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最新A-235反導飛彈試射,號稱能攔截從太空來襲武器!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肖元 航空知識

飛彈試射現場(圖源:環球網)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6日報導,俄軍部隊在哈薩克斯坦薩雷沙甘靶場成功試射了一枚新型反導飛彈,該試射飛彈精準擊中了指定目標,俄軍方指揮官強調,這款新型反導飛彈經過了一系列檢測已充分證明其可靠性。

俄羅斯著名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表示:「這裡所指很可能是A-235『努多爾河』移動式反導防禦系統,能夠覆蓋所有危險方向,包括太空。隨著該系統的列裝,我們將完成空天防禦梯隊體系的建設。」

能反擊所有方向的威脅的飛彈是真實存在的嗎,或者說,這枚飛彈真如俄專家所稱那麼厲害嗎?在做判斷之前,不妨讓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反導飛彈以及這枚飛彈的前世今生。

什麼是反導飛彈?

飛彈是一種攜帶戰鬥部,依靠自身動力裝置推進,由制導系統導引控制飛行航跡,導向目標並摧毀目標的飛行器。按氣動外形和飛行彈道特徵可把飛彈分成有翼飛彈和彈道飛彈兩大類,彈道飛彈是進攻性飛彈武器的一種,它除了有動力飛行並進行制導的主動段彈道外,全部沿著只受地球引力和空氣動力作用的近似橢圓彈道飛行。

反導系統,是摧毀敵方來襲的彈道式飛彈(中程、遠程、洲際飛彈)和巡航飛彈的武器系統,一般包括預警雷達、地面引導雷達、指揮控制中心和攔截武器等部分。裝載在反導系統上,作為攔截武器的飛彈稱為反導飛彈。

俄羅斯戰略反導系統發展歷史

第一代反導系統

A-35反導系統(圖源:中國軍網)

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開始研製第一代A-35反導系統(蘇聯綽號為「小羚羊」,北約將其稱為ABM-1「橡皮套鞋」反彈道飛彈系統)用於保護莫斯科及其周邊地區,A-35系統使用的飛彈是OKB Fakel的A-350飛彈(「橡皮套鞋」)。

A-35「橡皮套鞋」飛彈運輸車(圖源:俄國防部官網)

A-350飛彈採用熱發射形式,攔截距離為350公裡,用於攔截大氣層外的洲際飛彈。該型飛彈有兩級火箭發動機:第一級採用固體燃料;第二級採用液體燃料。

A-35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部署,一直服役到蘇聯解體後。

第二代反導系統

A-135戰略反導系統實彈發射(圖源:環球網)

由於A-35作戰能力極其有限,繼承了蘇聯絕大部分武器裝備研製能力的俄羅斯在1995年開始部署A-135反導系統(北約代號ABM-3),這是保衛莫斯科的第二代反導系統。

A-135反導攔截飛彈發射井截面圖(圖源:環球網)

A-135採用地下井式發射裝置,裝備了兩種飛彈,分別是高超聲速大氣層內攔截彈53T6(北約代號SH-08)和大氣層外攔截彈51T6(北約代號SH-11),彈頭均為AA-84型戰術熱核彈頭。A-135主要負責保衛莫斯科和中部工業區。

蘇聯的反導攔截彈普遍採用核彈頭,主要是因為反導系統的制導能力有限,故只能配備具有大面積殺傷力的核彈頭,以彌補制導精度的不足。

第三代反導系統

A-235反導系統在哈薩克斯坦裝填(圖源:新浪網)

1997年,俄羅斯啟動了第三代A-235反導系統的研製。A-235反導系統配備了遠、中、近三種射程的攔截彈,遠程型為51T6的改進型飛彈,能摧毀距離1500公裡以內、高度800公裡以下的目標;中程型為58R6飛彈,用於消滅距離1000公裡以內、高度120公裡以下的目標;近程型為53T6M飛彈或45T6飛彈,用於摧毀350公裡以內、高度40-50公裡以下的目標。這三層中,應數53T6M技術最複雜。因為此時來襲飛彈重入大氣層,會採用機動變軌,施放誘餌等突防技術,因此真正考驗了反導系統及其攔截彈的技術和實戰水平。

