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市場的博弈——來自「麒麟810、驍龍730和聯發科G90T」的較量

2021-01-12 卡點科技

曾經,高通驍龍以其強大的技術和無與倫比的前瞻性,使得驍龍晶片佔據了當時安卓手機移動平臺的半邊天。每次新的驍龍晶片的發布,都會令業界驚嘆,也令當時其他的晶片廠家望而生畏。驍龍移動平臺當時的市場佔有對於整個移動晶片市場來說都是巨大且不可穿透的,其成績,也令人望而卻步。

時間回到現在,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可謂是群雄逐鹿,前有華為的麒麟晶片來勢洶洶,後有聯發科「臥薪嘗膽」捲土重來,高通驍龍此時面對的市場壓力相較於以前來說可謂是陡然增加。如果說高端旗艦晶片是為了對外展示自己最前沿的科技技術,那麼中端晶片市場就是晶片商們實打實「血拼」銷量的戰場,因為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不會去過於追求頂級的性能,所以性能稍遜但價格更低的中端機就成為了大多人的購機選擇。至此,中端晶片市場的激烈競爭便悄然浮現。

處理器平臺的優劣決定了手機性能的高低,這是直接和用戶的使用體驗相掛鈎的。目前的中端晶片市場,麒麟810、驍龍730和聯發科G90T無疑是最炙手可熱的三枚晶片。那麼這三枚晶片的性能究竟孰強孰弱,今天讓我們從它們最根本的地方進行比較,希望能用最客觀的結果來詮釋這場終端晶片的對決。

參數,來自硬實力的對決

既然要做對比,那麼硬實力的參數自然是最直觀的體現。當處理器的主頻頻率不再能作為代表性的參數時,比拼製作工藝和架構的時代就到來了。

手機處理器不同於一般的電腦處理器,一部手機中能夠給它留下的尺寸是相當有限的。蝕刻尺寸越小,相同大小的處理器中擁有的計算單元也就越多,性能也就越強。這也是為何廠商會頻繁強調處理器製程的原因。同時,因為隨著頻率的提升,處理器所產生的熱量也隨之提高,而更先進的蝕刻技術另一個重要優點就是可以減小電晶體間電阻,讓CPU所需的電壓降低,從而使驅動它們所需要的功率也大幅度減小。所以每一代的新產品不僅是性能大幅度提高,同時還有功耗和發熱量的降低。

綜合以上,可以發現處理器的製程對於手機十分重要,更高的性能帶來更流暢的遊戲體驗,而一個保持正常溫度的機身更是能保證大家擁有一個良好的使用體驗。一次製程的升級,帶來了散熱效果與計算性能的雙重提升。

麒麟810採用了7nm的製程工藝,架構上採用了2顆主頻為2.27GHz的A76大核,6顆主頻為1.88GHz的A55小核,同時搭載了華為自研的達文西NPU架構,在AI方面實力強勁。

再來看看作為驍龍710正統接班人的驍龍730,它採用了8nmLPP製程工藝,架構上由CortexA76/A55內核「魔改」而來的Kryo 470核心構成,由2顆主頻為2.2GHz的A76大核和6顆主頻為1.8GHz的A55小核組合而成。由於驍龍處理器一直都是靠著ISP來進行AI方面的數據處理,所以驍龍730的DSP和ISP也分別升級到了Heagon688和Spectra 350,AI處理性能也提升了2倍之多。

最後來看看聯發科G90T。作為聯發科首款為遊戲而生的移動處理器,從命名上就能看出其突出的是遊戲性能。聯發科G90T採用了12nm的製程工藝,架構上採用2顆主頻為2.05GHz的A76大核和6顆主頻為2.0GHz的A55小核。和驍龍730一樣,聯發科G90T同樣是通過IPS來進行AI方面的處理,G90T的3個ISP最高支持64MP。

