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美術教學#孫悟空,如雷貫耳,婦孺皆知。提起孫悟空,你的腦海裡馬上湧現出的是哪個版本中的哪個形象呢?今年你是否又複習了一遍或者是好多遍呢?是不是或多或少的又看了幾集西遊記。是不是臺詞都能來幾句。經典正是這樣的,百看不厭。前段時間有人問「能否用一句話表示你看過西遊記?」你會怎麼回答呢?
書歸正傳,我們走進文學、戲劇、影視、繪畫,從美術的角度重新認識一下孫悟空。
一、文學中的孫悟空
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
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雲鞋皆相稱。
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査又硬。
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亮如鐘磬。
尖嘴諮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聖。
「毛臉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象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真正是又醜又兇。
文學中的孫悟空,在你的心目中是什麼樣子?
二、戲劇、影視中的孫悟空
藝術化處理的悟空很多,但不論怎樣處理,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不同的悟空。不論是戲劇還是影視、動畫等形象都賦予了一種性格,那麼現在請各位忘記情節,只從美術的角度來匹配一下心中的大聖。

紅白相間的臉譜,加以金色的頭冠,再加上戲曲演員的手眼身法,無論是形象還是色彩,無不讓人感受著一種「大聖」的氣質
身披金甲、頭戴金冠,這是人們心中的經典形象——1986版美猴王
動畫版的悟空眼神中都充滿著正義,一塊藍色圍巾的點綴讓人感覺活潑而不失冷靜,整體與電視劇版相似。1999版
這版形象不多見,但絕對是經典,裝飾畫的紋樣,民間色彩搭配,上世紀60年代。我們總能在不經意間發現這裡是京劇的表現手法、那裡有敦煌壁畫、快過來看,這個場景裡有剪紙、再細看,下一個場景中包含有傳統建築和裝飾紋樣……稍誇張一點說,每一幀畫面都可以從美術的角度進行深度賞析。
這樣的為情所困又義無反顧的孫悟空,還記得嗎?身披五彩聖衣,腳踏七色祥雲。我的天,好感動。
下面的這幾個孫悟空還有印象嗎?
對對對,還有這個呢?有點意思。
其實所有的形象都只是賦予了性格,這幾個形象的設計,你會最喜歡那個呢?
接下來,我們欣賞下面這個不一樣的孫悟空。
三、經典連環畫《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
這是可以載入歷史的工筆連環畫,今天暫且不聊這套組畫的藝術價值,我們把視線回歸孫悟空形象本身,首先這套組畫是1956年出版的,中間也曾歷經坎坷,但藝術品就是這樣,但凡是有價值的、經典的藝術大作誰還沒點故事。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孫悟空,
第一從原著的貼合度上來講,很是貼合。「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尖嘴諮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聖。這些個描述都在畫家的筆下得以體現。
第二從線條和造型上來講,線條考究、疏密得當,長線飄逸、短線緊湊(我的天哪,我在幹什麼,難道說我在評價大師的作品?)

第三從裝飾紋樣和畫面配景來講,畫面用了很多傳統紋樣,比如比較明顯的雲紋;畫面配景自然真實,好似可以置身其中,且運用了山水畫的配景。
動態水墨稿
局部紋樣
花鳥配景
第四從繪畫技法上來講,採用的是工筆畫的表現手法,設色講究,冷暖有變,根據畫面需求和故事情節的緊張程度進行設色,真可謂是「隨類賦彩」精品呀。
第五從構圖上講,畫面均衡,圍繞大聖突出大聖,周圍人物動態栩栩如生。
蟠桃園內問真情
下界為王會新朋
不知不覺間從欣賞孫悟空本身又回到了欣賞整組連環畫了關耳說畫—小學美術課本上一幅名作的延伸,可是欣賞一組經典之作,局部離不開整體,整體又得通過局部而得到更好的呈現。
看了這麼多的不同的孫大聖,我又一次覺得美術家的偉大,美術作品的力量,經典的力量,民族的力量。我不禁猜想,作者創作過程中的艱辛,因為孫悟空太讓人記憶深刻了,為了創作出不一樣的孫悟空,作者搜集的資料又有多少呢?我不禁驚嘆!這得怎樣的思路?這得畫了多少草圖?才終得大聖之形象。我不禁想到,像這樣的經典作品還有很多,留待無知的我們繼續學習,學習就是這樣,總得追根溯源,向經典致敬,向經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