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流傳千古的
成語、典故、俗語,
都跟我們身邊的計量有關。
雖然我們能熟練的使用它們,
但未必知道其背後計量的淵源。
不信?
那就叫上孩子一起答題,
看看究竟能做對幾道?
01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中的「規」是什麼?「矩」又是什麼?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規」是畫圓形的工具,「矩」是畫直角或方形的曲尺。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離婁之用,公輸子之行,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指標準、計量、法則的重要。
02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中的「百尺竿」究竟有多長?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尺為長度單位名稱。尺,在古時各代從(19.9~32.0)cm不等。現以三尺為一米,「百尺竿」高達30多米,但仍要更進一步,藉以比喻不要滿足已有的成績,還應繼續努力,不斷前進,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03
「寸金難買寸光陰」中的「寸金」究竟有多重呢?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據《漢書·律曆志》記,「黃金方寸重一斤」。以後漢計,當時一斤約240g,漢寸約2.375cm,方才約13.4cm3,若按黃金密度為19.3g/cm3計。方寸金約重258g。由此看出,漢代金的純度已很高,方寸金約250g。如此多的黃金買不到「一寸光陰」,可見二千年前的古人是多麼珍惜時間啊。
04
「近在咫尺」中的「咫尺」究竟有多近?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咫(zhǐ)尺是中國古代長度單位,相當於手伸展時從手的下端到中指尖端的長度。據《說文解字》記載,中等婦人之手8寸為咫,即周尺的8寸。「近在咫尺」,也就是一手指頭的距離。
05
「不同尋常」裡的「尋常」到底是個啥?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尋」和「常」是古代兩個長度單位。古書載有「倍仞謂之尋,尋舒兩肱」、「倍尋謂之常」。尋為兩臂伸展後雙手指間的長度,故「八尺為尋」。即一尋為八尺;一常為十六尺。由於此長度為普通長度,於是人們將「尋常」引申為普通、一般的意思;不同尋常即指不一般的意思。
06
「一髮千鈞」裡的「千鈞」是何意?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鈞為古重量(質量下同)單位,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擔)。出自唐韓愈《與孟尚書書》「其危中一髮引千鈞」。意思是危險得好像千鈞重量吊在一根頭髮絲上。常比喻情況萬分危急。有時也稱「千鈞一髮」。
07
「刻不容緩」裡的「刻」有多久?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刻是時間單位名稱,等於十五分鐘。中國古代以漏壺滴漏計時,壺內裝有漏箭。箭上有一百個刻度,用來計量一晝夜的十二時辰。因此,刻等於十四分鐘二十四秒(60×24÷100),略短於現在的一刻鐘。現在計時的刻由英語(guarter)音譯而來,由於音相近、時相近,沿用至今。意指時間緊迫,一刻也不容許拖延。
08
「半斤八兩」裡的「半斤」與「八兩」到底差多少?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斤、兩為重量單位名稱,古以一斤等於十六兩,因此,半斤就等於八兩。比喻彼此一樣,差不多。
09
形容箭法精準用「百步穿楊」,這一箭究竟射了多遠?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步為古長度單位名稱。據《會典》「以營造尺起度,五尺為步。」《史記·周本紀》上說,楚國將領養由基善於射箭,射相距百步遠的楊柳葉子能百發百中。形容箭法或槍法十分高明。前面說過了,尺在古時各代從(19.9~32.0)cm不等,五尺為步,百步穿楊,大家可以口算得出具體長度。
10
為何說「 權力」一詞是由「權衡」引申出來的?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
【答案】
在計量的傳統中,權是指砝碼,衡是指衡杆,權衡即天平砝碼,合起來是古老而普通的計量器具。但在古代,權衡只有封建王府中才有,也就是有權有勢。有權有錢者才能掌握「權衡」,並由此引申出有「權力」者才能掌控「權衡」,權衡象徵著「權力」。
怎麼樣?
大朋友小朋友們一起答對了幾道?
收穫滿滿的你
還不趕快去考考別人?
傳播中華文明,
弘揚傳統文化,
就從轉發本文開始吧!
來源:河北市場監管
【來源:貴州市場監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