GPU性能方面,麒麟810搭載上了Mali G52 MP6 GPU,同時支持華為的GPU Turbo技術;驍龍730則集成了Adreno 618 GPU,整體而言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了25%,值得一提的是,驍龍730還有一個專攻遊戲方面的「增強版」——驍龍730G,性能在部分驍龍優化遊戲的中可提升多達25%;聯發科G90T採用了Mali-G76MC4 GPU,主頻為800MHz。總體來看,相比前一代GPU Malil-G72性能提升30%。這三款GPU性能從跑分來看,聯發科G90T在3D Mark的跑分為2415分,高於驍龍730,略低於麒麟810,本來應該是差不多的成績,12nm的製程脫了後腿。

從上面的紙面參數上來說,三款處理器的核心主頻和架構都是大同小異的,聯發科G90T在小核頻率上略勝一籌,但是麒麟810和驍龍730在製程工藝方面,顯然是略優於聯發科G90T的。麒麟810獨有的處理AI數據的NPU相比於其他兩款晶片來說顯得獨樹一幟。三款晶片都專門為遊戲方面做出了軟體和硬體上面的優化,從跑分方面來說聯發科G90T小超驍龍730,略遜於麒麟810。

說完了參數,咱們再來說一些不太被大家熟知的數據,比如硬體規格的支持。

聯發科G90T搭配了10GB的LPDDR4x(2133MHz)內存控制器,最高支持LPDDR4X-2133內存、eMMC5.1/UFS 2.1快閃記憶體。也就是說,搭載了聯發科G90T處理器的手機最高可以擁有10GB的RAM和支持UFS2.1規格的快閃記憶體;屏幕方面,聯發科G90T最高支持90Hz 屏幕刷新率以及6400 萬像素新一代相機傳感器。 快充方面,支持的是MTK自家的PE快充協議。

麒麟810官方雖然沒有提供明確的資料,但從已經發布的產品來看,麒麟810最大可支持8G+256G的內存組合。在圖像處理方面,麒麟810支持最高4000萬像素的相機傳感器,同時還支持「雙卡雙Volte」的功能。快充方面,支持華為自家的快充協議。

驍龍730搭配了2*16的LPDDR4x(1866MHz)內存控制器,增加了對FS2傳感器和UFS2.1快閃記憶體的支持。它也是驍龍晶片裡首批支持Wi-Fi 6-ready的平臺之一。顯示方面,驍龍730支持最大3040x1440的解析度,同時集成了先進的圖形庫Vulkan 1.1平臺。拍攝方面驍龍730支持獨立設計的計算機視覺ISP,可以拍攝4K HDR視頻。快充方面支持,支持高通的QC4+快充協議。

從這些比較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參數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細微的區別,在RAM大小方面,麒麟810顯然有點吃虧,而驍龍730超高RAM的也使得搭載驍龍730平臺的手機可以有更大的運存,後臺可以運行更多的程序。相機方面顯然聯發科G90T一騎絕塵,得益於最新的技術,可以支持更高像素的相機原件;而麒麟810支持的「雙卡雙Volte」功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顯然更加的實用,搭配上它強勁的AI圖像處理功能,麒麟810顯然更注重實用性。這三款晶片都是4G網絡的晶片,不支持5G,同時都支持快充,所以綜合下來,三款晶片各有千秋,彼此有來有回。

各有所長,互有所短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這三塊晶片在參數、功能方面都不是面面完美的,是相同卻又不同的。它們的相同性使我能夠確定即使是中端晶片,也可以擁有比肩旗艦晶片的性能。而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的使用場景內它們又各有不同,各有千秋。

麒麟810最令它得意的就是其強勁的AI處理能力和7nm的製程工藝。搭載了麒麟810晶片的手機在拍照時可以智能場景識別、加速圖片處理,AI加持下超級夜景、智慧視頻防抖等。這些都是用戶能實際感受到AI所帶來的好處。在遊戲方面也能通過智能預測,更好調度CPU、GPU等,帶來更流暢穩定的遊戲體驗。雖然大部分用戶沒有很明顯地感知到AI存在,但它卻正在不知不覺地提升著用戶的體驗。不過對於那些希望擁有大運存的用戶來說,麒麟810最高8GB的RAM支持就有點相形見絀了。

