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凡爾賽文學」突然爆火
滿足了許多人的優越感和炫耀心
一個名叫@蒙淇淇77 的女孩,最近在社交網絡上風頭差點蓋過雙十一。
她在微博裡分享自己與老公「卜先生」的甜蜜日常,甜到出了圈,還借著人氣接起了廣告。
這位卜先生戴著價格高達七萬七的眼鏡,霸道、多金、沉穩,且深情只給她一人,堪稱小說裡走出的完美霸總。
為她央求大使館前巡邏的哨兵,只為摘一朵老婆心愛的白薔薇。
為她刪掉實習生的微信,只和老婆一人說晚安。
一身名牌總不捨得換,一位朋友點醒蒙淇淇:主要因為你老公人帥,穿什麼都好看。
蒙淇淇自己,感覺就是一位沉浸在愛中的少女。
因為自家男人穿了黑色高領毛衣+深灰威爾斯親王格紋西裝,就被性感到犯花痴。
紅綠燈停車時,「左手慵懶地搭在方向盤上,側過臉和我說話,右手臂伸過來摟住我肩,把我右邊頭髮撩到耳後,一邊說話,一邊拇指和食指輕捏我的耳垂。」簡單幾個動作就被帥到。
沒有男人的時候,不敢買帝王蟹,看著卜先生「一手提著帝王蟹,一手拿著蜜桃玫瑰」的樣子,不禁感嘆他真是「生猛又浪漫」。
圖片來自微博@蒙淇淇77
在發了這些看似秀恩愛,其實凡爾賽的微博後,蒙淇淇被網友發現,火了。
她的微博粉絲從 14 萬漲到現在的 37 萬,在一天內接受了兩家媒體的採訪,受到了許多質疑與批評,但也發現「路人的善意比想像中多,姐也是遭遇過網暴的人了」。
之前,「凡爾賽文學」由來已久,有多少人詆毀,就有多少人發得津津有味。
它的本質與其說是虛榮炫耀,不如說是我們的優越感在作祟。
01
出了法國,
「凡爾賽」就變味了
凡爾賽宮原是法國一座華麗宏大的宮殿,上世紀 70 年代末,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創作的少女漫畫《凡爾賽玫瑰》紅極一時,這部浪漫歷史劇後來也紅到國內的小眾圈子,充斥浪漫幻想的「凡爾賽文學」由此衍生。
當「凡學」在國內還只是小眾文化時,幾位早期的網絡紅人就已經因此而紅。
2009 年末有一位網名「後宮優雅」的女生,在微博上發出大量自己和明星「互動」的日常。周末跟李亞鵬一起打高爾夫,和麥可·傑克遜吃榴槤,叫張杰是她的「傑寶」,還送了一輛車給他。
韓庚哥哥說她是個任性的小公主,劉亦菲姐姐拜託她在新加坡找房子,就連「周潤發表舅」要在美國建別墅,還得勞煩她搭橋牽線找設計師。
與後宮優雅基本同期出現的凡爾賽女孩,還有網名 Shirley 的「暈機女」。
「暈機女」受到關注的原因,是因為在豆瓣上寫了一篇名為《唉!真該買個私人飛機》的日誌,大致內容說的是自己在香港剛下飛機就頭暈,難受到在機場睡著了,以至於錯過了後半段的飛機。由此感嘆:買私人飛機真是太重要了!
有人去「暈機女」的豆瓣主頁圍觀,還發現了她的許多經典語錄。
「難得地,公布一下我那飄忽不定的的行程:下個月會再去法國住一陣子,然後是義大利,還有一些歐洲小國,回來以後還計劃去香港和新加坡。」
「話說因為最近沒什麼事幹就一直在逛街,一天用個兩三萬變得很平常,商場裡的大紙袋堆在牆角還沒來得及扔,細數一下竟然有三十多個。」
上面這兩位的行為,在當年並未被貼上「凡爾賽文學」的標籤,但回頭看看她們說的話,簡直是初代凡學奠基人。
而將「凡爾賽文學」在大眾中樹立起概念的,是微博網友@小奶球。
小奶球每天都看到許多人在社交平臺上描述享用的高檔酒店、奢侈品、紅酒,字裡行間透著「淡淡」的優越感,便從漫畫《凡爾賽玫瑰》中找到靈感,用「凡爾賽」這個詞來嘲諷這一族群。
她曾經錄過一段「凡爾賽公開課」的視頻,裡面總結了凡爾賽文學的幾大要素:
1.先抑後揚,明褒暗貶
2.自問自答
3.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
圖片來自微博@小奶球 的視頻
同時,一批撰寫甜寵、霸總題材的寫手也開始在網絡上撰寫這類文章。
情節不複雜,但受眾卻越來越多,養活了一大批以此為生的寫手。
02
有大眾評論的地方,
就有「凡學」
伴隨著社交平臺越來越多,原先只是用來炫富的「凡學」也進化出了多個亞種。
我們經過觀察,發現當代凡爾賽的重災區除了微博這個「初代戰場」,知乎、淘寶評論、大眾點評、小紅書也各有千秋。
先是這幾年許多人覺得大大變味兒的知乎,原本是分享知識的社區,但也需要「套路」為其背書。
「98 年,月入 5 萬,為什麼還是毫無成就感?大家誰來幫幫我?」
