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偶然看到了一本書《人間便利店》,頓時被封面所吸引,一棟高樓站立在封面中間,高樓上橫七豎八地掛著各種奇形怪狀的東西,我辨認不清是什麼,但封面上頭寫著一句話「換個角度,也許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最近發生在我周遭的事實在是令人頭疼,我需要一個解脫的方式,於是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看完了《人間便利店》。
我並不擅長對事物進行深度思考,單純的認為是對,是錯,以至於我在聽完人家對我說的話後,聽得懂的,我會答應;聽不懂,只會傻笑。而古倉惠子的行為卻讓我深深陷入沉思。
前段時間遭遇的讓我備受折磨。農村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女生23-25歲就開始著急相親,結婚。記得印象深刻的是,我媽拿村裡一位30多歲沒結婚的女性作「反面教材」,背後給人家起「老處女」的綽號,甚至不斷的給我灌入「25歲前你可以挑人,25歲後人就該挑你啦」。
而聽到這種話時,內心最煎熬的是我,最著急的是父母。(還有那些比我還著急的親戚)
而你的想法,感受,長輩們無視了;甚至為了讓我接受他們的相親,說了不少難聽話,可以說是人身攻擊,從外貌,學歷,工作各方面說得我一無是處,由此減低對自己的自信心,放低眼界,找個「好人家」嫁人。
在老一輩的觀念:女生不是賺錢的料,成就的機率小,結婚成家,相夫教子是出路。我記得抖音有一段短視頻,一個20多出頭的女孩,邊走著路邊對著視頻的我們說:「如果混得好了,我要買個屬於自己的房子,養只狗,養只貓,日子就這樣過就好。」這時有人問她:「那混得不好呢?」女孩:「……結婚」
我曾因為拒絕了親戚給我安排的一場相親,打算去異地工作,而被父母要求從戶口本上解除關係,威脅出門後就不準回家。應該很多人都很好奇父母為何如此苛刻?因為我是獨生女,這場相親是託親戚尋的,這次男方願意入贅女方,我爸媽呢?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答應相親-通知我回家相親-讓我辭職現在的工作,在家附近打工。
而我這時任職教育機構實習店長的職位……
結局很勇敢,過程卻是失眠,咽不下飯,想著爸媽的威脅,做出自己的選擇。最後為自己而活,隻身一人來到異鄉。開始了不被看好的「追夢」
而《人間便利店》女主角是三十六歲的單身女性古倉惠子,大學畢業以後沒有就職,而是在一家普通的便利店打工,隨著時間的推移,便利店裡的商品和擺設也換了無數,店員、店長也換了不少,而18年來沒有變的也就只有穀倉小姐還在店裡打工兼職。
她每天吃便利店賣的便當,每天聽著收音機發出的咔咔聲,每天看著乾淨的店面,每天說著「歡迎光臨」迎接顧客,每天重複著差不多的動作,過著這樣平靜的生活。穀倉小姐的家人、同事、同齡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不找一份正式的工作?」「為什麼不找一個男朋友?」身邊的人都這樣問。
那份堅持,我也不是馬上能讀懂。到最後古倉惠子一做就做到了36歲,感情經歷一直是空白的,身邊的同學朋友結婚的結婚,甚至都有小孩了。而她依舊每天重複便利店的一切,毫無改變,這大概是大家眼中的「異類」吧?但觀念束縛讓很多人無法去確認自己想要什麼生活,因為一出生,就有人告訴你,要喝奶才有營養長身體;到了義務教育9年,爸媽告訴你,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是出路;走出大學進入社會時,你發現學校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工作上只能使用到30%,重要的是運營技能和邏輯思維……發現了麼?你一直在設置好程序的世界去生活,大眾的觀念就是這個設置的前提(當然,到今年2019年21世紀,已經推翻了多少觀點認知。大眾觀念涉及到文化程度,不然為什麼會有「群體」「合群」這個詞呢?)
