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開始「殺生」了!
根據媒體報導,北京時間23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共計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當中包括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奇虎360、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網易考拉、雲從科技、東方網力等科技企業/機構。
美國「封殺」名單越來越長,從華為到大學,從人工智慧到殺毒軟體,從研究機構到雲計算,一直到今天的「網易考拉」。
丁磊周末也休息不了,急忙發發布朋友圈回應:「網易考拉的英文名字叫Kaola,不是Cloudminds,也不是NetPosa。」
一些媒體將NetPosa and the subsidiary(東方網力科技及其子公司)翻譯成網易考拉。
媒體為何出現誤讀問題?難道媒體英文水平不行嗎?根據現在媒體入行水平,多數人都是過四級,何況英文也相差很大。
美國所謂「實體清單」,是美國政府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作為出口管制的一個重要手段。而所謂「出口管制」則是指依據美國商務部頒布的《出口管理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以下簡稱「EAR」),對於原產於美國的產品、軟體和技術的出口和再出口的管制制度。
實體名單(Entitylist)是美國總統布希在1990年11月提出的增強擴散控制倡議的一部分。7年後,實體名單由美國商務部首次頒布,與清單所列實體有貿易或合作關係的企業和機構將被嚴格審核。
「實體清單」,從市場角度看,是一份美國單方面列出的「黑名單」,進入這個名單的企業,遭到美國的技術封鎖和國際供應鏈隔離。
2019年5開始,美國先後把把華為、中興,中科曙光、海康威視等關聯企業列入其所謂的「實體清單」。截至2019年5月17日,中國企業被納入美國「實體名單」共261家,佔美國實體清單總數的21.9%,僅次於俄羅斯。
事實上,實體清單並沒有像美國人夢想那麼神奇,尤其是被列入實體企業名單後,在品牌和口碑上都上了一個新臺階。放棄美國微不足道的市場份額後,國內市場銷量猛增。
除了華為、中興外,被列入企業並非等閒之輩。
奇虎360,中國網際網路安全龍頭企業,幾年前從美國退市。全國政協委員周鴻禕參加全國「兩會」,帶來4份建議,聚焦「新基建」的網絡安全,分別是:《關於儘早構建新基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的提案》《關於儘快制定〈國家5G安全戰略〉的提案》《關於加強信創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的提案》《關於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的提案》。
巧合的是,奇虎360剛剛與AI龍頭企業科大訊飛籤了戰略合作。2019年10月,科大訊飛等中國科技公司也曾列入美國政府「實體清單」。
被列入清單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高性能計算機、通信、晶片、人工智慧、軍工、網際網路安全、精密儀器製造。
有分析認為,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制裁已從傳統晶片、精密儀器製造、高性能計算機、通信,向網際網路企業轉移,類似阿里巴巴、新浪、百度、金山雲中該股企業等,可能會遭遇下一波突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這個實體名單不斷擴充、加長。但令美國失望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因為「實體名單」而出現業績大規模下滑或倒閉。
反而看到,美國總統布希發明,被川普糟踐一沓糊塗,甚至成為娛樂事件。
第一、美國「實體清單」已成為威脅中國企業的「紙老虎」,列入這個黑名單也是光榮的事情。從側面說明了其在高科技研發勢力超群,能被霸道的美國盯上了。譬如,前面報導被美國封殺的西北工業大學,就是多名華為高管的母校。
第二、美國實體名單的隨意性。這個名單不僅中國政府不承認,全世界除了美國也沒有多少國家承認,更別提消費者認可。消費者是上帝,用戶認可的產品,不會因為上了美國黑名單就不購買了。這次,「網易考拉」表面上是翻譯錯誤,從側面看,這個名單其實是就是搞笑娛樂,企業也不會把這個當成一回事。丁磊同志一樂還趁機做廣告呢。
第三、美國清單被翻譯成「考拉」的諷刺性。動物考拉的故鄉是澳大利亞。今天,美國就是通過澳大利亞非法拘捕華為CFO孟晚舟。今天,美國和澳大利亞奇虎難下,拿考拉嘲諷美國政府的荒唐,毫不為過,而網易電商名稱就叫「考拉」,所以才有了這個誤會。
綜上所述,美國政府把「實體清單」越拉越長,躺槍可不止網易考拉一個。這個黑名單那一天不取消,就會不斷地鬧出類似今天的笑話。
最後分享網易考拉的一則關於美國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