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劉斯郎,去過二十多個國家的知名小粉紅,常常被網絡批鬥的95後自乾五。微信搜索公眾號:郎言志,關注更多精彩好文!
有一個故事騙了整整一代中國人,而藏在這個故事背後的,是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真實的世界」。
2016年初秋,我住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巴伐利亞州邊上的一處德語區小城裡,在由嚴謹認真的德國人設計的城市街道上行走,頗有一種到訪先進社會的欣喜感,更有一種愧不如人的民族羞恥感:瞅瞅人家這沿用百年的城建,再看看青島德國人修建的下水道,我們差人家何止百年。
我是從小看著公知雜誌長大的,彼時也會說出些公知一般的話。帶著極強的民族責任感,我迫切地想讓我的同胞們知道:在精緻、優美、嚴謹的西方世界,城市不怕下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下水道精神」非我輩能及。
結果沒過幾日,一場狂風暴雨掃過山腳,言傳千裡的「下水道精神」沒能頂住······一個可能地下埋有比中國街道還寬的下水道的城市、一個可能在下水道井口不遠處藏有油紙包的城市,居然「泡湯」了。
「不可能,這絕對是個案」,這是我早期的想法。可後來,內澇的情況陸續在廣闊的南德、在發達的大巴黎、在先進的威尼斯茱莉亞等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於是,我開始恍然醒悟:該死的一群公知騙子,居然騙了我這麼多年。
這件事對我的打擊其實挺大的,因為我這人最厭別人騙我。大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喜歡打假各類「公知體」的虛假內容。
所以,我覺得我很有必要繼續高舉「打假公知」的旗幟,扒一扒公知們舔洋貶中的謊言,以便大家在現實生活和網絡輿論中,能參考甄別,免得和我一樣上它們的當。
國外做事打算長遠,城市都沒有內澇?
我們再回到「下水道」這個話題上。早些年最著名的公知文章《青島古力:一百年前的遠見,無法複製的德國經驗》,這篇文章最初於2010年7月發表在南方媒體《南X周刊》上,隨後被各家公知型媒體刊發和再創作,成為「德國佔領中國青島期間」的光鮮記憶。
而該文章在之後的幾年,不僅僅走進了千家萬戶,還走進了無數年輕學子的課堂,幾乎影響了一個時代的人。
這篇影響深遠的公知體文章具體寫了些什麼,我想已經不用我再詳細解讀了,因為很多人都看過了。除了對德統青島期間所作所為的點讚和歌頌,這篇文章還在貶踩中國的基礎上,將「德國精神」捧上了天。例如出自其中最著名的公知洗腦故事:
青島的城建人員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時發現有零件損壞,到處找不到合適的,最後求助於德方,結果對方很快回覆說,不用擔心,在那個損壞的零件周圍三米範圍內,肯定有個地方藏有備件,工程人員細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個小箱子裡找到了油紙包著的零件,拆開看還鋥光瓦亮呢。
這則故事幾乎成為了90後一代中國年輕人「向德國人看齊」的標杆,也成為了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產公知體文人」讚美西方人嚴謹認真、貶責中國人劣性滿滿的典例,甚至一度讓不少中國人對西方人的「嚴謹負責的態度」產生了膜拜感。
▲直到2019年,還有人認為德國的下水道「從來不賭」。
然而,其實早在2011年、2013年就有多家機構出面針對該文章闢謠。在該文章盛傳兩年多後,時任青島排水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喬先生就已經通過人民網公開闢謠過了:網傳「油紙包」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當年德國的)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水泥的,不存在金屬零件。
也就是說,那篇在各大刊物發表的文章,系造謠帖。
而且,根據後續媒體調查和官方公布的數據,我們發現這篇公知文還有很多問題,例如文章有意將德國給青島建設下水道的行為引伸為德國人的「良心」。而事實上,德國人給青島修建下水道,一是作為殖民地的軍事用途,二是為了證明德國的殖民優於英國的殖民,是醜陋的「殖民競賽」。
▲人民網曾專題解析該謠言內容,但也頂不住公知們的宣傳。
此外,這篇造謠文章還將青島排水系統的完善、不容易內澇全都歸功於德國統治時期的建設。這也是非常惡意的歌頌殖民者的行為。
事實上,經過百年洗禮,德統時期的下水道能用的也就剩下2.66公裡左右,不足青島下水道總長度的千分之一。而且,青島靠海,地勢整體向海傾斜,本就容易排澇,將「不澇」歸功於嚴謹的外來侵略者,純屬腦子被門縫夾了。