「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博士學位,年薪千萬。圈子太小,利益相關,怕被熟人看出來,名字只能縮寫了。」
淘寶評論,也是凡學家們買不買東西都要借題發揮的寶地。
「家裡已經有了很多巴卡拉的杯子,老公非要買,偏說這個便宜又好看,那就給個好評吧!」
「這個掃地機器人好是好,但可惜我家太大了,打掃兩個房間就要充電。而且它不會自己上樓,二三樓的地都掃不到。唉,還得再買兩臺。」
大眾點評裡雖然有很多吃一頓飯寫 500 字小作文的人,但都比不上隨意的一句凡爾賽式文案有殺傷力。
「雖然甜品不是動物奶油做的,酒的產區我也不喜歡,但人均差不多 1000 元,我覺得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在法國玩的時候就心心念念想買這雙鞋,可惜找遍了巴黎也沒有我的碼,還是這家店的BA厲害,幫我找到了全上海最後一雙,果斷買下!」
小紅書這種專注分享的平臺,花樣經就更多了。
「過生日,老公卻去外地開會,他給我轉了 100 萬讓我隨便買點什麼,這種只知道給錢的男人是不是該換了?」
「狂吃了一個月,今天上秤:終於 90 斤了!姐妹們我好開心!」
「今天又是中午才 get up 的一天,我覺得靠收租過活的自己好空虛,真的好懷念之前上班朝九晚五的日子。」
大多數人的內心,都在渴望別人對自己認同和讚美。
凡爾賽文學的撰寫者們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用「凡爾賽」的套路炫耀知識、學歷、金錢(和老公),這麼寫確實能獲得一波流量,自己開不開心不知道,反正看的人是挺歡樂。
03
「凡學」為什麼能廣受追捧?
凡爾賽文學的本質,其實是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的「優越感」。
有些人天生表達欲旺盛,而且樂於在公眾平臺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更容易成為「凡爾賽文學」的出產者。
但對於以此為生的創作者們來說,段位不夠還要刻意做作地秀優越,只會讓人反感。
也有一部分「凡學大師」,算準了這種內容有一批小眾受眾,為了迎合TA們而寫。
這兩天的全民吐槽也有一定程度是小眾內容出圈後,「圈外人」感到不適造成的。
但在這個流量時代,出圈就代表著受到更多關注。
轉頭看看這次讓「凡爾賽文學」出圈的作家蒙淇淇,已經開始享受流量帶來的紅利。
在「抱歉佔用了公共資源「之後,她接起了廣告,搞起了8888元的粉絲抽獎,還發出了「光是博文分成就9000多塊」的感嘆。
圖片來自微博@蒙淇淇77
上熱搜的第二天,蒙淇淇就接受媒體採訪,進一步擴大知名度。
在「娛理」的一篇稿件中,她告訴記者:「我大部分的小說素材都是來源於我的生活,反而是一種反向輸出,大家會看到我的小說和劇本裡的生活跟我的生活是一致的。」心理素質強悍。
蒙淇淇對自己的認知顯然十分清晰。她說:「我估計,這輩子,如果我後面不成為特別火的編劇的話,可能就這一次接受你的採訪了,機會很容易抓的時候,我會強行抓住體驗一把,不會很在意成果。」
對於微博文章中反覆調侃的「iPhone 7」梗,蒙淇淇也做出了解釋:「我微博顯示手機是iPhone7p,他們就說求你了,你去換個iPhone12再來裝逼,我本來想換我都不會換,我就繼續用,成為一個梗了,我就更加不能換了,以後壞了,我就重新再買個iPhone7p,我就一直用這個。」
現在朋友轉發給自己的那些(關於她的)圖片,她說都不會點開,「我覺得我很忙,I'm so busy。有這個時間,去聊個商務不香嗎?」對於自己以後的發展也有清晰的規劃。
靠誇張言論走紅,立起人設接受採訪,收割粉絲後再靠名氣開始打廣告——現在和當年芙蓉姐姐走紅的「網絡紅人」時代,套路似乎沒怎麼變過。
對於內心足夠強大的蒙淇淇而言,她究竟會紅極一時還是馬上沉寂,就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文、編輯/菠蘿狗
部分資料源自公眾號"娛理"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原標題:《你還在嘲「凡爾賽文學」,她第二天就把流量變現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