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上海中考戶籍限制,我想說:無論在何處,保持優秀才是硬道理

2020-12-16 魚節節

#上海#

三個月考上市重點高中實驗班,高考超一本線60分,如今畢業了,幸運地在一家500強企業工作。(真正優秀的人比比皆是,我只想說我一路走來打破了很多質疑,起碼超出了別人對我的預期)

對於受到政策影響未來不得不回到戶籍地考試的孩子和家長們我想說:

保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才是制勝的基礎,當你的地基足夠穩固,這些變化應是打不倒你的。

————————————————————————————

我親歷了因為戶籍限制而回到戶籍地中高考,如今已經工作一年半,剛離開校園,我想趁這份感想還新鮮,趁熱和大家聊聊我的感想和一點點建議。

從幼兒園到初中,我有太多的好朋友突然會不見。我一開始還是會努力嘗試著撥通幾個還能打得通的號碼(還需要和媽媽申請一些跨省電話的費用),後來斷了聯繫。我們總要做些不得不做的選擇,選擇可能都是伴有犧牲的。

除了我的好朋友,我見到太多早早收拾,回到家鄉繼續上學的孩子。

「教材不一樣」

「太晚回去不行,我們打算回老家重新找工作陪讀」

「我認識的朋友家小孩,說回去根本聽不懂」

「我家轉學後就剩英語好了,其他都跟不上」

…………

這些聲音從我還小的時候就在耳旁盤旋,年紀還小,但卻是我不能再明白的道理。

可我直到初三下學期才選擇回到戶籍地,連上海的一模考都參加了,不顧所有人反對。這幾年我一直想說,抱怨和恐慌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要用力地總為自己找藉口。

無論身在何處,請盡力保持你的優秀,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在生命的哪個階段都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我回到家鄉,是我從來沒怎麼謀面的親戚朋友,見面後除了一兩句關心,感嘆一下小孩長得真快。馬上就收起笑容,正經地轉向我的父母,盤問為什麼快中考了才把孩子帶回來,這可怎麼能行。

他們從我父母的口中,只知道我在上海的成績不錯,但都表現出了「在上海的成績不代表在這兒的成績,沒什麼參考意義」的表情。一股子硬氣,我從來不回應,但說沒有擔心是不可能了。

很快我入學了一所陌生的學校,父母沒有隨我回到老家。也是才明白昂貴的私立寄宿學校並不代表有好的設施條件,除了迎面接受「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異地教材,還要帶著自己的簡陋裝備在這裡努力生活,是我頭一次來到陌生的地方開始為自己起居操心。

抱著新班主任不知道從哪裡搜刮的舊教材,就開始了最後一學期的衝刺。

—————————————————————————

下面我正式開始說教材到底有什麼影響,也許可以幫到大家—————————————————————————

一、我不會歷史,我不會政治,它們共計150分,我中考成績共計88分。

我至今都不敢說自己是不擅長它們,沒學過何談不擅長。我這麼一轉學,完美的錯過了兩地學習它們的時間,家鄉的沒趕上,上海的沒開始。一直和別人說笑,說自己就是個實打實的理科生,不會這些文的東西。大學裡毛概這門課,看著自己滿績點的成績,笑著搖了搖頭。

你說真沒影響也不是,從這兩門根本沒學的科目來說……

二、語文教材完全不一樣,題型、考查的方式風格也不同,兩地分數無差異

除了那麼幾首詩詞是一樣的,其他的我和那些詩詞互不相識。但你要說有影響…試卷上6分的古詩詞默寫,真的丟了四五分也就罷了吧

三、數學,兩地分數無差異,基本一直是在145-150/滿分150

85%內容都基本完美重合

5%的差異來自於題型(萬變不離其宗,比較靈活的話這5%也可以忽略)

10%來自知識點,大概一章節的內容是新的,概念了解,題目做做很快就能補起來。

四、英語,這就是個bonus,兩地分數無差異,145/滿分150

上海的英語教育開始的早,教學質量也比較優秀,零星兩隻手的沒學過的單詞掌握了以後,我沒感受到哪裡還有問題……而實際上我的詞彙量當然是大於該地的詞彙掌握的,聽力在我這裡聽上去也變得很慢。

五、體育+實驗,共計好像是75分,中考成績57+15

我懷疑長跑全國統一,我家鄉不在高原,我長跑永遠都那樣……

其餘體育項目有差異,但上海的跳箱是我無法戰勝的,我認為戶籍地的實心球更友好,腰力驚人我一扔就能8米

實驗分數我沒見到年級裡有誰丟的,很友好

——————————————————————————

這就是所有科目的差別了,我認為英語的部分在上海的積累反而成了非常大的幫助。政治歷史我沒有辦法其實三個月的時間我並沒有想把這個大坑填起來,如果我願意的話88分可能少了。

但這一切的前提可能是,我在上海的一所區普通初中的成績是班級前5的,所以我回到家鄉亦然沒有大的差異,甚至不看歷史政治,我能走在年級第一。

————————————————————

分享我自己身上的這段經歷,

一是因為我相信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生和家長還有很多,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借鑑,一些了解,而不是讓異地中考這件事還是在大家口中被描述成了不可戰勝的事情。

