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攜手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以「『醫』心抗疫,樂與同行」為主題,通過兩地線上連線,直播系列活動等方式,表達了上海-武漢兩地醫務工作者對天下母親的祝福。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上海市婦女聯合會主席徐楓,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新聞宣傳處二級調研員、市衛生健康系統文明辦副主任俞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張豔萍,復旦大學黨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唐曉林,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組織部部長李華以及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專門通過視頻發來寄語。2007年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出生的「東方明珠」四胞胎也專程發來了祝福。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黨委書記張元珍為本次活動致辭,介紹了特殊時期的「1+3」收治模式,該醫院也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數最多的醫院。
滬上知名主持人何卿攜女兒擔任此次活動主持。
十天像十年一樣漫長,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
「感恩」是母親節的第一主題。回望自己的分娩之路,武漢的「新冠媽媽」珊珊(化名)感慨「值得用疼痛來記憶的,只有生命。」
1月27日,繼公婆和丈夫相繼發燒後,孕37+5周的珊珊也開始低燒,經過檢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由於原先的產檢醫院不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定點醫院,珊珊無法入住診療。「1月28日,公公和丈夫持續高燒39度,上午在家打針,下午晚上跑各個發熱醫院。終於,在志願者和社區人員的幫助下聯繫上了中南醫院產科主任李家福。他們頂著壓力接收了我。」
直播畫面 武漢現場
醫護的壓力從何而來?
「我知道,那個時候醫院裡已經有醫生感染了。那天,我躺在手術臺上,打麻醉的時候,穿著防護服帶著護目鏡的麻醉醫生輕聲地對我說『別動哦,我全身都是汗,護目鏡返潮,我有些看不太清了'……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我剖宮產。」
1月29日晚,珊珊的女兒平安誕生,核酸檢測陰性。住院隔離的8天裡,珊珊的產後休養和疾病治療全靠中南醫院的醫護人員,從吃飯洗漱到下床上廁所。「我行動不方便的時候,產科郭娟娟醫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每天專門到隔離病房來看我,她的耐心、和善、醫術都是對我的恩情。」珊珊告訴大家,她的女兒取名恩恩。
據了解,截止目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總共為88例確診新冠肺炎產婦、疑似新冠肺炎產婦順利生產,分娩的寶寶全部「零感染」。
特殊時期,共護母嬰安全
而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則保障著申城一方的母嬰安全。直播現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主任李家福教授同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兒部指導程海東教授針對疫情期間的孕產婦安全管理進行了連線對話。兩位專家就滬鄂兩地在抗擊疫情最困難時刻,圍繞保障母嬰安全、減少院內感染、保護醫護工作人員等諸多細節方面工作進行了經驗分享。
活動還特別安排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國際泌乳顧問團隊成員張俊平就確診新冠肺炎後哺乳期媽媽的母乳餵養問題進行了解答。
醫患助力,給腫瘤患者一個做媽媽的機會
28歲的小董(化名),從2019年10月開始時常感到下腹脹痛,受疫情影響,她一直沒有去醫院檢查。直到3月份,超聲檢查時發現右卵巢裡一個約10公分的包塊,小董有些難過,「手術後的病理結果提示有可能是不好的東西。我還沒有結婚,我想保留住我的子宮和卵巢。」
今天,人還在湖北的小董,收到了來自上海的一份鼓勵:通過現場視頻連線,三年前歷盡坎坷才榮升寶媽的凌凌(化名)分享了自己從懷孕到確診合併腫瘤,再到順利升級成為媽媽的悲喜之路,用自己親身的經歷為她打氣。
上海現場,為小董加油打氣
2017年,凌凌被診斷為妊娠合併宮頸癌,媽媽陪著她輾轉了許多醫院,醫生大都建議終止妊娠,切除子宮。
「我想要留下這個孩子,想成為一名母親。」
當時,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克勤團隊針對凌凌的個體情況結合國際上循證醫學證據,併集中相關科室團隊優勢,共同制定了「切癌腫、保胎兒」、「邊化療、邊隨訪」的診療方案,為凌凌保住了生命、保住了孩子。
「集中相關科室團隊優勢」就是現代國際醫療領域領先的多學科診療模式(簡稱MDT)。就在前天,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聯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為小董進行了遠程的MDT多學科會診。
兩院的頂級專家力量以共同討論的方式,為小董制定了既可以規範化治療腫瘤的方案,又能夠實現個性化保留生育功能的目標。
據悉,本次活動中來自兩家醫院的醫二代還準備了精彩節目,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全天下母親的祝福。
活動最後,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華克勤致辭,她希望能有更多的母親感受到此次活動的溫暖力量,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後疫情時代不忘感恩,心懷希望,光明前行。
滬鄂兩地情誼悠長,疫散花開之際,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市婦女聯合會、上海市衛健委文明辦、復旦大學黨委等上級單位的傾力支持下,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共同策劃舉辦了這次活動,也以此種方式表達對武漢抗疫白衣天使的敬意。
直播畫面 廣東現場
「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瑕;天之涯,記得你用心傳話……」活動在志願者上海音樂學院女高音歌唱家溫凱藍的動情歌聲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