俄軍試射53T6M攔截彈照片(圖源:環球網)

在上一代的基礎上,A-235反導系統的雷達部分進行了升級,採用了地面站無線遙控制導,制導精度大幅提高。同時A-235系統的攔截彈採用雙聯裝機動發射車進行發射。與A-235系統相比,除射程外,A-235最大的不同在於攔截彈的機動性更強,可以部署到任何地區,並換裝了非核戰鬥部。

A-235反導系統的測試進展

2014年,A-235戰略反導系統開始投入測試。2014年11月8日,俄軍方宣布,A-235反導系統以機動發射方式發射了名為「努多爾河」的反導飛彈,成功攔截一枚衛星目標。

2017年11月24日,俄國防部公布了一段A-235反導防禦系統的測試攔截視頻。視頻中,俄空天防禦部隊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薩雷沙甘靶場試射了一枚新型現代化改裝的反導系統攔截飛彈,並在既定時間內成功擊中了假想目標。

2018年4月2日,俄國防部官方網站公布了一組視頻並配發文章稱:該國在位於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薩雷沙甘靶場進行了53T6M型攔截飛彈的試射,並稱飛彈使用常規彈頭擊中了目標。6月,俄國防部高調宣布,俄軍已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薩雷沙甘靶場成功測試了最新型A-235「努多爾河」反導系統。

2019年6月4日,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俄空天軍防空反導部隊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薩雷沙甘靶場成功試射了最新型53T6M型攔截飛彈。

53T6M型攔截飛彈水平如何?

53T6M型攔截飛彈(圖源:搜狐網)

53T6M型攔截飛彈給大家第一個印象是彈體尺寸,重量都較大。對於53T6M彈的殺傷方式,是定向破片殺傷方式還是直接碰撞殺傷方式,俄軍方並沒有明確交代。相比舊型53T6攔截彈,53T6M刷新了飛行速度、射程和精度的記錄,顯著提高了莫斯科周圍A-235反導系統的作戰能力,基本上能保護俄歐洲部分尤其是莫斯科地區的空天免遭美國洲際飛彈從北極方向來的襲擊。而對於俄專家所稱的能抵禦所有方向的威脅這一說法,相信不久後俄軍方會再進行進一步的測試。

參考文獻:

[1]鄧帆,焦子涵,付秋軍,塵軍. 俄羅斯A-235反導系統及其彈頭設計分析[J]. 國際航空(8期):67-68.

[2]李大光. 俄羅斯防空反導防禦系統[J]. 國防科技工業, 2018, 221(11):66-69.

