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小IPO」擬募資規模超120億元。
4月17日晚間,證監會披露了最新IPO排隊企業名單,截至到2020年4月16日,IPO排隊企業數量為422家(不含科創板),其中主板153家、中小板72家、創業板197家。
同日,證監會核准了4家企業的IPO批文,分別為: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晶科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均未披露籌資金額。
直逼阿里、騰訊!雷軍的第4家上市公司來了
4月17日,金山雲正式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註冊申請書(FROM F-1),股票代碼為KC,計劃於納斯達克上市。
實際上,金山雲的上市計劃早已為市場所知。去年12月,港股上市公司金山軟體(金山雲的大股東)曾發布公告稱,港交所確認了公司分拆金山雲的建議。
今年2月26日,金山軟體又發布公告稱,金山雲已經於2019年12月20日按照保密基準向美國證交會遞交了發售的註冊聲明草擬本,待美國證交會及交易所批准後,就可進行金山雲發售。
據招股書披露,金山雲目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獨立雲服務提供商,同時也是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雲服務商。
據市場調研公司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Q3)跟蹤》報告則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規模達144.6億元,同比增長62.2%,其中金山雲位列網際網路雲服務領域的第3位,僅次於阿里雲、騰訊雲。
業績方面,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公司收入分別為12.36億元、22.182億元和39.56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近80%。同時,金山雲三年錄得淨虧損7.143億元、10.06億元和11.12億元,累計虧損28億元。
金山雲營業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公共雲服務、企業雲服務以及其他部分。其中,公有云為主要營收來源,這項業務在2017年至2019年的營收佔比分別為97%、95%和87%。企業服務業務作為新業務,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在2019年達到12%。
據天眼查顯示,金山雲拆分獨立8年以來,金山雲共取得了9輪近60億元人民幣融資,投資方不乏明星機構,包括IDG資本、中民投、天際資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雷軍旗下企業也不斷為金山雲注資輸血。
當前,金山軟體在金山雲的持股權益約53.8%,為公司控股股東,小米公司持股15.8%,FutureX Capital(天際資本)持股5.7%。管理層共持股18.6%,其中雷軍持有15.8%股權,為最大個人股東並任金山雲董事長、金山軟體CEO鄒濤為金山雲副董事長,王育林任金山雲CEO。
由於雷軍同時是金山軟體和小米公司的實控人,因此雷軍目前也是金山雲的實控人。這意味著,雷軍將迎來繼金山軟體、小米集團、金山辦公後,個人實際控制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據媒體報導,金山雲預計最快下周啟動上市預路演,募資規模約為2.5億美元至3億美元。
今年A股IPO規模,有望趕超2019年
數據顯示,今年年初以來,證監會共核准48家企業IPO,同意25家企業科創板註冊。平均每周核准3家企業IPO,同意2家企業科創板註冊。近期的密集下發批文,引發市場關於IPO審核是否加速的猜想。
針對上述猜測,權威人士表示,在防控疫情、復工復產等工作中,要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在維護市場基本穩定運行基礎上,繼續堅持新股常態化發行,針對申報企業情況,統籌審核進度,每周核發一定數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種因素暫停IPO發行,也不因各種因素降低把關質量。同時,根據市場情況保持平穩發行節奏,適當加大支持企業融資力度,但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批文,持續明確市場預期、維護市場穩定。
事實上,今年至今的新股發行規模已超過2019年一季度,2019年第一季度在境內上市的企業共有32家,共融資326.46億元。
今年以來,證監會共核准44家企業IPO,同意23家企業科創板註冊;57家企業完成發行,融資823.77億元。相當於平均每周核准3家企業IPO,同意2家企業科創板註冊。
但就對企業的支持來看,這樣的規模或遠不夠。目前國內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又處於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相關領域迫切需要資金支持,而新股發行是重要路徑。
市場資深人士表示,2020年將是股權融資或者說是直接融資的大年,IPO融資規模以及再融資規模都有望超過過去幾年。
「監管層一直都在意輿論上有關新股發行和二級市場穩定之間的關係。基於這種預期,年內IPO融資規模或將能上一個臺階,但不會出現規模暴漲的情況。」
中泰證券A股IPO獲批文 四年坎坷上市夢終圓
在本周核發的4家企業IPO批文中,其中之一為中泰證券,在去年經歷途中取消IPO審核等種種坎坷之後,中泰證券終於將圓「上市夢」。若無意外,中泰證券將成為中銀證券之後,今年第二家登陸A股的券商,也是第38家上市券商。
中泰證券此次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從2016年3月到2019年12月,經歷風波不斷,事實上,中泰證券已總共三次衝刺IPO了。
早在2016年3月22日,中泰證券就首次披露了招股書,保薦機構為東吳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為信永和會計師事務所。同年3月24日獲中國證監會受理,但隨後,中泰證券包括新三板、投行等多項業務陸續爆發風險被監管處罰,IPO進程也就此擱淺。
直至2019年5月,中泰證券終於再次對招股書進行預披露更新,重啟IPO。進入11月,中泰證券終於迎來了上會環節。但就在上會前夜,11月6日晚間,證監會官網披露公告,鑑於中泰證券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168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
經歷一個多月的等待後,中泰證券12月19日成功過會。再經過5個月等待後,終於拿到IPO批文。招股說明書顯示,中泰證券此次發行股數不超過20.90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5.00%。
此次發行股票的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增加公司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新三板「小IPO」擬募資規模超120億
在2020年的新股發行市場,還有一大變數對融資規模會有直接影響。即新三板市場的精選層公開發行——新三板「小IPO」。
據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已有124家新三板公司公告擬衝擊精選層,其中有51家企業已發布精選層公開發行方案,募資總額超過1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51家企業中以鋼銀電商、伊禾農品擬募資金額居多,均超過10億元。鋼銀電商計劃公開發行不超2.5億股,發行底價為5元,募集金額約12.5億元;伊禾農品計劃發行不超5000萬股,發行金額15元至30元,按照區間發行價的中位數計算,募資金額也將突破10億元。
近日,全國股轉公司相關人士在一場新三板線上論壇表示,為了保證企業在發行後保持較高的交易活躍度和充分發揮市場定價功能,建議企業不要踩線發行股票,即僅公開發行100萬股、發行對象僅100人。
最新擬IPO企業排隊名單
新三板擬IPO企業排隊名單
帶「*」為西部12省區市及比照執行的地區首發在審企業。
(文章來源:全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