二是想和大家分享下這段特殊經歷帶給我的感想和道理。我們確實會因為自己無法改變的事、看上去困難而陌生的事情感到焦慮,但不該成為失敗或不努力的保護傘,也著實保護不了我們什麼。

對於受到政策影響未來不得不回到戶籍地考試的孩子和家長們我想說:

保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才是制勝的基礎,當你的地基足夠穩固,這些變化應是打不倒你的。

而我相信,這個道理,在這件事上行得通,在未來很多事上,也是。

相關焦點

  • 中考名詞解釋——戶籍篇
    最近好多家長諮詢君君老師關於學生戶籍的問題:我的孩子能不能跨區域報考其他學校啊?學籍和戶籍不在同一個區域該怎麼辦啊?有台州市戶籍與學籍的應屆生,但戶籍與學籍不在同一個區,選擇回戶籍所在區升學的,稱為「跨區生」君君老師提醒大家:「跨區的學生是無法享受分配生政策的」所以在跨區參與中考時要慎重考慮!!!
  • 武漢中考跨區如何報考?原來戶籍和學籍的差別這麼大!
    上周有很多家長在問:「武漢中考能跨區嗎?怎麼跨?」,其實想要跨區,首先就要了解戶籍和學籍在其中的作用!因為武漢市中考政策的限制:中心城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面向中心城區招生;新城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面向所在區內招生。嚴禁新城區公辦普通高中招收中心城區低於公辦普通高中資格線的考生。
  • 2020年,上海跨區中考,考生該知道的一些事!
    上海的中考都是按照區內排名錄取的,住在A區的考生,上學在B區,這種人戶分離的情況中考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跨區考」了。在上海,由於各區的考生和能報考的學校資源數量各不相同,導致了每個區的中考難度相差大。
  • 40年間她是杭州戶籍制度變遷的親歷者
    特別是1999年11月開始,一代身份證出現了一次變革,由最初的15位升級為18位,添加了防偽標誌,作為戶籍工作變化的親歷者,何敏感到由衷的高興。 在她從警的歲月裡,經歷過最初的手寫戶口本、一代身份證、各類落戶限制條件。隨著戶籍各類辦事事項的迭代升級,群眾辦理戶籍事項越來越便捷,何敏也越來越忙碌,她說:「這幾年戶籍制度的變化是史無前例的。」
  • 學籍、戶籍對2021武漢中考有哪些影響?這些學生不能報考
    無我市學籍由外市遷轉戶籍到我市報考的應屆初中畢業生,須於中考前辦理好我市正式戶籍,方可在我市報名。 單獨報名: (1)具有我市學籍,學籍和戶籍(戶籍須在中考報名前遷入)不在同一個區,由於特殊原因需要在戶籍所在地報名的應屆初中畢業生,先隨學籍所在學校集中報名,並在學籍所在學校完成體育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理化生實驗操作技能考查。
  • 2020上海中考考生跨區考試須知
    1,跨區生在哪參加中考?   從2012年開始,跨區考生可以在學籍地參加體育考試以及中考。這意味著孩子們無論是否選擇跨區考都可以和自己初中一起奮鬥了四年的小夥伴們一起參加考試,這樣就無需評估孩子的臨時應考能力了,無疑這是一個福利。   2,跨區生怎麼報名?
  • 2021上海中考生注意:中考跨區選得好,你也能上重點!
    跨區考,顧名思義就是學籍和戶籍分離,而最終選擇回戶籍地參加中考的考生;凡是只要是在學籍所在區參加中考的學生不能算作是跨區考生。對戶籍和學籍分離的考生,選擇戶籍所在區中考,只要在中考報名時戶籍在學生選擇的考試區縣即可,最晚時間限制在1月上旬(2020屆中考報名的網上確時間是在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1月9日,21屆辦法辦法暫時未出,預計時間相差不大)。
  • 報名選戶籍還是選學籍?在佛山跨區擇校的影響家長一定要知道!
    跨區報讀民校,是往年很多小升初家長的選擇,但今年由於招生政策的改革,民辦學校跨區招生受到一定限制。面對學籍或戶籍二選一應該以何種身份填報?跨區報讀初中學校對未來中考錄取有什麼影響?對此,有教育人士提醒,小升初學生跨區就讀,或將對三年後報考中考指標生計劃有一定影響。
  • 銅梁戶籍民警袁夢:保持優質服務 成就不凡人生
    戶籍民警袁夢:保持優質服務 成就不凡人生作為戶籍民警,在崗的每天,均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需要重複同樣的話語、同樣的流程,工作內容周而復始,平凡瑣碎。然而,越是平凡,越是考驗戶籍民警的素質,要把每一件平凡的業務做好就能成就不凡。
  • 深圳敢於突破戶籍之牆,上海卻死守人口紅線,從楊超越落戶說起……
