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企坎德拉自主研發的燭光消毒機器人,是一位與一線醫護人員並肩戰鬥的「鋼鐵戰士。」
高交會開幕首日,來自深企的抗疫科技成為一大亮點。本屆高交會,組委會在1號館特別設置IT抗疫科技展區,集中展示IT抗疫技術產品。其中,眾多深企帶來了智能識別、疫情防控平臺、咳嗽聲檢測新冠肺炎、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科技產品,以科技力量助力全球抗疫。
AI測溫還能提醒戴口罩
高交會期間,雲天勵飛展出了AI測溫門禁設備和AI疫情防控平臺、AI疫情態勢感知系統。
AI人臉測溫門禁系統可對通行人員是否佩戴口罩進行識別,確認人員佩戴口罩後再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方可通行,全程無需人工參與,讓體驗者直呼「安全又便捷」。
據介紹,這套AI測溫門禁系統人臉識別技術與紅外測溫相結合,相較傳統測溫設備,該系統能精準識別人的額頭,測溫精度得到極大提高。此外,與AI技術的融合使該系統實現了「不戴口罩提醒」的功能,督促出入人員佩戴口罩。
該系統還可記錄涉疫人員的活動軌跡,進而掌握轄區內的涉疫人員分布情況,在宏觀上預測該區域的整體防控態勢。目前,該系統正在深圳試點上線。
咳嗽聲檢測新冠肺炎
今年6月,憑藉肺炎CT影像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產品,平安科技被工信部認可AI抗疫表現突出。此次高交會,平安科技帶來新的AI技術——通過咳嗽聲判斷新冠肺炎狀況。
目前,聲紋識別技術已跳出實驗室階段,投入到智慧健康醫療的使用中。平安科技的聯邦學習團隊研發的Occam-COVID-19檢測系統,正是利用聲紋識別技術精確預測流感趨勢,精準預測個人和群體的發病風險,幫助公共衛生部門及時監控疫情,並指導民眾進行疾病預防,有效降低國家疾病與防控工作的成本。
據了解,在疫情蔓延過程中,全球巨大的感染者基數使醫療系統不堪重負,疑似病例的檢測同樣需要佔用醫療資源。通過AI技術協助醫療人員進行COVID-19檢測或提供預檢,利用大量實時數據進行訓練,能夠更好地輔助醫生做出臨床決策。
「鋼鐵戰士」守護醫護人員安全
來自坎德拉的機器人「燭光」曾服務於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金銀潭等醫院,是一位和醫護人員並肩戰鬥的「抗疫鋼鐵戰士」。經過部署,「燭光」可以在醫院內實現自行完成物資配送;醫護人員還可通過設置,讓「燭光」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消毒任務,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
據了解,醫療多功能機器人採用獨特的分體式設計,通過搭載不同功能的箱體可實現不同功能,一機多用,一臺消毒機器人可以替代4個專業消毒人員的工作。
「參與疫情防控的是配送機器人『歡樂送』,是2017年推出的室內無軌配送機器人。」記者在普渡科技展位了解到,「歡樂送」主要功能是實現在複雜場景下自動駕駛的智能配送,多應用於人流密集的餐廳、KTV、樓宇等代替人工實現多種配送需求。「歡樂送」可搭載3~4層託盤,運載量為人工的2.5倍,平均每天能夠完成400次配送,同時可支持多臺機器人同時調度。
疫情期間,普渡科技共計支援了數百臺機器人,服務範圍覆蓋湖北、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幾百家醫院和隔離點,減少護士護工進出病房次數,深受醫護人員喜愛。
高交會「新時代 新技術 新經濟」主題論壇舉行
今年火熱的「新基建」還能熱多久?昨日,第二十二屆高交會「新時代 新技術 新經濟」主題論壇舉行,院士專家、經濟學者、知名科技企業高管濟濟一堂,縱論新基建、數字經濟、金融創新等熱點話題。
「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重建設更需重應用。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平安智慧城市聯席總經理胡瑋,埃森哲大中華區企業技術創新事業部運營與交付總裁賈縉等談到,今年以來5G等新基建技術表現搶眼,初顯積極的社會作用。數位化、人工智慧和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有效增強經濟韌性,政府部門高效決策部署、科學復產、遠程醫療、在線辦公等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支撐,5G、光纖寬帶等均是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新基建」被寄望為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引擎」,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應用還有待發掘,也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細分市場藍海。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副總裁蔣金水、金融壹帳通CEO區海鷹、深圳市智慧杆產業促進會會長王海龍等表示,「新基建」除發揮投資帶動效應外,有效突破產業間相互聯繫的時空約束,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有力推動生產效率提高,將對各行業數位化轉型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各方應加快推進5G、人工智慧和智能超算雲平臺等「新基建」的建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需貼近生產生活、企業業務開發應用場景,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領域有望更快迎來突破。
