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佟麗婭、陳數、高露主演的公關劇《完美關係》已經告一段落。
但是,關於斯黛拉和葉東烈的姐弟戀,依然是觀眾熱議的話題。
初見斯黛拉和葉東烈分手,最直接的感慨是,幸運如小龍女和楊過有幾人?
斯黛拉是女強人,是社會精英。葉東烈是大學畢業,初入社會的小夥。兩人年齡和社會地位的巨大差異,帶來了人際關係的嚴重扭曲。
他們各自的親友,無法接受他們是戀人的事實。他們的戀情因為各自原有社會關係的反對,從最初的新鮮和浪漫陷入了低迷。
斯黛拉比較理性,認清現實後,提出分手。葉東烈卻熱情不減,無法接受。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只有經得起社會考驗的婚戀才能存活。
畢竟,他們不是武俠劇中灑脫的情侶。
金庸武俠劇《神鵰俠侶》,楊過是父母早亡的孤兒。小龍女是棄嬰,撫養她長大的師父林朝英、孫婆婆先後死於非命。小龍女也是孤女。
兩人稱得上同病相憐。封閉的古墓中,孤男寡女相處,產生了生死相依的愛情。這好理解。
楊過灑脫不羈。小龍女是單純痴情。兩人都可以做到不理世俗禮法。尤其在經歷曲折的分離之後,無拘無束地走江湖,或者安安靜靜隱居在古墓,在他們無礙。
但是,斯黛拉和葉東烈不一樣。
斯黛拉是上海人,她的事業在上海。她不會為了葉東烈放棄事業,遠走高飛。
另立爐灶是下下之策。理智的斯黛拉怎麼可能?
葉東烈是程式設計師。憑藉天才般的大腦,在斯黛拉推薦下,剛剛入職名企,年收入二十幾萬,起碼能在上海立足。名企的發展空間無限,各種可能都有。葉東烈也不可能離開上海。
兩人都是有家人,有朋友的正常人,有不可隔斷的社會關係。他們不會無視身邊親友的態度。
能力上和年齡上的天差地別,是他們分手的根源。
根據《進化心理學》一書,關於男女擇偶標準的陳述,斯黛拉和葉東烈都違反了心理學的擇偶標準。
擇偶標準分長期擇偶策略和短期的性關係策略。很明顯,斯黛拉和葉東烈都持長期擇偶策略,而不是短期的性關係策略。否則,他們及時行樂,何必痛苦到分手?
人類發展過程中,女性和男性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性別的擇偶偏好。
進化心理學認為男女兩性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由於不同的進化壓力,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擇偶觀和擇偶行為。
舉個列子。一個慷慨大方的男人,和一個吝嗇小氣的男人都作為擇偶對象,站在女人面前。多數女人會選擇哪個?就是女性的擇偶偏好。
反之,對男性來說, 他們也有他們對女人的擇偶偏好。
男性的擇偶偏好,和女性的擇偶偏好,保持了各自性別上的驚人一致。
女性擇偶偏好內容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有著良好經濟前景的,社會地位高的,年齡稍大的男人。
男性擇偶偏好內容排名靠前的,是年輕的,漂亮的,身材棒的女人。
斯黛拉對葉東烈的喜歡,違反了女性擇偶偏好。
葉東烈的財富積累為零,穩定的高社會地位更是沒有,年紀也太小,人生閱歷不夠豐富,性格不夠沉穩。
葉東烈對斯黛拉的追求,違反了男性擇偶偏好內容的第一條。斯黛拉雖然風韻猶存,但是年近四十,在生育方面明顯不如年輕女孩。
總而言之,對女性來說,傾向尋找佔有豐富社會資源,並且願意做出承諾的男性。男性來說,傾向尋找具有高生育價值的女性。
從心理學上看,斯黛拉和葉東烈的求偶行為,違背了自然規律,是不正常的,所以分道揚鑣是註定的。
而小龍女和楊過,之所以延續了愛情,不僅因為他們脫離了社會環境,更因為小龍女心無雜念、飲食清淡、保養得當,甚至她比歷經斷臂,白髮雜生的楊過,都看著年輕美貌。
觀眾無法目睹小龍女衰老憔悴的形象。於是,觀眾忘記了她的真實年齡,忘記了他們曾經是師徒關係,自然稱讚兩人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
所以,大家接受了他們,為他們的般配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