所以為什麼有人會迷茫,無論是感情、工作、家庭都好,就是你的群體觀念跟自己想法衝突了。書中的主角,無論多少人勸她去找份正式工作,還是說找個男朋友也好,她依舊過她平凡而安靜的生活。就像有人說:富裕的生活選擇可以更好;而有人也說:貧困的時候,日子也會照樣過。但如果自你出生,沒人跟你講這話,也沒有富裕和貧窮的人存在,你會怎麼選擇道路?
《人間便利店》描述到「顧客進門時的叮咚聲就像是教堂裡的鐘聲,只要打開門。就有光輝洋溢的箱子在等著我,而箱子裡則是運轉不綴,堅定不移的正常世界。我對這個充滿光芒的箱中世界寄予全面的信賴」。
這是惠子待在這裡18年的信仰,沒有因為家裡人的各種說辭而改變心意,沒有因為宅男白羽的「你這樣活著也太奇怪了吧?」而動搖過。是真的奇怪嗎?!肯定的,大體上來看似乎的確如此。但既然這個世界是一個越來越趨於多元化的世界,又何必執著地非要墨守成規呢?書中惠子從小心理思想跟別人不太一樣,以至於她若直面表達自己,就會成為普通人眼中的「異類」。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她和別的小夥伴一起看到一隻漂亮的小鳥死在了公園裡面,別的小孩子都很傷心,但是惠子就不一樣,她打算把小鳥燒了吃了給家裡人一起分享,她記得爸爸喜歡吃烤肉,但是媽媽阻止了她,協同他的小夥伴一起把小鳥埋葬了,並且拔了鮮花插在泥土裡面,算是給小鳥的死一點安慰。
雖然惠子的思維方式和別人不同,但也不能說她是錯的,相反的,從小到大,我們好像總是在隨大流,為了博得他人的喜歡而違背自己的想法,你是否清楚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呢?可能我們都默默的屏蔽了很多屬於自己的真心,只是一直按照大家所認為好的方向去做,大家覺得滿意的,不奇怪的,就是對的。
要說惠子小姐非常人,那【同性戀】是否也是這世上最不能被「正常人」接受的呢?
就像書中所說的「只要扮演大眾心目中的【一般人】這種虛構生物就行了。就跟在那家超商裡,每個人都在扮演【店員】這種虛構生物是一樣的」。
不被理解,甚至被「驅逐」,【同性戀】只能通過和自己不愛的異性,卻又是同性的人假結婚,以欺瞞別人來得到雙全的法子。惠子她開始模仿周圍人們的舉動,努力成為他們心目中正常普通的人。
我們這個社會真的很另類,如果做出平常人意料之外的舉動,就會成為他們眼中的「異類」。人們為了平靜的生活,能夠融入圈子,一點點褪去自己的不同,模仿著他人,離原本的自己越來越遠,終於成了所謂的「合群的人」。很多人,也想不顧及旁人的目光,做原本的自己,可在生活這座高山面前,一排一排的人都往山上走,而你往下山的方向走,別人問得最多也是:「你走錯方向了?」問的人多了,你也覺得,往上就是對的吧?
書中的結尾還在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繼續保持著,直到白羽先生闖入了她的生活,白羽先生也是和惠子有類似的經歷,被大眾詬病,被世人所不容,偏向於社會上吃軟飯的那樣的男子。他的出現打破了惠子以往的規律,她離開了便利店。但直到最後,古倉惠子依然認為:「我能聽見便利店的『聲音』。」她說:「我就是為聽見這個『聲音』才出生到這世上的……」當然啦,白羽先生的表情立刻就「變得驚懼不已」了!換成是誰,估計也是一樣或者類似的反應!
卞之琳在《斷章》中寫了四句話:「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我們所認為的正常,在他人不一定是正常。到頭來也就是那麼一回事,走好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