驍龍730對於Wi-Fi 6-ready的支持再一次體現了高通的前瞻性。在遊戲方面,驍龍730是驍龍7系中首個集成下一代先進圖形庫Vulkan 1.1的平臺,該圖形庫可以實現更佳的圖形處理和更持久的電池續航。AI方面,第四代多核人工智慧引擎AI Engine,提升了驍龍730的AI運算能力,同時獨立設計的計算機視覺ISP讓驍龍730在拍攝和視頻錄製方面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大運存的支持也讓OEM廠商們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性能方面是十分強勁的。唯一遺憾的是驍龍730僅支持單通道的UFS2.1快閃記憶體,所以軟體加載方面可能會稍遜。

聯發科G90T對於高刷新率屏幕和超高像素相機組件的支持成為了它的制勝法寶,加之其不俗的跑分成績和對於遊戲以及用戶使用環境的優化,使得它在中端晶片市場擁有著無限的潛力。只是12nm的製程工藝相對於前面兩位老大哥來說還有待提升,功耗控制方面可能會稍顯遜色。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那麼對於有意向購買搭載這三款晶片智慧型手機的小夥伴們來說,我可以在這裡給大家一些小小的購機建議。

麒麟810:華為nova5、華為nova5 pro、華為nova5i pro以及最新發布的榮耀9X系列都是搭載了麒麟810晶片手機中的佼佼者。首先它們的拍照實力都十分的強勁,同時得益於麒麟810優秀的性能和系統方面的優化,也使得這幾款手機一經發布便收穫了不俗的口碑。想體驗麒麟810的小夥伴們,這幾款手機都是不錯的選擇。

驍龍730:說起搭載驍龍730的經典手機,就不得不提到Redmi K20,五月底上市的「大魔王」Redmi K20 ,以其獨特絢爛的火焰紋外觀設計著實讓人驚豔了一把,驚豔的外形和強勁的性能讓Redmi K20一經發布便「擲地有聲」,充滿誘惑力的價格也是其成為千元機市場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同時三星A80以其充滿設計感的翻轉式攝像頭設計也成為了比較有代表性的驍龍730終端,想體驗來自韓國的神奇美顏技術,那麼三星A80一定是你不容錯過的自拍神器。

聯發科G90T:隨著聯發科G90T的登場,紅米新機即將成為其首發基本上已經實錘,坊間推測這款首發聯發科G90T的新機或許會被命名為紅米Note 8。對於聯發科G90T和紅米Note 8的表現大家都是充滿期待的,所以有耐心的小夥伴兒們的可以再等等。

競爭更激烈,性能更優越

未來的中端晶片市場依然會是各晶片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雖然說5G時代就要來臨,但是就目前看來支持5G技術的移動平臺多是高端旗艦級別的,加上5G的推廣速度還有待考量,所以4G網絡還是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中端晶片以其充滿誘惑力的價格和不俗的性能,已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們的青睞。通過接觸這麼多的中端產品,以及中端機市場發展的潮起潮落,我認為在未來中端晶片市場的潛力仍是十分巨大的。比如下半年可能會上市的小米9X、紅米Note 8等對於中端機市場來說無異於又是一劑強心針。中端晶片市場一直都在記錄著智慧型手機發展的高潮起伏,和人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夢想,它雖然不如高端市場亮眼,但卻是最重要的一環。

