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三個月考上市重點高中實驗班,高考超一本線60分,如今畢業了,幸運地在一家500強企業工作。(真正優秀的人比比皆是,我只想說我一路走來打破了很多質疑,起碼超出了別人對我的預期)
對於受到政策影響未來不得不回到戶籍地考試的孩子和家長們我想說:
保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才是制勝的基礎,當你的地基足夠穩固,這些變化應是打不倒你的。
————————————————————————————
我親歷了因為戶籍限制而回到戶籍地中高考,如今已經工作一年半,剛離開校園,我想趁這份感想還新鮮,趁熱和大家聊聊我的感想和一點點建議。
從幼兒園到初中,我有太多的好朋友突然會不見。我一開始還是會努力嘗試著撥通幾個還能打得通的號碼(還需要和媽媽申請一些跨省電話的費用),後來斷了聯繫。我們總要做些不得不做的選擇,選擇可能都是伴有犧牲的。
除了我的好朋友,我見到太多早早收拾,回到家鄉繼續上學的孩子。
「教材不一樣」
「太晚回去不行,我們打算回老家重新找工作陪讀」
「我認識的朋友家小孩,說回去根本聽不懂」
「我家轉學後就剩英語好了,其他都跟不上」
…………
這些聲音從我還小的時候就在耳旁盤旋,年紀還小,但卻是我不能再明白的道理。
可我直到初三下學期才選擇回到戶籍地,連上海的一模考都參加了,不顧所有人反對。這幾年我一直想說,抱怨和恐慌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要用力地總為自己找藉口。
無論身在何處,請盡力保持你的優秀,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我回到家鄉,是我從來沒怎麼謀面的親戚朋友,見面後除了一兩句關心,感嘆一下小孩長得真快。馬上就收起笑容,正經地轉向我的父母,盤問為什麼快中考了才把孩子帶回來,這可怎麼能行。
他們從我父母的口中,只知道我在上海的成績不錯,但都表現出了「在上海的成績不代表在這兒的成績,沒什麼參考意義」的表情。一股子硬氣,我從來不回應,但說沒有擔心是不可能了。
很快我入學了一所陌生的學校,父母沒有隨我回到老家。也是才明白昂貴的私立寄宿學校並不代表有好的設施條件,除了迎面接受「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異地教材,還要帶著自己的簡陋裝備在這裡努力生活,是我頭一次來到陌生的地方開始為自己起居操心。
抱著新班主任不知道從哪裡搜刮的舊教材,就開始了最後一學期的衝刺。
—————————————————————————
下面我正式開始說教材到底有什麼影響,也許可以幫到大家—————————————————————————
一、我不會歷史,我不會政治,它們共計150分,我中考成績共計88分。
我至今都不敢說自己是不擅長它們,沒學過何談不擅長。我這麼一轉學,完美的錯過了兩地學習它們的時間,家鄉的沒趕上,上海的沒開始。一直和別人說笑,說自己就是個實打實的理科生,不會這些文的東西。大學裡毛概這門課,看著自己滿績點的成績,笑著搖了搖頭。
你說真沒影響也不是,從這兩門根本沒學的科目來說……
二、語文教材完全不一樣,題型、考查的方式風格也不同,兩地分數無差異
除了那麼幾首詩詞是一樣的,其他的我和那些詩詞互不相識。但你要說有影響…試卷上6分的古詩詞默寫,真的丟了四五分也就罷了吧
三、數學,兩地分數無差異,基本一直是在145-150/滿分150
85%內容都基本完美重合
5%的差異來自於題型(萬變不離其宗,比較靈活的話這5%也可以忽略)
10%來自知識點,大概一章節的內容是新的,概念了解,題目做做很快就能補起來。
四、英語,這就是個bonus,兩地分數無差異,145/滿分150
上海的英語教育開始的早,教學質量也比較優秀,零星兩隻手的沒學過的單詞掌握了以後,我沒感受到哪裡還有問題……而實際上我的詞彙量當然是大於該地的詞彙掌握的,聽力在我這裡聽上去也變得很慢。
五、體育+實驗,共計好像是75分,中考成績57+15
我懷疑長跑全國統一,我家鄉不在高原,我長跑永遠都那樣……
其餘體育項目有差異,但上海的跳箱是我無法戰勝的,我認為戶籍地的實心球更友好,腰力驚人我一扔就能8米
實驗分數我沒見到年級裡有誰丟的,很友好
——————————————————————————
這就是所有科目的差別了,我認為英語的部分在上海的積累反而成了非常大的幫助。政治歷史我沒有辦法其實三個月的時間我並沒有想把這個大坑填起來,如果我願意的話88分可能少了。
但這一切的前提可能是,我在上海的一所區普通初中的成績是班級前5的,所以我回到家鄉亦然沒有大的差異,甚至不看歷史政治,我能走在年級第一。
————————————————————
分享我自己身上的這段經歷,
一是因為我相信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生和家長還有很多,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借鑑,一些了解,而不是讓異地中考這件事還是在大家口中被描述成了不可戰勝的事情。
二是想和大家分享下這段特殊經歷帶給我的感想和道理。我們確實會因為自己無法改變的事、看上去困難而陌生的事情感到焦慮,但不該成為失敗或不努力的保護傘,也著實保護不了我們什麼。
對於受到政策影響未來不得不回到戶籍地考試的孩子和家長們我想說:
保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才是制勝的基礎,當你的地基足夠穩固,這些變化應是打不倒你的。
而我相信,這個道理,在這件事上行得通,在未來很多事上,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