業後,馬家決定給他安排個工作。關係都找好了,但囊中羞澀的馬保國卻沒錢打點關係。這讓馬保國作為父親的尊嚴生平第一次被打破。而在一年前,兒子大四開學前一周,馬保國還沒湊足學費,只能四處借錢。
▲馬保國與兒子
加上先前買房的欠債,馬保國已負債十多萬。但更令人無奈的是,此時的他已經年近半百,與我們在公園裡見過的打太極老人並無區別。
因無力替兒子安排工作,馬保國聽從同事建議,送孩子出國留學。2001年春天,兒子收到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發來的入學通知書。申請留學籤證的保證金需要30萬,學費一年十幾萬。馬保國找親戚朋友借遍了錢,自家兄妹和妻子兄妹都掏空了家底,最後還要向銀行貸款兩萬塊錢,這才湊夠了兒子的首筆出國費用。
出國臨行前,除了學費,兒子只帶了兩個月的生活費。兒子說到英國後,自己會打工掙錢。而為了省錢,馬保國甚至沒能去北京送兒子上飛機。
順利出國後,為了早點還清債務,馬保國想到了下海經商。可除了武術外,他什麼也不懂,更別提手上毫無本錢。唯一的底牌,只剩那套低價購買的房改房。而且隨著房改房上市的新政策,馬保國的房子已升值到了20萬。這是馬保國的底牌,賣還是不賣?精明的馬保國再次抓住了時代風口,在萬難境地前,他沒有出售自己的房產。
但是不賣房子,該怎麼還債?馬保國想到了7年前出國養老的師傅郭大俠,想到了早在國內時,郭大俠就以教授武藝為生。
冥冥之中,馬保國還是察覺到唯有出國才能尋得自己的人生轉機。
2002年2月22日傍晚,轉機兩次後,馬保國抵達紐卡斯爾機場。
在機場大廳內,一家人異國相逢,激動萬分。但激動過後,馬保國清醒地意識到他在英國面臨著生存問題。
赴英前,馬保國妻子的一位閨蜜曾借給馬家一筆錢。買完機票後,還剩1000英鎊。之後,房租、電話,抵達英國的頭一個月,就花掉了400英鎊。一家人生活拮据。除了必須的主食,只能買果蔬店裡最便宜的土豆和洋蔥。
一天傍晚,兒子結識的武友搬來了一箱熟到爛了的黑香蕉。武友笑著說:「叔叔阿姨,來吃香蕉!」一聽到有水果吃,年過半百的馬保寶咽了口口水,嘴裡邊吃邊說:真香!真香!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馬保國開始了英國教功夫的闖關模式。起初,他試著在公園打太極拳,吸引晨練的人,可是英國人沒有早起的習慣。
在送黑香蕉的武友幫助下,馬保國得知一中國武術代表團要去大劇院表演。馬保國連夜印了100張傳單,跑去大劇院門口發傳單招學生。這一招果然有效,幾天後的一個周末,馬保國迎來了第一位洋學生。
這是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馬保國讓他掀了一個小時的沙發,好讓他明白怎樣正確發出全身的力氣。少年練的滿頭大汗,兩腿直哆嗦。只這一次,就被嚇跑了。
「讓外國人吃苦,行不通!」弄明白了這點後,馬保國調整了教學理念,決定就教學生太極推手。
之後,他又印了3000張廣告內頁,挨家挨戶地散發。但3000張廣告只換回來了一個諮詢電話。馬保國感到徹底失敗。屢屢受挫的馬保國已無能力支付印刷費用,乾脆破罐子破摔,直接上街打起了太極。
「我們表演可不能學那些街頭賣藝的,收人家錢。決不能丟中國人的臉!」
在街頭無償表演了幾場太極後,馬保國終於等到了生命中的貴人——斯蒂夫。在一場例行表演過程中,馬保國邀請圍觀群眾上臺比試。一名身高一米八,體形健壯的中年男人走了上來。
此人正是後來馬保國的關門弟子之一,斯蒂夫。馬保國請他試試拳腳,斯蒂夫拒絕了。
「我知道中國有銀槍刺喉的絕活,我想試試那個!」
「這裡沒有槍。不過你可以用手掐我的脖子,試試銀槍刺喉是什麼力道。」
據馬保國自述,斯蒂夫有些猶豫,不敢真掐。不斷加大手腕力道後,發現這老頭始終面不改色,斯蒂夫這才放下心來,使出全力掐他脖子。一分多鐘過去了,因持續發力,斯蒂夫面部通紅,鼻子上也冒出了汗。
「Good!Good!Very good!」
斯蒂夫折服了,鬆開了手,當即決定要參加馬保國的武術班學習。離開前,斯蒂夫特意告訴他,等會喊他的太極拳老師也來會會馬保國。
就這樣,在斯蒂夫的引薦下,馬保國認識了早在英國站穩腳跟的太極拳大師,順道打通了自己同英國太極拳界的渠道。經由英國太極拳協會,馬保國的徒弟開始一個個朝他走來。
他終於在英國站穩了腳跟。
