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閒著,又把《龍貓》翻出來看了一遍,又被治癒了…
宮崎駿的電影真的是一如既往的溫暖人心,他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世界,在那裡有豐富多彩的童話森林,有天真無邪的浪漫時光,有單純的直擊人心的真、善、美。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在他的電影裡找到溫柔的符號。
有人說「孩子們看的是龍貓,而大人們看的卻是情懷」,這一點我不否認,第一次看的時候我的眼裡只有可愛的龍貓,但再次看的時候看的是那份溫暖的情懷。
也有網友說「我以為龍貓是兒童電影,看完後發現是成人電影」,這一點我深有同感。雖然很多人覺得龍貓過於「低齡化」,但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帶我們回歸童話世界,帶我們回歸純粹的生活、純粹的人際關係、純粹的生活與幻想。它告訴我們成人的世界其實很複雜,有時候也需要回歸單純。
《龍貓》的靈感來源於宮崎駿童年鄉村的真實生活和母親生病的經歷,用來紀念和母親在一起時的快樂時光。《龍貓》的故事其實十分簡單,10歲的小女孩小月和4歲的妹妹小梅,因為母親生病住院,和父親一起回到鄉間生活。
鄉下的一切,對於城市生活的孩子來說,都是很新奇的。整齊地排列著的農作物,可以自由自在奔跑撒歡的院子,淳樸又有點小傲嬌的鄉間少年,充滿神秘感的木製老屋,毛茸茸的煤球小精靈,還有胖胖的可愛的大龍貓……一切都等著他們去探索。
當龍貓剛出場,梅趴在龍貓的肚子上,不停地戲弄著大龍貓時,我們都深怕大龍貓張開大嘴,一口吞了梅。事實證明,我們想太多了,龍貓還是一個很可愛的動物,還讓梅在肚子上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覺。
下雨天,小月和梅在車站等爸爸的時候,碰巧遇到了大龍貓,小月給了龍貓一把傘,這個舉動溫暖了龍貓。所以,後面龍貓才會幫忙召喚榛果子種下的幼苗,才會讓龍貓公交車帶小月去尋找梅並且帶他們兩去看媽媽。
小月和梅都驚呼:「好像在做夢卻又不是夢!」但我們卻感嘆:什麼時候能遇到一隻龍貓啊!有時候善良的施以援手,能獲得湧泉之報,說的就是像龍貓這種人。
不僅龍貓很善良,連鄉間的村民都很熱心。初相識房東婆婆在農忙時還能幫忙照顧梅;調皮的男孩也會在大雨中將傘交給姐妹,自己冒著大雨跑回家;沒交情的陌生人也願意借出稀罕的電話,還十分樂意讓小月留在電話旁等消息;村民們因為梅走丟了,紛紛都放下手中的活熱心幫忙尋找,誤以為梅掉下河,積極打撈;在鄉間小路被逼停險些出事故的貨車也會認真向小月提供消息,並在告別時說「再見」。
這些一點一滴看似很簡單的情節,卻無處不在地展現著善意,這些都孕養著孩子們對世界的善意,也讓他們在回饋時毫不吝嗇。
《龍貓》雖然不是什麼大製作,但它用故事告訴我們真、善、美,告訴我們這世上還有純真和溫柔,只是被我們遺忘了。
真的好喜歡宮崎駿爺爺,每一部影片都能帶給人溫暖,治癒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