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盜墓系列的影視劇,這幾年受到觀眾的強烈喜愛,基本上和這方面相關的,收視率都非常可觀。《盜墓筆記》、《鬼吹燈》、《黃金瞳》等劇,不過其中《鬼吹燈》和《盜墓筆記》被稱之為盜墓屆的雙雄,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均受到觀眾的喜愛和追捧。當然也存在一個奇怪現象,影視版的《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相比,收視率要更高。
《盜墓筆記》是由南派三叔所寫,而且還是在《鬼吹燈》之後創作。小說系列《盜墓筆記》的口碑遠遠超過《鬼吹燈》,但是影視版卻不及《鬼吹燈》一分。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分為四點,分別是拍攝質量,選角,過審以及劇情嚴禁四個問題。
首先來講這兩部作品的背景,《鬼吹燈》創作在《盜墓筆記》之前,由天下霸唱所寫,作為經典懸疑盜墓小說,《鬼吹燈》迅速成為盜墓系列中的佼佼者,深受讀者的喜愛。只是非常可惜,這部作品天下霸唱在還有寫完的時候就以十萬元的價格消費出去,在當時可能是價格不菲,但放在現在只能說是賤賣。
而《盜墓筆記》的作者是南派三叔,創作這部劇作品之前。據說三叔是《鬼吹燈》的死忠粉,因為看的不過癮,於是自己決定創作。問世之後深受讀者的喜愛,堪稱近年來中國出版界的經典之作,獲得近百萬讀者的狂熱追捧。
雖然《盜墓筆記》是後起之秀,但其影響力很快便超越《鬼吹燈》,深受大眾的喜愛。但兩者分別影視化之後,差距再次出現,《鬼吹燈》幾乎每部劇都是好評,而《盜墓筆記》則是反響平平,這一現象也讓不少網友好奇。
首先第一個原因在於作品質量的問題,兩部作品本身就有一定的差距。而這一差距主要體現在結構完整度上,看過《盜墓筆記》的都明白,作者三叔有很多坑壓根就沒填上,只要你想深挖就會發現存在不少漏洞,一旦還原成影視劇,各種缺點無疑瞬間暴露出來,這樣的觀影效果不是觀眾所喜歡的。
而《鬼吹燈》卻不同,在很多設定上表達的細緻入微,不管是當下的環境還是人物動作,甚至是時代背景都能做到細緻入微的地步,這對於《盜墓筆記》來說是沒有做到的,所以在作品質量上算一個原因。
其二則是在於選角方面,《盜墓筆記》中的主要人物有王胖子,吳邪和張起靈小哥,當然三叔,潘子都屬於主要人物,但在選角方面,《盜墓筆記》主打選擇小鮮肉,演技方面先不談,整體看過去給人的感覺就是經驗不足的一群小鮮肉探墓,這樣的觀影效果並不是很舒服。
《鬼吹燈》的主要人物則是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還有雪莉楊等人。在選角方面則是主打在演藝圈待得時間比較長的演員,演技都是經過打磨的老戲骨,所以在這方面《鬼吹燈》處於優勢。
最後一點則是因為過審問題,其實對於這兩部劇來說,《鬼吹燈》的過審要比《盜墓筆記》簡單些。《盜墓筆記》中很多寫法都不利於過審,改編成影視劇之後需要修改原詞。而《鬼吹燈》三觀比較正,接地氣,故而改編後臺詞基本上一模一樣,在這一方面《鬼吹燈》比《盜墓筆記》更好過審,對於這幾點,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