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鑫: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系統現狀及發展趨勢

2021-01-16 木倉買車網

[車友頭條-車友號-車友發布]  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原「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暨高峰論壇」)在陝西省西安市召開。本屆供應鏈大會主題為「育新機、謀新篇、開新局——助力構建安全可控汽車產業鏈」,探討「十四五」思路,把控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供應鏈發展動態,助力構建安全可控汽車產業鏈。其中,10月22日上午舉辦的「產業鏈新興領域領先優勢培育」主題論壇上,珠海英搏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劉宏鑫為大家帶來「大數據助力產業鏈創新與發展」的主題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珠海英搏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劉宏鑫

劉宏鑫:感謝,組委會今天給我們這個機會,我這個內容可能就不像楊總那麼寬泛,我針對電機電控講講國內外的現狀和我們公司的產品策略,對整車廠有一些方案上的引導。包括四塊內容:一個是國內現狀,第二個是MCU和電機電控的發展。還有下一代產品的規劃,最後是一些關於新技術的討論。

這展示的是全世界突破銷售1500萬-2000萬輛的PRIUS,2035規劃把這個作為主力軍,新能源汽車裡面電池成本佔到了一般以上,阻礙了電動車的推廣,這個過渡產品就是混動汽車作為主力軍,2035年混動汽車替代燃油汽車,全面替代佔到50%以上,電動汽車佔到50%以上,混動最近成為每一個車企的戰略焦點。

PRIUS第五代的,當年在日本展覽時候看到的樣機,基本上是以日本為代表,豐田第一,本田第二,這個做的非常好。這是他們裡面的混動的控制器照片,這是美國福特,也是避開了豐田專利,這個控制器早期是日本東芝做的,現在變成三菱,混動技術基本上在日本,美國也是沒有的。

這個豐田專利,中國很多車企為了避開豐田專利花了很多心思,增加了離合器,成本增加,可靠性下降,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為了專利避開專利,我認為是有問題的。混合動力從長遠看是一個過渡,可能30年以後混合動力不存在了,百分之百的電動車或者氫燃料電池,但是15年-30年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這是美國2025規劃圖,簡單看一下就行了,新的我還沒有看到,美國人做的非常好在哪?他們對成本也進行了電機電控的規劃,我們中國規劃圖非常粗糙,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希望我們把這個路線圖做的更清晰一些、明確一些。

這個是寶馬前年推出的控制器參數,我重點說一下英搏爾的情況,英搏爾是最早是做MCU的,早期特斯拉做電動車是最早的,最成功的企業,我們英搏爾做了銅轉子異步電機,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量產最大的,量產將近20萬臺,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又開發了永磁220平臺,還有永磁180平臺,這是目前電機的情況。從1萬轉突破到了16000轉。這是永磁和異步電機的優缺點,這幾年90%以上都是永磁,異步電機這幾年又開始火爆了,一個是前後驅,前驅用永磁同步,需要離合器,同步異步電動機不需要弱磁,所以異步電動機開始暢銷了,中國做高檔電動車必須要用異步電動機,我說的是高效異步電動機,不是鋁轉子的,是銅轉子的。永磁同步電機磁阻轉矩從50%提高到60%,最近我們的目標是70%,永磁同步機成本就下降了,現在出口限制,最近在出口到美國加強了管制,但是成本價還是很貴的,通過增加磁阻電機,LD-LQ,可以把用永磁用量減少,降低成本,車的行業利潤是非常低的,成本很低,量很大,追求的是成本,我們需要把成本降下去。

日本、韓國、德國都在研究磁阻的永磁同步機,歐美國家很缺乏的,他們更喜歡研究少用永磁材料,或者不用永磁的同步電動機,這是我們國家路線圖的內容。一般強調功率密度度每千克多少千瓦,或者講控制器是每升多少千瓦,我們基本上講的都是峰值功率。第二個在路線圖裡面講的是核心零件,這一點我很不認可,核心零部件只有定轉子,不夠科學。右側紅色是我們現在的產品現狀,做的還是比較高的。

這就是我們目前產品的圖譜,中間是平臺產品,OBC,DC-DC,PDU,電機控制器,MCU,減速箱。我們可以組成4+2和3+3模式,這是目前主流的動力集成模式。目的只有一個,提高密功率度、輕量化、降低成本、安裝使用方便、系統平臺化,這是我們目前做這個產品的目的。但是缺點是什麼?你的結構工藝會複雜,維護成本也會升高,你換一個充電機要整個換,換一個控制器也要換,對維護成本會大幅度提升,我們最關鍵要提高質量,如果質量真做到100個PPM以下,質量還是可以的。