相關焦點

  • 聯發科 G90T 性能測試:足以挑戰麒麟 810 和驍龍 730G 嗎?
    隨著 Redmi Note 8 Pro 的發布,今年的中端三傑終於湊齊了。不過和先期面世的驍龍 730G、麒麟 810 不同,聯發科 Helio G90T 從發布之日起就一直備受詬病,因為它採用的是比較老的臺積電 12nm ffc 製程,看起來是典型的高規格舊工藝,立刻就讓人回憶起當年被 X20 系列支配的恐怖。
  • 聯發科再次挑戰高通,G90T戰勝驍龍730,5G基帶華為OV都要用
    紅米Note 8將全球首發6400萬像素的三星GW1,也將首發聯發科中端旗艦處理器Helio G90T。這也是小米多年之後在主力機型中與聯發科再度合作,也代表聯發科正式回歸主流市場,與高通正面抗衡。今年OV也推出了不少搭載聯發科處理器的手機,vivo S1搭載聯發科P70,OPPO Reno Z搭載的是聯發科P90。再加上小米,聯發科又回到了巔峰時期。聯發科G90T採用12nm FinFET 製程工藝,CPU由2個A76+6個A55的組合,與麒麟810並無二致,GPU為Mail-G76 MP4,與麒麟810還要強一些。唯一的遺憾是受到製程的限制,潛力有限。
  • 麒麟810性能實測:對比驍龍845&驍龍730,誰更強?
    麒麟810與驍龍730的產品定位類似,兩款主打中端價位的處理器在各核心頻率上略有差異。麒麟810採用與麒麟980同代架構,兩枚A76大核相比驍龍730提升0.07GHz,六枚小核心也有0.08GHz的提升。工藝製程方面麒麟810所採用的7nm工藝製程驍龍730和小龍845都要優秀,單看參數就已經對麒麟810的CPU方面有所期待了。
  • 聯發科Helio G90到底有多強?
    作為對比,高通驍龍710是10nm,驍龍730是8nm,而華為最新的麒麟810則是7nm。理論上,架構相同的晶片之間,工藝越先進,可以在相同性能時降低發熱和功耗,或是發熱和功耗保持不變時拉高性能。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和驍龍730和麒麟810一個檔次的存在,它們的CPU架構都是Cortex-A76(驍龍730為基於A76魔改)。
  • 盧偉冰公布G90T的跑分,和麒麟810的表現旗鼓相當
    打開APP 盧偉冰公布G90T的跑分,和麒麟810的表現旗鼓相當 發表於 2019-08-23 16:31:33 前段時間聯發科召開了新品發布會之後
  • 麒麟820:華為最慘的中端處理器?
    要問華為最成功的一代中端處理器,非麒麟810莫屬。華為之所以推出麒麟「8」系列處理器,是為了填補麒麟低端「7」系列處理器和高端「9」系列處理器的空白。麒麟810首發搭載華為Nova5,該機型首發價2799元起,性價比不高。
  • 據悉榮耀9X的升級版榮耀10X,麒麟820+6400萬3攝,價格感人
    為了打造這部千元大片,榮耀將毫不猶豫地將中端神u麒麟810。alpine 810採用臺積電7nm工藝,A76+G76架構。其性能遠遠優於高通驍龍730g和聯發科g90t,屏幕採用去年流行的升降結構,並支持側面指紋識別。前置1600萬像素升降攝像頭,後置4800萬像素雙攝像頭,內置4000mAh電池,支持10W快速充電。
  • 驍龍675與麒麟810哪個好?該選哪一個?
    多年以來,華為在手機處理器方面,整體性能都要弱於高通,在上一代的麒麟710更是尷尬(數字對標驍龍710),還不如高通驍龍的660移動平臺。在今年發布的麒麟810,它一改華為CPU處於下風的姿態,甚至還一度超越驍龍730次旗艦處理器。
  • 驍龍730和730G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難不成有貓膩?
    最近因為小米CC9 Pro可能會搭載驍龍730G處理器,所以「驍龍730和730G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的話題又被重新拿了出來,今天咱們就順便聊一下,看看驍龍730G是不是糊弄人的作品。
  • 從中端跌至低端市場,驍龍730G+128GB+4000mAh,網友:終於等到了
    不過現在的千元機性能也很好了,千萬別小看千元機,因為現在手機廠商競爭非常激烈,很多手機都降價了,有的手機從中端機跌至低端,比如Realme X2手機,其實原本是主打中端市場的,6GB+128GB版發布價1799元,現在降價300元,已經跌至1499元。
  • 高通驍龍和聯發科是哪個國家的品牌,國產海思麒麟系列手機CPU有...