儘管有關部門和非公知型媒體在這些年反覆闢謠此事,但我們發現,仍舊有很多公知搖旗吶喊,歌頌西方的基建之完善、做事之嚴謹、目光之長遠。
可事實卻是,像郎君這樣被公知騙了大半個童年的年輕人,走出國門一看,發現公知們描繪的全是假的。
這是2002年德國薩克森州內澇,100多人死傷:
這是2013年南德雨季城市內澇,造成重大損失:
這是2018年德國首都柏林內澇,場面一度尷尬到讓不少記錄者直呼「太諷刺」:
不止是被吹上天的德國這麼「尬」,其他幾個公知口中的「牛逼國」也是一樣的情況。
這是2018年法國巴黎內澇:
這是2019年義大利威尼斯內澇:
這是2016年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內澇:
這是2017年美國休斯敦內澇:
作為專業的「打假公知」大戶,我知道就以上這些內容依舊不能堵住公知們舔洋的嘴,因為這幾年在闢謠過程我們已經收到過公知們無數次的此類抨擊:有本事你出數據,看看誰的內澇多,就知道優劣所在了。
講真,真不知道這群人是真有學問還是假有學問,反正我們這群被忽悠大的晚輩是不會再上他們的當了:拿人口和都市稠密的、降水集中且雨量較大的中國季風氣候區和德國這種人口較少、降雨較少的溫帶海洋氣候以及大陸性氣候去做比較,是赤裸裸的耍流氓。
如果「大學者」們非要這麼比,那拿西藏、新疆去和他們比,或者拿撒哈拉沙漠邊上的城市去對比,看看誰最牛逼。
▲圖一是降水量圖,圖二是氣候圖,可以看見,不管是氣候還是降水量,歐洲和中國中東部都有巨大的差異。中國中東部為季風氣候,降水多且雨季集中;歐洲多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且雨季不集中。沒有可比性。
我說這些不是說要和別人比爛,更不是說要貶低誰。的確,中國的很多城市排澇做得確實不好,西方的部分城市的建設模式的確值得借鑑,但也不至於像鼓吹「下水道神話」的公知一樣,把自己貶入地的同時,還非要把別人捧上天,甚至神話侵略者的殖民行為。這不叫「虛心借鑑」,這叫膝蓋軟得「犯賤」。
更何況,那些被公知們極度神話的發達國家,做得其實真的不怎麼樣,除一些個案外,根本就不存在整體上的「嚴謹認真、計策百年」的情況。
我們接著談和「下水道」相關的基礎建設。在公知們口中,由於西方人「認真嚴謹的做事態度」和「目光遠比中國人長遠」的人種優勢,決定了西方的基礎建設都像「超級德國下水道」一樣沿用百年,依舊先進中國很多。
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我想,相信這種說辭的人在變得越來越少。
其實早在《真實的中國與世界》系列文中,我就已經反覆強調過了,西方「可怕的」是它們幾十年前就這樣了,但「更可怕的」是它們幾十年後還那樣,甚至還不如當年。
如今中國西部的基礎建設都已經不遜色於西方,不少西部的城市的基建都遠超西方發達國家的都市,中東部地區在這方面更是遠甩歐美城市十至數十年。
造成這種與傳統印象相反的「現實逆向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因為客觀現實不會隨著公知們的主觀意識而改變,公知雖然能影響人們的認知,但改變不了客觀事實;
二是在這過去數十年間,中國一直在飛速發展,而西方社會一直處在原地踏步階段;
三是被神話的嚴謹西方、目光長遠的西方,事實上並不存在。
就像「德國在青島修建的下水道」的故事被捧上天后又掉入谷底一樣,人們不僅發現這故事背後謊話連篇,甚至還發現「嚴謹的百年工程」在百年後,近80公裡的總長度僅存2.66公裡能用。神話不僅不在了,還很打臉。
這樣的實例其實還有很多,水城威尼斯歷經百年的風雨洗禮,依舊未能解決「城低偏逢連夜雨,全城都在水中泡」的問題,而且幾年來近乎年年如此:
這是2018年八大資本主義工業強國之一的義大利熱那亞坍塌的莫蘭迪大橋,大橋投入使用僅四十多年,且事故發生前不久方才維修過:
這是2020年7月29日,美國貨運列車在美國亞利桑坦佩鎮湖(Tempe Town Lake)大橋上的脫軌事故。近年來,美國連年高頻出現火車脫軌、相撞事故,損失巨大:
比美國要嚴謹上數倍的德國也不例外,高鐵脫軌、火車相撞,也是時有發生:
▲1998年,德國高鐵脫軌事故現場,造成200多人死傷,成為高鐵史上最嚴重的傷亡事故。
▲2016年,德國慕尼黑兩列火車相撞,原因系調度員疏忽大意。
▲2018年,德國北威州火車相撞事故現場。
可以說,這幾年德國火車出軌、相撞事故的頻率,和美國是一樣的,幾乎年年上演。
事實上,被神化的德國不僅是西方出了名的「火車不準點大戶」,準點率一度低到70%不說,還因為疏忽大意鬧了不少的笑話。
眾所周知,德國和義大利、日本一樣,是早期全球高速鐵路的領頭羊,但在早期的」百年計策「之後就一直沒有進一步的改進和發展。而根據時代的變化,其數十年前的系統和基礎配置已經不足以滿足發展需求了。於是,嚴謹的德國人決定擴建。
2017年12月,歷時25年建設、總耗資超百億歐元的」柏林-慕尼黑「高鐵終於開通了,德國總理和交通部長、以及西方各大媒體都到場了。結果,鐵路負責人在興高採烈跟全球媒體發了通告之後,首趟高鐵就雄赳赳氣昂昂地在首次載客運行途中晚點了兩個小時。
