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日本迅銷集團公布2020年度前三財季(截至2020年5月底止)業績報告,情況相當不樂觀:
2020年前三財季,迅銷綜合收益總額約為1.55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5.2%;
經營利潤為1323億日元,同比下降46.6%;
母公司擁有者應佔利潤為906億日元,同比下降42.9%。
具體到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第三財季,迅銷更是出現了這一時間段少見的虧損:
營收為3364.1億日元,同比降低39.4%;
經營虧損為43.5億日元,去年同期為盈利747.5億日元;
母公司擁有者應佔虧損為98.2億日元,去年同期為盈利446.4億日元。
營收大跌,由盈轉虧,迅銷的這份財報令零售業瑟瑟發抖——難道連手握優衣庫品牌的迅銷,也要因為疫情跌落神壇了嗎?
海外陰雲未散,國內又遭重創
作為亞洲銷售額排名第一的服飾零售商—迅銷集團,如果說上上一財季的營收下滑主要是受制於新型冠狀病毒對海外市場影響的話,那麼到了第三財季(3月至5月),迅銷銷售佔比最大的日本國內也遭到疫情衝擊,從4月開始,日本的新增確診數大幅上升,這意味著日本也進入線下商業活動停擺的階段。
圖源:騰訊新聞
從3月下旬到5月上旬,優衣庫日本國內臨時關閉的門店一度高達311間,佔日本全國總門店的38.3%。同樣遭遇關店命運的還有迅銷旗下的其他品牌,以Theory為例,從4月下旬至5月中旬,Theory在日本的門店幾乎全部停業。
Theory歸屬於「全球品牌業務」
從收入結構來看,截至今年5月份的九個月裡,日本優衣庫業務收入佔迅銷集團總收入的38.8%。在海外市場陰雲未散,國內市場又遭打擊的情況下,迅銷的收入壓力可想而知。
迅銷在第三財季的營收為3364.1億日元,同比降低39.4%。其中,日本優衣庫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5.5%,經營利潤更是大幅下降74%。
從盈利能力上看,迅銷在第三財季出現虧損,其在該財季的經營虧損為43.5億日元,經營虧損率為1.3%;
優衣庫手裡還有牌
雖然財務指標多是負增長,但財報裡也不乏積極信息,相比ZARA和H&M等同行,優衣庫的境況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與主要銷售業績倚重歐美市場的ZARA和H&M相比,優衣庫的基本盤集中於亞洲地區。儘管優衣庫也曾試圖攻入歐美市場,但從效果來看,優衣庫在歐美市場並不像在亞洲這樣受歡迎。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受限於歐美疫情嚴重情況以及經濟恢復的延緩,優衣庫在歐美的「失意」,反而成了特殊時期的機遇,雖然其在美國的門店悉數關閉,但跟2000+的全球總門店數相比,關閉幾十家美國門店實在算不上傷筋動骨。
從財報的諸多描述來看,優衣庫目前手中還握著兩張關鍵底牌:大中華區市場和電商渠道。
在迅銷集團的收入結構裡,來自大中華地區優衣庫業務的收入接近總收入的1/4,隨著中國大陸疫情防控持續取得成效、大陸的消費市場正逐漸回暖,這意味著優衣庫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很可能成為其在下一財季的重要支撐。
除了來自大中華區市場的可能性,優衣庫在線上渠道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在日本本土市場,優衣庫的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47.7%,毛利率同比改善3.3%,這與優衣庫在疫情期間未推出太大折扣有關;
在海外市場,優衣庫通過加強網絡營銷、推出免費送貨等措施,線上銷售額同樣錄得增長。
疫情讓零售時尚行業遭遇滅頂之災,但和一眾黯然退場的快時尚品牌相比,優衣庫在逆境裡握著相對好的手牌。這場危機將如何影響服裝業格局,優衣庫、Zara和H&M的地位是否會迎來改變,趨勢在不久後或將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