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作為JOJO系列第一次使用替身的作品,有些替身的設計還並不完善。比如人稱水哥的恩多爾的替身:蓋布神就有著所屬類型模糊的問題。既有著自動追蹤型替身的特點,本體又能自由控制他的行動。第三部有不少設計得十分巧妙的替身,但也有著「像」惡魔一樣,一無是處的白板替身。但這並非設計上靈感的匱乏,而是惡魔的能力與之後出現的替身重疊。迪波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給他倆讓路。
從面板上來看,惡魔的六維是1A2B3D,綜合來看還不如被迪奧瘋狂嘲諷的隱者之紫。更為重要的是,惡魔唯一的A是射程,而對惡魔來說,射程A毫無意義。首先,雖然射程是A,但這指的是替身與玩偶同化之後的控制距離,而如果要像讓「惡魔」與一個玩偶同化,本體也需要走到玩偶的身邊。其次,也是最坑的一點,玩偶受到的傷害會反映到本體身上。這樣一來,射程A幾乎毫無意義。因為發動能力前需要靠近玩偶接近戰場,而本體逃離戰場後,玩偶受到傷害,本體也會受到相同的傷害。
在設定中,惡魔有著仇恨越強,替身實力越強大的設定。也就是說,惡魔可以在戰鬥中不斷變強,因為被對方攻擊打傷後,本體就有了仇恨的理由。而這個在戰鬥中不斷變強的設定與之後要出場的阿努比斯神過於類似,阿努比斯神是能夠記住對手的招式以及力量與速度。兩者有著類似的設定,但明顯阿努比斯神自身的設計更有看點,作為一把刀也不至於實力無限上漲。而惡魔就不同了,既然是惡意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作者就很難給他定量。畢竟對小心眼的人來說,產生恨意的方式是在太多了。
惡魔另一個屬性則是與替身「戀人」的能力過於類似。惡魔積攢恨意的方式是要讓對方打自己,而戀人反彈攻擊的時候也是需要本體受到傷害。兩個替身的能力發動上都有受虐的傾向。惡魔與後續角色能力過於相似,荒木不打算給他更多戲份,自然很快就被擊敗,得到一個一無是處的評價。但實際上,如果荒木願意,這個能力至少有以下兩種發展方向。
首先是玩偶的大小上,動漫中迪波操縱的只是一個很小的玩偶。如果他能操控極大的玩偶,比如身高數十米的奧特曼或者是雕塑就比較有趣了,考慮到玩偶受傷本體也會受傷這一設定,迪波能操縱50米的巨人也不會強得過頭。其次,在遊戲《迪亞波羅的大冒險》中,迪波能力的設計也比較合理。惡魔在這個遊戲當中,就是每次受到傷害都為自己加攻擊力,此外玩偶陣亡時,惡魔還能跑出去給其他的敵人加BUFF。
白嶼覺得這樣的設計也是比較合理的。如果替身自身沒有強大的攻擊力,那麼把他設計成團隊作戰的替身,為隊友提供加成也是不錯的。此外還可以成玩偶死後,惡魔自動附身附近的一個玩偶身上,不死不滅。如果真的設計才真的稱得上他惡魔的名頭,就動漫實際表現來看,這個惡魔是白嶼看過最差的一位。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怎麼看待惡魔這個替身呢?歡迎評論。我是白嶼,持續更新JOJO相關內容解析,喜歡的朋友點擊關注不迷路哦!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