原標題:《俄最新A-235反導飛彈試射,號稱能攔截從太空來襲武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攔截「核導」哪家強?美俄先後試射最強攔截彈,「打衛星」成基操
    (A-235反導系統攔截彈發射)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在開發新一代的反導系統上下足了功夫。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最新報導,就在日前俄羅斯在哈薩克斯坦薩雷沙甘靶場成功試射了一枚新型反導飛彈,該反導飛彈精確命中了預定目標。
  • 東風飛彈打不到美國了?美軍試射反導攔截彈,成功擊中洲際飛彈!
    而標準3所攜帶的攔截器更是黑科技,我們都知道,想要在太空中準確的找到飛彈彈頭並且準確命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相比於龐大的近地空間,飛彈彈頭的就仿佛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想要隔著數百公裡擊中這麼一顆塵埃可想而知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但是標準3所攜帶的KV攔截器卻相當厲害,其攔截原理就是硬剛,也就是採用了直接撞擊戰鬥部,其戰鬥部主要由紅外成像導引頭,動力部分和鎢杆組成
  • 極其罕見的HHQ10成功攔截來襲飛彈畫面!
    因此真正容易現場看到飛彈攔截飛彈的「大場面」的,其實是反導飛彈對來襲反艦飛彈的攔截。反艦飛彈飛行高度低,大多數在海面之上5到200米之間,因此一旦被攔截則基本在目視可見的範圍之外,場面相當壯觀。過去20年,曾經有新興海軍用HHQ7飛彈,成功攔截作為靶彈的C802的珍貴畫面。實際上是HHQ7把C802的彈體被攔截彈擊傷而喪失飛行能力,導致最終墜海。
  • 中國打造飛彈防禦之盾,外媒:HQ-19可攔射程3000公裡彈道飛彈
    中國反導防禦能力的進步主要靠從俄羅斯引進防空飛彈和自研HQ-19來現實,已經獲得了長足進步。文章稱,中國是俄制S-300PMU2飛彈的首個海外客戶,該飛彈除了可以在強電磁波和幹擾環境下能擊落飛機、巡航飛彈外,還擁有擊落彈道飛彈的能力。S-300PMU的射高為2.7萬米,具備擊落高度2000-25000米之間彈道飛彈的能力。
  • 中國接收S400沒多久,又一款防空武器被曝光,特殊能力令美日擔憂
    圖為俄羅斯S400防空飛彈系統日前,俄羅斯對新型反衛星系統進行了性能測試,使得世界目光轉向東方:它能以10倍音速擊落太空中的衛星,而這次試驗恰巧發生在中國接收新一批S400防空飛彈沒多久的時候A135系統,根據俄羅斯方面的說法,A235系統不僅威力強大,而且具備很強的反導和反衛星能力。
  • 新型高超音速飛彈再次試射,美軍宙斯盾無法攔截
    文/白夜近日,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在美軍戰艦不斷靠近俄領海之際並派出偵察機襲擾之際,俄羅斯方面再次試射了其戰艦殺手「鋯石」飛彈,給不斷引起地區緊張的美軍好好上了一課。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的透漏,此次鋯石試射過程和上一次相差不多,都是在距離450公裡之外成功打擊預定海上目標,其升限一度超過25000米以上。而在實際的雷達全程跟蹤中,鋯石飛彈顯示出的最高速度達到了8馬赫,完全證明其身為高超音速飛彈的實力,威懾程度十分可觀。
  • 發射後管不了,8倍音速飛行,布朗運動軌跡,俄新式飛彈試射成功
    在所有武器裝備中,高超音速飛彈是最好詮釋這句話的武器。而俄羅斯的鋯石又是所有高超音速飛彈中最快的一款,鋯石飛彈的每一次試射,都足以牽動人心。北京時間11月30日,俄羅斯國防部宣布,「喀山」號核潛艇當天在白海海域成功試射了一枚「鋯石」高超音速巡航飛彈,並擊中目標。而這是近年來,鋯石巡航飛彈的第三次試射。
  • 俄「先鋒」高超音速飛彈高調亮相
    這款最高速度超過20馬赫的「大殺器」,是俄為突破美國反導系統重點打造的最新型戰略武器。根據相關報導,其已於2018年7月投入量產,2018年底完成最後一次公開試射,2019年12月27日正式服役,進入戰鬥值班。近年來,俄投入巨資加快提升戰略核武器現代化水平,取得了豐碩成果,「北風之神」系列戰略核潛艇、「布拉瓦」潛射洲際飛彈和「匕首」「鋯石」「先鋒」高超音速飛彈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 俄專家:海燕航程無限,可躲過美軍反導系統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8年年初的國情諮文中明確提到了,當時他們正在研發六款"殺手鐧"級別的武器,其中除了Kh-47M2"匕首"高超音速飛彈、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鋯石"遠程高超音速反艦飛彈和"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核魚雷)這種聽起來指標就相當嚇人的武器之外,"海燕