有了組織後,馬保國也有了自己可用的頭銜。他開始藉助英國太極拳協會同當地武術組織進行交流,並由此吸納了更多徒弟。
隨著門下弟子人數不斷壯大,2004年2月21日,馬保國創立了英國混元太極拳協會。當時,他的個人訓練課學員已經發展到了21位。這足以令他衣食無憂。
後來,收穫了巨大成功的馬保國經過一間水果店。店旁邊擺著幾箱爛水果,其中就有他初到英國時吃的那種爛透了的黑香蕉。箱子上還插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免費奉送」。
那一刻,馬保國的眼眶溼了。他決定要回國發展。
2007年1月2日上午10點多,紐卡斯爾機場,幾名洋人幫一位老人提行李。這位老人正是馬保國,洋人都是他的關門弟子。早在馬保國回國準備階段,就有30多位入室弟子四處張羅,為其踐行。
04
畫皮
如果馬保國一直呆在英國,繼續教外國人武功,那他將會繼續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因為很少洋人真正懂得中國功夫,他們多數只是為了追星李小龍而熱愛。而需要苦練數十載的中國功夫,另一個文化世界的人,怎麼可能踏踏實實地去訓練基本功呢?
在電影《師傅》中,徐皓峰曾一語點破武館生存之道:要教洋人功夫,或者說,教外行功夫,自己有沒有真功夫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教真的。
但是,回到國內情況就不一樣了。
明知自己沒有真功夫,為什麼要作死?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複雜。看看前面作死的吉林某廳官賀電,看看數年殞命的王林,何其相似。
人一旦受了太多的吹捧,就會膨脹,就會相信自己真的是「大師」,無所不能了。
一定要糾原因,那就是人在膨脹狀態下,大腦裡的「多巴胺「分泌超常。那是一種病。
回到國內的馬保國,已經是一個病人了。看看網上他的表情包。不知道大家對他是什麼印象?武術大師?老騙子?精神病人?
這些形似怪異的動作,卻在網上引起了關注。馬保國著書立說,不斷的抬高自己。
接著,馬保國活躍在各種場合。甚至還不惜重金聘請英國MMA拳王,三下五除二就把拳王打倒。
不過,他在一次私人比賽中不小心露出了狐狸的尾巴。
比賽開始10秒都沒有,馬保國就被對方擊中頭部。
隨後馬上被擊倒。
第二次也迅速被擊倒,他就是一個普通老頭。
第三次的擊倒讓馬保國暈倒。
真不知道這次比賽到底哪個環節沒有搞好。不過,別以為馬保國這場輸的乾淨,其實他又贏了。
這場比賽在線觀看人數11萬多人,比一些正規比賽觀看的人還多,總收入可以想像,據說馬保國這邊分到的達到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而且,這場比賽非但沒有讓馬保國沉淪,因為他的人設從來就不是武術大師和冠軍,這些只是噱頭,他的真正人設就是網紅IP博眼球,就這點來說,和那些超級大胃王,拍各種low視頻的人沒有區別。
所以,當馬老師人是躺平時,人氣卻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且,他還有話說:一開始全部防守住了,傳統功夫是點到為止,可惜年輕人不講武德,我原本可以打到他骨折,但是我沒有下手,結果我大意了,沒有閃,年輕人偷襲我一個69歲的老人,這好嗎?這不好。我勸這位年輕人,好自為之。好好反思。以後不要再犯這樣的聰明,小聰明啊。武林要以和為貴,要講武德,不要搞窩裡鬥。
1、小夥子,你不講武德。
2、點到為止:
3、大意了。
4、偷襲我69歲的老同志:
5、好自為之(耗子尾汁):
接著,各種惡搞視頻讓馬保國的人氣與日俱增:
從微博到B站,從抖音到知乎,只要村裡的網不斷,你就一定能刷到馬保國。從他約戰被揍,到隱退僅一天便高調復出投身影視,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馬保國以一己之力成為頂流,讓無數小花鮮肉、經紀公司汗顏。
然而,終其本質,這只是一個流量時代的悲劇:
一邊嘲笑著他的口音和功夫,一邊幫他構築著商業版圖。一邊說不喜歡他,一邊很多人又需要他。
這是審美時代的審醜悲哀。
最後,請記得《人民日報》的那句話:
本文資料來源:魔都囡、快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