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獵人》這個大IP在遊戲圈名聞遐邇,幾乎無人不曉,今年年初時卡普空也聲稱該系列總銷量已經超過6100萬份,足見深受全球玩家的喜愛。
不過我本人玩得不多,去看這部改編自同名遊戲的真人電影時我更多是一名路人觀眾,所以本文也是站在這個角度談談觀影體驗。
直白地講這毫無疑問又是一部粉絲向電影,以感官刺激為賣點,以情懷回憶為導向,作為今年賀歲檔的開啟,《怪物獵人》究竟是不是一部優秀的爽片?
開門見山,路人的我看得有一點點睏乏,沒有太多驚喜。
去除片頭片尾正片約90分鐘,我最大的感受是電影全程都在砰隆隆的視聽轟炸中打來打去,看完後只記住了特效。
但要說是大製作吧,這片子的投入在同級別並不起眼。
預算只花了6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9億),在動不動就過億美元成本的好萊塢大片中,《怪物獵人》可以說就是一部低預算B級片,電影90%的場景都發生在沙漠以及洞穴,演員方面除了米拉·喬沃維奇和託尼·賈,其他都是沒啥人氣的配角。
當然,夫妻檔沒有毀掉《怪物獵人》IP,因為電影根本沒有劇情,對路人來說極有可能會看得糊裡糊塗,世界觀的來龍去脈完全沒有交代。
兇猛怪物是怎麼誕生、獵人為何擁有神秘力量、兩個世界為什麼能來回穿越……幸虧我老早了解過遊戲的背景設定,要不然肯定一臉懵逼。
反正觀影體驗就跟嗑了一桶爆米花的感受如出一轍,沒有高能反轉,套路庸俗常見,劇情發展全在預料之中。
能看出片中很努力地用不少一驚一乍的怪物突襲畫面試圖讓觀眾保持振奮,但因為劇情確實過於孱弱過於遊戲化,缺乏峰迴路轉,很難產生持續吸引力。
而託尼·賈單手扛金黃色大刀的模樣,更是瞬間讓我跳戲到「一刀999」的國產垃圾頁遊。
值得點讚的是動作戲。
米拉和託尼·賈不打不相識,在言語不通的情況下老玩家帶萌新入坑練操作,學習正確的打怪姿勢。
兩人互毆戲份打擊感不錯,不愧是打星,雖然今年均已45歲左右,但動作依然剛猛有勁,凌厲生風,乾脆利索。
作為影迷這片子第一個吸引我的點不是《怪物獵人》IP,而是導演保羅·安德森+女一號米拉·喬沃維奇這一對夫妻檔。
我個人是挺喜歡他們的《生化危機》系列電影,米拉是我學生時代恐怖電影的女神,另外有吉爾·瓦倫蒂安的《生化危機》第二部,太有遊戲feel了,可以說是最成功的遊戲改編電影之一。
其實保羅·安德森向來擅長拍攝這種低成本爽片,我認為他巔峰時期的代表作是《異形大戰鐵血戰士》,那才是真真正正讓我大呼過癮的B級爽片。
可惜AVP的續集大撲街,讓第三部成為了有生之年。
目前《怪物獵人》國內粉絲的第一波反饋有點分化。
說好的,認為Aibo、五期團、料理貓、怪物以及人物裝備的還原度都挺高,能讓老粉回憶起當初組隊刷怪的青春,說生氣和不滿的,質疑某些設定很可笑,比如用火雙刀砍角龍。
要說用無腦爽片的標準去評價吧,沒有那種看完後渾身亢奮、意猶未盡的刺激,且電影登場的怪物主要就三種:角龍,影蜘蛛以及火龍。
但即便如此,電影結尾還是明顯告知會有續集,就看這一部的票房給不給力。
綜合來講路人的我只能說合格,打6分,與此同時我注意到外媒IMDb第一波口碑也出來了,5.9分,看來有類似感受的不止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