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天縱神武之所肇造,雖歷稽往古九有之英傑而莫之能加。
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的某一天,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的帳中,誕生了一個哇哇大哭的嬰孩。當時也速該恰好擊敗了塔塔兒部落的首領鐵木真兀格,為慶祝勝利,他便給自己的長子取名鐵木真。全名為孛兒只斤·鐵木真,他還有一個世人皆知的名字——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九歲那年失去父親,在輾轉奔波中積蓄實力再次奪回自己的汗位。隨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徵戰,先是統一了蒙古,接著建立大蒙古國。先後被他徵服的地區包括金朝、西夏,更橫跨至歐洲的黑海海濱,鐵蹄踏過之處所向披靡。但這樣一個人物,卻在徵西夏的路上病逝,只留一堆謎團。
其實出於其成就與爭議性,人們對成吉思汗的研究早已衝出了國家和民族的界線,是世界各國軍界、政界、文化界、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熱門人物。可這位熱門人物的謎團,還是始終未能被破解,比如說起出生年月之謎。1162年是根據中國的原始史料中去世年齡,也就是66歲推算出來的,他去世那年是1227年。
卒年在眾多史料都有記載,但也有記載說1155年、1167年的說法,不過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至於具體日期猜測更多,中科院天文臺教授朱進嚴格推算,認為應該是宋紹興三十二年四月十六日(金大定二年,1162年5月31日)。此外還有4月16日一類的說法,但朱進的推算得到更多人的認可,這一天也曾被定為成吉思汗誕辰紀念日。
除去出生年月日,其尊號到死因再到死期以及死亡地點都頗有爭議,尤其是死因。史上只是模糊的寫了個不豫,記載寥寥,那他的死因到底為何?目前主要有六種說法,第一種是染病說,成吉思汗因熱病加之前落馬舊傷復發,不幸病逝。第二種是被雷劈死所言,這是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所記載,不過他的記敘很有可能採自草原牧民。
第三種是被馬踩死說,這個記載於蒙古人編撰的《蒙古秘史》中,說是成吉思汗墜馬後被馬踩中而死。第四種是中箭說,此說法記載於馬可波羅的遊記之中,成吉思汗曾受過三次箭傷。最後一次是在1226年,這箭傷對身體影響較大,最終導致其身亡。第五種是遇刺說,成吉思汗在進攻西夏的路上,士兵俘虜了王妃古兒別勒只·豁阿。
不料就在當天晚上,鐵木真遭其殺害,但她用的何種方式頗有爭議。有說暗藏毒藥的、又說拿了匕首的,也有說她咬傷了某個重要部位的,三種說法中,最可信的是最後一種。因為她是被俘後獻給成吉思汗的,在送入帳中前,自然是檢查過很多遍。可這個說法也沒法確定,主要還是因著正史留白,其他史料又紛雜不堪。
但可以發現一件事,在所有的猜測之中,成吉思汗的死因都不光彩。至少對於這樣一個英雄來說是如此,或許也正是因著覺得他的死法不光彩,所以正史才寥寥幾筆帶過。人們不敢如實記述,否則以他的一生,如何會不將去世情況如實寫出來?至於其下葬地,是因著元朝皇室實行的是密葬制度,也就是地點不立標誌、不公布、不記錄在案。
成吉思汗的一生之中還發生過很多故事,小編推薦的這本書講述的便是他的一生,講述人類文明在成吉思汗的鐵蹄下,開始了第一次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他野心勃勃,卻又能給人留下英雄的懸念;他製造了混亂與戰爭,人們卻把那個時代看成是歷史奇觀。後人對他褒貶不一,但對其所創造的奇蹟,則無不驚嘆。
在權力、物質、欲望和人性的集中碰撞之地——權謀場中,權力角逐的驚心動魄。本系列叢書,從草根、精英和社會的大視角,深入歷史文化骨髓,去發現、去實踐如何做人做事做領導。感興趣的別錯過,點擊上方連結便可購買!
參考資料:《元史》、《蒙古源流》、《蒙古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