深圳在全國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智慧杆成為5G基站載體、智慧城市新觸點的探索引發關注。深圳是全國首個出臺智慧杆頂層設計的城市,目前已發布全國首個地方標準,形成了華為、中興通訊為龍頭的產業鏈生態圈。智慧杆在深快速發展折射出「新基建」創造新模式、激發新業態的巨大潛能。
受疫情影響,全球IC、電子等產業供應鏈一度被按下「暫停鍵」,準時達國際供應鏈副總經理毛臻偉等多位企業代表認為,越來越多行業和本土產業鏈看到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新基建」可促進數位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速供應鏈的動態化、柔性化庫存管理,從而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動力保障。
與會專家學者指出,「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也是新興產業,承接舊基建經濟增長引擎的功能,同時為驅動經濟優化結構、轉型升級、提高效益提供基礎支撐。迎來「十四五」發展新起點,「新基建」有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綻放光彩。
華為發布《鵬城智能體-城市安全發展白皮書》
鵬城智能體為深圳搭建了世界一流的全場景智慧城市頂層架構。圖為本屆高交會智慧城市展上的華為展區。
昨日,華為發布《鵬城智能體-城市安全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該白皮書由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城安院」)、華為、應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學共同撰寫,從安全發展建設實踐角度,為深圳城市安全發展智能升級提供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
白皮書指出,鵬城安全發展智能體是「共建全場景智慧、共治全周期安全」的核心。其依託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慧應用4層技術架構,形成一體化協同智能系統;聚焦城市安全發展痛點和難點,面向「市-區-街道-社區」多層級,構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城市安全應用體系,對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城鄉安全、疫情防控和綜合支撐等全場景智慧賦能,構築開放、繁榮的城市安全發展生態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為了應對複雜的城市安全形勢,深圳市應急管理局攜手應急管理部通信信息中心、華為、城安院、南方科技大學,率先提出「共建全場景智慧、共治全周期安全」的構想,制定城市安全發展戰略,明確戰略路徑和願景,應用全過程安全治理方法,設計城市安全發展全周期治理新範式。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表示,深圳一直走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前列,搭建了世界一流的全場景智慧城市頂層架構——鵬城智能體,聚焦「優政、惠民、興業」建設智慧應用,取得了卓越成果。
自助核酸檢測機實現採樣自動化
由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參與開發的「核酸檢測自助採樣機」昨日正式亮相高交會。據悉,該自助採樣機可實現智能化、全天候、無人值守,是快速開展大規模採樣的利器,未來將可在海關、醫院、疫情突發地投入使用。
據了解,核酸檢測自助採樣機無需他人幫助,被採樣人員使用專用採樣工具和張口器,在視頻引導下即能準確找到咽拭子有效採樣部位,並採集到合格樣本,之後由機器人對樣本進行自動化收集、封裝、保存的專用設備。該採樣機可實現在身份識別、領取採樣工具、自助採樣、樣本處理以及樣本存放流程中,無須醫務人員參與,一改由醫務人員身穿三級防護服,冒著交叉感染風險去採樣的現狀。
此外,在確保採樣準確性上,計算機在讀取與認證被採樣人員身份信息後,當即獲得唯一ID,此後的採樣過程全流程與此ID相關聯,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錯的情況。自主採樣機一次採集可獲取四個有效部位樣本,目前核酸檢測自助採樣機單人採樣全程在5至8分鐘左右,並且能夠滿足單採和混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