  • 「蘇萊曼尼」飛彈問世!最新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美質疑:技術從哪來?
    伊朗新型飛彈問世,美反導系統無可奈何 美伊之間自關係惡化之後,兩國局面在時間的推進中,愈發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尤其邁入今年的門檻後,這兩國之間你來我往的較量頻頻,對彼此的挑釁也愈發激烈。
  • 射程能覆蓋到北方?臺灣試射的新飛彈雲峰究竟什麼來頭
    關於這款飛彈,小編收集了一些最新的一手資料,這就來給大家詳解一二仔細聊聊。飛彈試射根據目前已知的相關消息,雲峰飛彈是一種對岸自行研發的中程地對地戰術飛彈。熟悉軍事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最高飛行速度3馬赫的地對地中程戰術飛彈是個什麼概念,嚴格來說這樣的飛彈比超音速戰機快不了多少,對於位居世界軍力排行榜第一梯隊的我國來說,想將其攔截並非難事,我國現有的紅旗9和S400兩種防空反導系統,想要攔截這種速度只有3馬赫的「低速飛彈」簡直是輕而易舉。
  • 上千公裡外狙殺目標,俄最新核潛艇駛入內海,必須要學習俄軍強硬
    過去,美國曾對外欺騙「標準-3」,不能用來攔截洲際彈道飛彈,以此來粉飾在歐洲部署岸基「宙斯盾」對俄羅斯構成的威脅。不過,最近美國進行的一項「裡程碑」式的反導試驗卻給了它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多家媒體,如美國《星條旗報》網站17日報導,美國一艘軍艦首次使用「標準-3」飛彈攔截並摧毀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靶彈,儘管外界更擔心美國利用這種飛彈「耍流氓」,但美國卻宣稱,這種飛彈將被用於防禦「流氓」國家的核飛彈威脅。
  • 俄S500能飛進太空打衛星,各項指標碾壓美國「薩德」
    ·非S-400的升級版,既能反導也能打衛星事實上,S-500不是S-400的升級或改進版本,更準確地說,相較於防空系統, S-500更應該被稱為太空防禦系統。因為S-500的最大攔截高度可以超過100公裡,這已經是一般間諜衛星的運行高度了。
  • 標準3能否攔截洲際飛彈?這款反導系統或能攔截東風41
    即便是美俄這樣的反導系統強國,顯然也無力攔截住洲際導偶!但是不管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就從來沒有放棄攔截洲際飛彈的測試,要知道美國有三層防護體系,但是在面對超音速飛彈和洲際飛彈時,根本沒有辦法攔截,即便僥倖攔截住部分彈頭,恐怕美國的防空體系也將陷入崩潰!
  • 東風-41無法被攔截的神話將破滅?美太空軍或著手打造天基武器!
    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飛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分別調整軌跡攻擊不同目標,這樣每枚反導攔截飛彈最多只能摧毀一個分彈頭,讓反導系統的效能大為降低。至少現在看來,想要攔截東風-41這樣的洲際飛彈說實話基本上很難做到!
  • 射程最短的反導系統——韓國「天弓」-2中程地空飛彈系統服役
    1999年,韓國從俄羅斯購買飛彈技術,支持「鐵鷹」-2項目啟動。2005年雙方籤署多項協議後,俄金剛石-安泰公司開始向韓國提供地空飛彈系統技術。在俄羅斯的協助下,韓國選擇在俄S-400地空飛彈系統9M96E攔截彈基礎上,研發中程地空飛彈系統。2010年7月,在完成第二階段研發任務後,「鐵鷹」-2項目進行試射並取得成功。隨後,該項目轉入量產準備。
  • 川普組建太空軍是「星球大戰」升級版嗎?
    因為只有首先將敵方所有用於軍事目的的衛星和其他太空飛行器摧毀,我方完全控制了太空,解除了對我方的威脅,並能迅速導致敵方地面所有通信、導航等陷於癱瘓,飛機飛彈無法作戰,使敵軍不戰自潰。從這個意義上講,太空戰的關鍵是要有強大的反衛星(摧毀或致盲)能力。據權威部門最新統計,目前全球衛星數量大約有1000顆。其中美國衛星最多,約593顆,中國其次,192顆;俄羅斯135顆。
  • 舷號17山東艦:航母上的艦載武器,能攔截反艦飛彈和魚雷打擊
    同時為了對付護航艦艇攔截的反艦飛彈等漏網之魚,當下的航母包括山東艦,都裝備有一定數量的艦載武器,主要有近防炮、近程防空飛彈、多功能火箭發射器等主動防禦系統,以及電子戰幹擾系統等被動防禦系統。1130近防炮系統:目前,山東艦上安裝有3套,海軍內部有「萬發炮」的稱謂,由11根30mm的炮管所構成,射速非常高,對來襲的3倍音速反艦飛彈,都具備強大的攔截能力。在海軍組織的多次貼近實戰的軍演中,都成功打爆來襲的靶彈,顯示了此系統的高可靠性,以及出色的防空反導性能,是山東艦最後一道火力攔截網,能有效保護航母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