▲時任德國交通部長與「拋錨高鐵」的親密合影。
要說這「一次意外」可以理解,但這趟車在抵達慕尼黑後,又「拋錨」了一個多小時,讓車上兩百位位嘉賓和記者猝不及防。此後連續兩天,這趟代表著「德國工業進步和嚴謹精神」的高鐵列車,又因為技術原因取消了多趟。
同樣囧的,還有一樣被公知們奉為認真嚴謹國度的英國和日本。多年前,英國人因為信任日本人的認真嚴謹態度,而將本國的高鐵建設項目投標給了日本日立集團。
這是這條線路的設計圖紙:
2017年10月,日本日立集團向英國交付了這條高鐵,英國人也高興壞了,因為這意味著英國史上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高鐵通車了。
可是,在通車首日,這趟日產高鐵就因為技術故障遲到了25分鐘,隨後更是狀況百出,一路上走走停停,甚至直接原地不動,最終到達終點的時候延誤了41分鐘。
這還沒完,根據英國媒體和乘客的爆料,這項兩個「嚴謹大國」的跨國合作項目,還出現了更多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故」。
故障過程中空調系統崩潰,車廂裡變成了「水簾洞」:
根據人體工程學涉及的椅子當場漏氣,大批乘客只好站在過道中:
而且,由於車廂漏水,致使車廂內停電,網絡信號和空調全都罷工,那叫一個折磨人啊······
此事激怒了不少英國民眾,於是嚴謹的、目光長遠的英國人,指著日本人幫忙修建的高鐵說:偷工減料、做事不嚴謹的日本人。
其實這事也不能全怨人家日本人,畢竟事是在你英國做的,驗收也是你英國驗收的,要說到底是誰「稀裡糊塗」吧,我看兩家都半斤八兩。畢竟,如果英國人有做到嚴謹規劃的話,也不會到2020年,當全球進入5G時代的時候,連4G都還沒普及到位:
▲此前BBC報導,英國倫敦將在2020年把4G普及到地鐵站。嚴謹認真地規劃了這麼多年,終於要建4G網了······
上面這些其實都算是個案,但眾多的個案集中在一起,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這兩年我也去了很多公知口中「嚴謹認真」、「目光長遠」、「百年大計」的國家,發現都是這樣一種情況:社會管理層吊兒郎當。
其實不管是美國紐約郊區坑窪起伏的道路,還是法國巴黎髒亂破敗的地鐵站,不管是總會有脫軌風險的義大利鐵路,還是很難找尋到公共廁所的西方城市規劃······都能讓人刷新認知。
的確,很多東西已經在歐美沿用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但「仍在用」不代表「還能用」,更談不上「高質量地用」,很多時候完全是因為沒錢改變,也沒人願意去改變罷了。
當然,如果「公知體」們非要舔一下西方,讚揚人家東西用到爛還在用的節儉,那我也只能這樣說了:
若是中國地鐵站裡都是老鼠和垃圾,若是中國地鐵站沒有網絡信號,若是中國的城市公路坑坑窪窪沒人修,若是中國的火車動不動就出軌死人,若是中國的城市澇了幾十年也沒任何改變,然後我們繼續沿用這樣的設計維繫數十年,甚至是百年,公知們是否還會繼續讚美這是「百年大計用百年」、「節儉樸實目光長遠」呢?
我這兩年做「打假公知」的社會科普工作,還遇到不少公知拿西方的百年工程「秀」,他們往往還要加一句「人家西方能沿用百年,而你中國不能」。我就很納悶了,四川都江堰、河北趙州橋、福建洛陽橋······哪個不少沿用了千百年?到底是自己知識不夠,還是心中眼瞎看不見,還真是值得一問呢。
▲經過千百年的風雨洗禮,至今仍在使用的福建泉州洛陽橋,這是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
「要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這是很多公知在發現自己立場站不住腳後常說的一句話。的確,我們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也很有必要學人所長,但「看到別人的優點」不應該被等同於通過造謠、篡改事實的手段神話別人,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甚至有「搞精神殖民主義」的嫌疑。
而至於某些人,為何要以造謠、篡改事實的形式,到處宣傳洋人的「高達偉岸精神」,甚至是動用公共媒體資源進行廣泛的傳播,這的確是值得我們警惕的問題。否則,像影響一代人的「青島下水道」這樣的騙局,還會上演。
站著看風景比跪著看好,因為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遠。
往期好文:
不知不覺,美國6大對華行動正走向失敗!評國民黨前主席「歡迎美國高官訪臺」:風雲百年後,仍是美帝走狗所謂的「海峽中線」是怎麼來的?臺灣島的歷史地位和戰略地位解析今年公知不斷翻車打臉:長跪的洋奴該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