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研究所發表文章稱,就在美國因為疫情無端指責中國之際,美國海軍也在討論新的對華戰略和武器系統,試圖彌合與中國之間的飛彈力量差距。
在過去數十年中,美國對中國軍事實力的擴大沒有作出太多響應。但是,川普政府退出冷戰時期的軍控條約之後,試圖在亞太地區部署遠程陸基飛彈。根據2021財年軍費預算,國防部打算為海軍陸戰隊裝備戰斧飛彈。美國還在加快採購新一代遠程反艦飛彈。
如果中美之間發生衝突,海戰將會發生在西太平洋,沿著第一島鏈展開。
2020年3月,美國軍隊高官在向國會聽證時解釋道,可以派遣小規模陸戰隊登上第一島鏈,部署遠程飛彈,幫助美國海軍控制海域。其中首先是戰斧飛彈。
陸戰隊將在2022年列裝戰斧,到2023年形成戰鬥力。
雖然小規模飛彈部隊難以改變軍事平衡,但發出了強烈的政治信號:美國打算部署新型、遠程反艦飛彈力量來威脅解放軍。
按照一名澳大利亞前軍官的說法:「美國打算強勢回歸,到2024-2025年,解放軍將面臨嚴重的威脅,現在部署的軍事力量可能失去效用。」
美國此舉遭到了中國的警告。中國並沒有加入冷戰時期的《中導條約》。這份條約禁止美國和俄羅斯發展射程在500~5000千米的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但中國不受限制。西方認為,解放軍部署了大約2000枚此類飛彈。
中國還在戰艦及戰機上搭載了先進的遠程反艦飛彈。
這樣逆轉了力量對比,局面有利於中國。美國長期以來擁有亞洲地區的海上優勢,但現在已經無法確保在中國海岸附近取得海戰勝利。
川普退出中導條約後,放開了美軍的手腳。2019年8月3日,退出條約的第二天,美國防部長宣布將在幾個月內向亞洲部署岸艦飛彈,不過他承認,實際周期可能更長一些。之後,美國迅速試射了一枚戰斧飛彈,年底又試射了一枚陸基洲際飛彈。
2020年3月1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史密斯在國會聽證時表示,軍方領導人將迅速部署陸基巡航飛彈。海軍陸戰隊申請了1.25億美元採購48枚戰斧飛彈。其射程達到1600千米。
但史密斯說,戰斧飛彈並不是最適合陸戰隊的武器,它的重量太大了。陸戰隊已經成功試射了從挪威引進的海軍打擊飛彈。陸戰隊打算在2022年採購36枚這種飛彈。美國海軍也在考慮研製遠程陸基反艦飛彈。
海軍打擊飛彈負責打擊移動目標,戰斧飛彈負責打擊陸地固定目標。但陸戰隊希望能夠擁有一種武器來打擊遠程陸海移動目標。
美軍也打算用B-21隱身轟炸機威脅中國海上力量,它將在2025年前後服役,可以攜帶遠程飛彈。美國國防部還打算用海軍的F/A-18和空軍的B-1攜帶洛馬公司的遠程反艦飛彈。按照預算文件,這種飛彈是應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緊急作戰需求研製的,射程達到450千米,可以半自主地尋找目標。
這種飛彈具有隱身能力,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它的實際射程可以達到800千米。美軍打算在2021年出資2.24億美元採購53枚。到2025年裝備400枚。
(作者:孔新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