    1.高通(Qualcomm,主要處理器系列是高通驍龍系列,英文:Snapdragon)高通屬於美國,安卓CPU 基帶基本都來自高通。包括蘋果的基帶也是來自高通。這家公司總有大量的技術專利。基本壟斷安卓機CPU的中高端市場。典型代表小米。
  • 天機720被賣高價,驍龍690卻無人用,高通也有打不過聯發科的時候
    一直以來聯發科可以說都被高通踩在腳下,毫無還手之力,曾經其實也有一個難得機會擺在聯發科面前,那就是在高通驍龍810翻車之後,高通迎來了低谷期,但是聯發科沒有把握機會,反而用X30和驍龍835拉開更大的差距,不過今年聯發科的總體表現還不錯。
  • A77架構顯威力,天璣1000L力壓麒麟820,聯發科翻身了?
    中端手機市場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應的晶片自然十分重要,去年麒麟810這款中端晶片一鳴驚人,力壓高通和聯發科,成為2019年最佳中端處理器。中端5G晶片規格簡介目前在中端5G晶片市場上,目前有高通驍龍765G,聯發科天璣1000L,三星Exynos 980,以及即將發布的麒麟820。
  • 麒麟、聯發科、驍龍、蘋果晶片都很優秀,小米澎湃晶片還有希望嗎
    2,聯發科實力強勁,但一核有難八個圍觀的局面讓人擔憂,幸好天璣1000夠爭氣聯發科在手機處理器方面算是前輩級角色了,其p系列曾經可以和驍龍6系列扳手腕。奈何聯發科的性能讓人擔憂,日常使用比較卡,散熱情況也很嚴重。而聯發科x系列晶片也打碎了魅族的高端夢,自此,聯發科成為低端市場的『御用處理器』。
  • 不再是祖傳麒麟710,麒麟810正式亮相,將在華為Nova5上搭載?
    導語:不再是祖傳麒麟710,7nm工藝麒麟810正式亮相,將在華為Nova5上搭載?我們都知道,對於華為自研的麒麟晶片來說,其實一直以來在各方面的表現都要落後於高通一代。雖然說到了麒麟980一代,已經和高通最新的驍龍855非常接近了。
  • 榮耀和紅米對手來了,驍龍730G+8GB+128GB,僅1599元
    手機行業競爭激烈,每個廠商都在努力用好產品來拉升自己的銷量,OPPO在以前被網友吐槽高地價低配,如今也開始向高性價比路線進攻,今年不斷推出了Reno系列,還有將自己的子品牌Realme拉回國內,和華為的榮耀,小米的Redmi一同競爭中低端市場,通過半年多時間的打磨,Realme在和友商在性價比的競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
  • 驍龍820跑分成績曝光!遠超麒麟980,這才是「神U」的實力
    去年華為發布麒麟810處理器成為了中端機處理器中的最大贏家,麒麟810處理器的性能非常強悍,搭載麒麟810機型的手機跑分成績基本都能在29萬分左右,性能吊打同級別的高通驍龍730G處理器,而且麒麟810處理器完全可以定位成一款高端機處理器,但是華為還是將麒麟810放在了中端千元機市場,這樣一來,就使得搭載麒麟810處理器的榮譽和華為手機成為了千元機市場的寵兒
  • 驍龍、麒麟、聯發科還是其他的?
    目前來說手機的處理器基本上有麒麟、驍龍、聯發科、蘋果A、三星獵戶座等,另外還有谷歌手機也傳出將要在pixel系列手機中使用自研的處理器。可見,手機處理器市場也是風起雲湧,從不缺弄潮兒。嚴格來說,華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晶片是2012年發布的K3V2,其升級版K3V2E就商用在了華為P6和榮耀3手機上。→現在的頂級晶片:麒麟9000.。高通驍龍高通驍龍移動平臺共包括——驍龍8系、驍龍7系、驍龍6系、驍龍4系和高通2系。
  • 天璣820跑分成績出爐,CPU得分力壓麒麟820和驍龍768G
    如果說最近一段時間哪款CPU最火,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麒麟820,這款產品一經發布,很多人就認為這將會是一款中端神U,將會像去年的麒麟810那樣橫掃整個中端市場,而其表現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在面對高通驍龍765G的時候,麒麟820大幅領先對手,只有聯發科天璣1000L可以壓制住麒麟820
  • 驍龍765g相當於什麼處理器 和麒麟810哪個好性能評測
    不少用戶對於驍龍765g和麒麟810的性能無法判別哪個更好,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驍龍765g和麒麟810之間的對比詳情。想知道哪個更好麼,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