    她應該是想說,她是這家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從這家公司註冊成立到她拿到上海戶口,中間隔了34天。上海公布這件事的時候,名單還在公示期。很多人對此憤憤不平,甚至把舉報電話——這個王崗鄉的女孩憑什麼拿上海戶口。
  • ...落戶,用婚姻狀態限制買房完全沒道理,大城市的戶籍制度改革要加速
    我一直強調要給大城市發展鬆綁,要看到大城市在引領現代經濟發展當中的引擎的地位,不要用制度去對它的發展進行限制,比如人口的增長、建設用地的供應等。  如果把平衡發展理解為均勻分布,這與經濟和人口的集聚趨勢是矛盾的,所以平衡應該理解為人均意義上的平衡。經濟學意義上的人均平衡有三方面含義:人均GDP、人均實際收入和生活質量。
  • 蘇州中考返蘇生名詞解釋
    因為吳中、相城等區自行制定升學政策,所以吳中、相城的中考政策與市區(姑蘇區、新區、園區)不一樣,且吳中、相城的中考生不能報考市區的學校。所以有很多因為個人原因在吳中、相城就讀的市區戶籍考生,想要到市區讀高中。對於這一部分學生就叫返蘇生。
  • 解讀廣州中考關於政策性照顧生,跨區生,本區生和外區生
    舉個例子:以下四位準備參加中考的考生,請根據他們的描述判斷他們的考生身份:(1)有廣州市戶籍,目前在江外就讀初三A同學(2)有廣州市戶籍,目前在某複讀機構初四學校就讀的B同學(3)有廣州市戶籍,目前在佛山南海執信就讀初三,報名了廣州中考的C同學(4)沒有廣州市戶籍,爸爸持有廣州市人才綠卡,選擇在廣州升學的D同學答:A同學是廣州市戶籍應屆畢業生、B同學是廣州市戶籍往屆生、C同學是外地返穗生、D同學是政策性照顧借讀生
  • 楊超越落戶上海引爭議,我們原以為會鬆動的戶籍制度,原來越來越...
    楊超越落戶上海,引起巨大爭議。這不意外,楊超越本來就是引人矚目的人,一無所長還一飛沖天,本來就一直是爭議的核心人物。二來,上海也是引人矚目的一線大城市,有風吹草動都會引起社會關注。  大家都在討論楊超越「有沒有資格」,「憑什麼」的時候。我卻感慨,原來戶口還是這個社會最硬的貨幣,比錢都貴。
  • 北京市創業擔保貸款設戶籍限制被國務院督查室通報
    (原標題:北京市創業擔保貸款設戶籍限制被國務院督查室通報)
  • 2021年上海黃浦區中考現場確認注意事項及應攜帶材料
    上海黃浦區教育局發布了《2021年中招黃浦區個別報名學生現場確認注意事項及應攜帶的材料》,其中涉及了應屆初中畢業的跨區學生、返滬生、往屆生現場報名確認時間、確認地點以及確認對象、來我中心領取材料的學生家長(或監護人)是「信息確認表」中所填的「父母或監護人」之一。2.返滬生、往屆生學生本人和家長(監護人) 一同來我中心審核材料及確認報名信息。
  • 禪師曰:無論身在何處,心靜則無處不靜
    有理想,有信念,有責任,人生不可缺少的東西基本都有,這可能就與我們平常所說的「平常心」有關了。以平常心對待人和事,不急不躁,榮辱不驚,心裡就不會亂,如溪水一樣的輕和柔。一個人只有心無雜念,看淡功名利祿,也就無論身在何處,心靜則無處不靜。這道理是禪師說的,推薦兩則禪師開悟小故事,供朋友閒暇之餘一讀。
  • 上海有這麼多人叫「建國」!小布帶你了解上海戶籍人口中的「國」字輩
    用「國」字取名一直以來頗受人們的歡迎,你知道上海戶籍中有多少人名叫「建國」「國慶」嗎?你知道同時受男性和女性歡迎的「國」人名字是什麼嗎?市公安局人口辦為小布提供了數據,快來和小布一起看看上海的「國」字輩情況吧↓市公安局人口辦說,在上海戶籍中有23226個「建國」,這一數據遠遠甩開了其他「國」字輩的名字。其中,23044位是男性,還有182位是女性。
  • 2021上海中考報名開始!這些問題需要你了解清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今天是應屆生開始中考報名的"大喜日子」每個考生都會在這個階段挑選出意向的區,趁著今天給大家匯總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另外也附上了一些實用的建議。應屆生報名入口:http://www.shmeea.edu.cn/page/24200/20201212/14804.html一般都是由初中學校組織一起報名,報名時間12月14日(星期一)10:00起至12月23日(星期三)12:00如果是跨區的應屆考生(回本市戶籍地中考
  • 上海中考體育將和語數英同分?是的,這腦門拍得真妙!
    左老師還記得之前自己在上初中的時候,為了想期中或期末考個好成績,不至於回家挨罵、被老師訓、被同學吐槽,基本上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爭分奪秒,就連課間的時候都去辦公室找老師問問題,尤其是臨近中考期間,這種節奏更為緊張~你說,在如此高強度的學習狀態之下,還得額外再騰出一部分時間出來,專門應對中考體育,孩子這哪還有時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