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素媛》8歲女孩被侵犯原型罪犯即將出獄,看過這部電影的你想到了什麼?
看罪案電影最怕的是什麼,就是看到這部電影有原型,冷冰冰的字背後是怎樣受到傷害的家庭。電影不僅僅有爆米花的作用讓人歡樂,還有警醒世人這個世界的黑暗,影響更多人去改變現狀。
《素媛》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看的時候為孩子受到的終身傷害心痛,對罪犯憤恨不已,孩子太可憐,兇手太可恨,法律對兇手的制裁又不能讓大家滿意,被判12年已經出獄。
因為電影的巨大影響力,素媛案的兇手早已臭名昭著,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公布了兇手的照片,在被釋放後不僅網絡公開照片5年,還會帶著電子腳鐐7年。就算法律的制裁不能讓大家滿意,至少還有眾多影迷和正義人士看著這個人。
韓國民眾更曾進行請願,反對釋放罪犯。在大家的監督之下,相信他也不敢亂來,出來了也一樣沒有精神的自由,時刻接受公眾的監督和道德審判。有時候,反映現實的電影影響力足以改變社會現實。
電影社會影響力也許不像某些法規條款立竿見影,但對人心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潛移默化。來看看這些年,有哪些電影曾影響社會?
《我不是藥神》引發對抗癌群體的關注,《親愛的》對買賣同罪條款的影響,《少年的你》對校園暴力的廣泛重視等。還有韓國《熔爐》《素媛》等對性侵案的重視,以及《費城故事》對愛滋病群體的關注等。
電影不止是電影,反映的是社會現實還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