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又到了一年一度立flag的時候了!
許多朋友一本正經地立下一個個小目標:少玩手機、堅持早睡、每周鍛鍊3次、減重10斤、戒掉遊戲……諸如此類的目標又開始在朋友圈刷屏了。我悄悄地回想一下,似乎去年元旦的時候他們立下的也是這些目標,現在不過是把去年倒下的flag 重新扶起來罷了。
為什麼我們總是想勤奮,卻敵不過懶惰;想努力,卻陷入低效狀態;想精進,卻彎路不斷:為什麼很多人每天看似忙碌,實則一無所獲;每天焦慮急躁,實則不知所以;那是因為我們處於「睡著」的狀態,雖然我們看上去是醒著的,其實我們都是「醒著的睡著的人」因為我們都沒有真正的覺醒。
《認知覺醒》內觀自己,外觀世界,全方位多角度的幫助人們用知識和智慧驅動理性和感性兩種力量,獲得認知覺醒,讓我們能擁有清醒的認知、清楚的目標、清晰的路徑和清爽的情緒,從而實現自我改變,獲取幸福美滿的人生。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真正的了解過自己,《認知覺醒》教會我們從大腦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再「進化」一次。
我們每個人都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理智腦主管認知,情緒腦主管情緒,本能腦主管本能。
兒時讀農夫與蛇的故事,一個農夫看到一條蛇被凍僵了,於是他把蛇放到自己懷裡,用體溫把它救活過來,甦醒後的蛇非但不感激農夫,反倒咬了農夫,使農夫中毒身亡,我從小就痛恨不懂感恩的毒蛇。
看過《認知覺醒》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農夫是死於自己的愚昧和無知。蛇是低等動物,只有本能腦,沒有情緒腦和理智腦,所以它根本就不懂感恩為何物,咬農夫不過是本能腦遇到刺激後作出的本能反應而已。
而人類之所以能夠控制和改變自己的行為,就是因為我們具備其他動物所不具備的理智腦,當然,擁有理智腦並不意味著一切萬事大吉,和本能腦與情緒腦比起來,理智腦的力量簡直微不足道。本能腦已有3.6億年的歷史,情緒腦有近2億年的歷史,而理智腦出現還不到250萬年。理智腦在本能腦和情緒腦面前完全就是個小寶寶。
當我們認清了自己大腦,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下定決心不玩手機,卻每天忍不住刷視頻到深夜;明明知道鍛鍊有益健康,卻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明明知道拖延是惡習,卻還是在交報告的前夜加班趕寫材料……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沒有進步,缺乏表現,不是我們的願望不夠強烈,也不是因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為默認天性太過強大。是天生的大腦構造導致我們總是陷入「明明知道,但是做不到;特別想要,但是得不到」的怪圈。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減輕痛苦?我們不得其法,於是我們焦慮,我們急躁。
很幸運,我讀到了《人之覺醒》這本書,作者周嶺不僅告訴我們如何看清自己,更通過一系列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讓我們通過刻意練習、深度學習、關聯、反饋等實物規律中看清世界,提升自控力、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和情緒力等,內化出真正的認知驅動力,擺脫痛苦找到自己的幸福。
雖然理智腦寶寶在與本能腦和情緒腦的鬥爭中靠硬實力難以獲勝,但是我們可以藉助外力來提升理智對抗本能和情緒。
就拿情緒把控來說,當我們面對一件不想做但必須做的事情時,往往會覺得很沮喪,甚至從心底產生排斥的情緒,其實這些情緒並不是不可改變的。
一首關於跑步的小詩《享受就壽》有人跑步想瘦, 有人跑步想壽, 有人跑步享受, 享受享瘦享壽。
短短幾句話道破了找尋快樂的根源,那就是改變心態。
當我們純粹為了減肥、為了健康去跑步時,我們心態更多是在為身材和身體而苦苦堅持,每天的跑步近乎一種苦役,我們不放棄的理由更多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可是,如果我們換一種心態,把注意力轉移到享受上,去愉快地享受跑步這件事的過程,而不去糾結它能帶來的結果,那跑步定然變成一趟快樂的旅程
周嶺告訴我們,幸福的人,總在做另外的事情。比如我並不是洗衣服,我只是在活動自己的手腳;我並不是在為老闆做事,我只是為了提升自己;我並不是去見領導,我只是和一個普通人聊天……通過簡單易行的動機轉移方式,可以很好地完成情緒的轉變。
在《認知覺醒》中有大量的諸如此類的行動指南,告訴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變自己的壞習慣,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體味人生,提升人生智慧,實現自我成長,開啟幸福的生活。
《認知覺醒》為每一個處在焦慮和迷茫中的人,鋪設了一條順暢的道路,每當我們感到人生困惑不知所從的時候,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定能在書裡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是柴群貓,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