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倫太郎》開播了,大概用不著小夥伴們奔走相告,常看日劇的人都已經自覺蹲守在大小屏幕前。不為別的,主演是堺雅人,這一條理由就已足夠。
在兩部《Legal High》和《半澤直樹》連續獲得收視口碑的雙豐收之後,堺雅人已經成為日劇界的金字招牌。時隔一年半,他再次主演連續劇,自然引來大量關注。
堺雅人和吉瀨美智子在劇中是青梅竹馬,但不是戀人。此次新劇《Dr.倫太郎》中堺雅人的角色是一個精神科醫生,主治抑鬱、焦慮、精神分裂。正如片頭自述所說「這是一個拯救迷途羔羊的精神科醫生的故事」, 他在第一集開頭就成功解救一個準備跳樓的OL。
顯然,劇本是瞄準了《半澤直樹》成功的套路。作為一介銀行職員,半澤直樹拒絕犬儒,對上司的無理做法採取「以牙還牙,加倍奉還」的原則,把分行行長扳倒,逼銀行常務下跪謝罪。現實中常常只能忍氣吞聲的上班族們在搬完一天磚之後回家看劇,看到這樣的情節自然覺得痛快無比。
《半澤直樹》在日本播出的時段是每周日晚9點,據說緩解了許多上班族的「周一恐懼症候群」,看完之後第二天出勤都精神了不少。
《Dr.倫太郎》也在期望著同樣的效果,風格輕鬆、爽快,看起來毫不費力。執筆本劇的是編劇中園美保,在《Doctor-X 外科醫·大門未知子》系列三部之後,她對於醫療題材已經駕輕就熟,《Dr.倫太郎》的切入角度也甚是巧妙。
現實嚴酷,謀生不易,人人都認為努力上進是理所當然的。很多人不滿足於朝九晚五,還自豪於無止境地加班,一味逼迫勉強自己,認為這才是人生正途,卻不知不覺中患上心理疾病,倫太郎醫生正是把拯救這些人當做自己的天職。
劇中倫太郎醫生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禁止努力》。解決心理問題,他的訣竅就是怨天怨地怨社會,千萬別為難自己。
倫太郎這句臺詞拯救了一個企圖自殺的OL。日野倫太郎,41歲,單身,和愛犬同住。不僅在醫院中深受各年齡層美女醫生護士的追捧,還經常成為電視節目的座上嘉賓,是個八面玲瓏、完美無缺的人物。
第一集裡他因為擔心一個有嚴重自殺傾向的患者,在電視節目中隔空喊話,還尾隨到對方的公司,敬業精神令人難以置信。
面對病人,倫太郎醫生的治療及疏導概括起來基本是分三步走。
一,讚美對方:「你能堅持到現在,真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不起!」
二,轉移話題:「一起喝杯茶嗎?」
三,拉近距離:選擇恰當時機,和病人握手,同時保持四目相交,用身體接觸幫助對方敞開心扉。
劇中涉及心理治療的內容似乎有些過於簡單化,很難想像一個積鬱多年的心理疾病患者,能夠憑著倫太郎醫生這三段式談話迅速振作起來,重拾生活信心。
不過作為看劇的觀眾來說,心靈確實得到了撫慰,靠的倒不是編劇那幾句心靈雞湯式的教導,而是主線劇情之外堺雅人高超的顏藝和不遺餘力的賣萌。
不僅能看到雅人叔招牌的眯眼微笑,還能欣賞古美門式的幼稚耍賴。
心理醫生也需要心理醫生。《Dr.倫太郎》不是堺雅人第一次出演有關精神疾病題材的作品,在2011年上映的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中他演過一個企圖自殺的抑鬱症患者。
拍攝期間,堺雅人在月刊《CREA》連載的隨筆中寫道,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讓他重新認識了「喜怒哀樂」以及如何在熒幕上表達多樣的情緒。
他特意找來了一本《醫生治不了抑鬱症》閱讀,得出的結論是,抑鬱症的本質是企圖用頭腦控制自己的心靈。抑鬱症患者因為想要積極面對生活,將喜怒哀樂分為「好的情緒」和「壞的情緒」, 意識到「壞的情緒」產生的時候,不能如實接受。
早稻田大學中文系出身的堺雅人還引用《莊子》和《中庸》作註腳,認為「不要逆流而動,把好壞當成同樣的東西來看待」,保持內心平靜,坦然接受負面情緒,是治療心理癥結的關鍵。
這也給他在表演方法上帶來啟發,有人曾評價堺雅人擅長將「喜怒哀樂都用微笑表達」,或許也是這個道理。
不知有多少製作人排著隊跟雅人叔約檔期,但他已經確定主演2016年NHK大河劇《真田丸》,這意味著從今年下半年起就要進入大河劇組,開始長達一年的拍攝,不可能接演其他連續劇了。
此次NTV日本電視臺寄希望於用《Dr.倫太郎》衝擊高收視,為堺雅人配備的一眾綠葉絕對稱得上豪華。作為一個單身王老五,倫太郎的周圍是一群高顏值女性夥伴,青梅竹馬的女醫生吉瀨美智子,對他維護有加的護士內田有紀,研修醫高梨臨。此外還有松重豐、小日向文世、遠藤憲一、高畑淳子、餘貴美子等實力派配角加持。
蒼井優化了藝伎妝之後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以多套和服形象示人的蒼井優是《Dr.倫太郎》另一大看點。
今年蒼井優即將邁入三十歲的關口,近年來她的熒幕形象也早就突破了「森女」「小清新」,在作品中展現出兩種截然相反的面相:她既能是《東京家族》中清秀賢惠的好媳婦,也能是《浪客劍心》裡神秘魅惑的高荷惠。在客串《自戀刑警》、《神探伽利略2》時蒼井優也都用善於變臉的魔女角色展示不錯的演技。
《Dr.倫太郎》中她飾演精神分裂的藝妓「夢乃」,酒席上是風情萬種的小妖精,出現在醫院時又沉默青澀,像一隻驚慌失措的小動物。
不出意外的話,在《蜂蜜與四葉草》中曾經扮演叔侄的兩人將在本劇中展開一場禁忌的醫生患者之戀。開篇的課堂上,倫太郎一番「戀愛就如同暫時性的精神疾病」的小講座已經為此埋下伏筆。
《Dr.倫太郎》野心很大,一邊用傳統醫療劇一集一個治療案例的方式,傳達「不要勉強自己」的理念,給庸碌平凡的工薪族帶來稍許寬慰;一邊是醫生與藝妓兼病人的戀愛物語,禁斷撩人。此外還有一條輔線講醫院裡的派系鬥爭和倫太郎的教授晉升之路,讓人聯想到《白色巨塔》。倫太郎勵志做精神科醫生的原因,也和《半澤直樹》一樣,源自童年陰影。
雖然單看起來,哪一部分都沒什麼新意,巧妙疊加後卻娛樂性十足。即便明知道這電視劇只是碗速食雞湯,可確實要承認,它味道還不錯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