這是三合一的產品,電機電控的三合一,結構不同而已,胖瘦高矮有變化的,這是四合一。

目前我們跟國內主流競爭對手的比較,重點看這一行,功率密度目前是2.38kW/kg,我們能做到比別人高很多,這是特斯拉的1.83,我們是2.38,高了20%多,這是有據可查,有實物的。同樣的功率比重量和體積是可以的,我們是高速化能夠降重量,但是高速化帶來的問題也很多,比如說噪音的問題,可靠性的問題,8年30萬公裡也好,目前的租賃車輛60萬公裡保修,高速化帶來了很多問題,包括NVH問題。

下面是我們講的電機控制器的現狀,這是目前行業內部的兩種模式,一個是IGBT模塊,一個是單管。我們產品是以單管IGBT以主流產品,目前跟德國柴福合作做商用車的系統,功率比較大,用的是IGBT模塊,不是誰好誰壞的問題,根據自己公司一定的水平,一定的技術和優缺點有關係,沒有什麼對錯好壞之分,目前我們功率模塊用的是德國英飛凌,美國安森美,我們國內斯達也上市了,好多公司也推出了對應的IGBT,目前我們國產的還是不錯的,從可靠性來說比國外差距也是越來越小。我希望車廠要支持國產品牌,什麼意思?因為我們的客戶是車廠,我們的上遊是國產的廠,我們不給他機會,他們永遠沒有機會成長,所以車廠應該給我們機會,說國產不要,車廠不要崇洋媚外,希望跟韓國、日本學習,中國的車為什麼沒有技術,就是中國人不愛中國車,吉利現在很牛,我去歐美隨便一看現代也好,連韓國的起亞在美國到處都是廣告,中國車沒有廣告。我上次去伊朗,大街小巷都是吉利,我問他們,他們說吉利OK,吉利在大街上很多,我很吃驚。

我希望中國的車以後出國的時候一看這就是吉利,這就是比亞迪,而不是說都是豐田、本田,我希望我們中國人要有愛國情懷。我們零部件廠也要做起,剛才晶片廠蔣總說,我可以試用國產的晶片和半導體,我可以做到,但是我的客戶可以選用才行,但是我們做的性價比高,我們只要做的跟國外競爭對手平起平坐就可以了,你給他機會,他一定能夠成長起來,因為我們有這個信心。

國產的低速車市場,我們絕對是中國第一,我們佔到70-80%的市場份額。現在用的國產MOSFET,中國半導體供不應求,為什麼?可靠性做上去了。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情懷,有量以後自然會變好。如果我們不用,國產的半導體質量就不可能上去,從而實現完全替代進口。

這是我們的結構,功率密度越來越高,左邊是70KVA/升,右邊是100千KVA/升,後面達到130KVA/升,超過美國2025年的規劃。成本要最低,結構靈活度要大,10個廠家10個要求,一個標準化產品不可能滿足10個客戶要求,功率擴展性要強,這個需要你的工藝和電路設計、驅動設計等結合。

這就是我們做的產品要解決動態均流,這是一致性的問題,怎麼樣保證可靠性,這是關鍵問題。這是國外產品裡面,實際上都是並聯的,模塊裡面都是並聯的,並聯產品在任何時候都存在的,下一代簡單看一下,右邊是STPACK,是以特斯拉為主的,給他定製的,後來碳化矽沒有量產,大家被特斯拉騙了,特斯拉現在用的長相是這個,用的是IGBT,兩年前一解剖車才知道是IGBT,我們問他們有沒有碳化矽,他們說絕對沒有,我們一測果然是IGBT。

雙面散熱也是我們研究比較深的東西,左上角夾層這個,不管哪個廠來推,這個方案是有很大的問題,把半導體夾起來的話,我們的車現在要求是10個G的振動,混合動力要求40個G、30個G,你這幾個G一擠壓,做實驗的時候元器件就被傷害了,可靠性很差,這種方案我不是很贊成。這個就是雙面散熱的優缺點,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有優點,就有缺點。尤其現在的混合動力,今明兩年混合動力上很多廠家,這個問題非常突出,因為模塊達不到10個G要求,這個不說了,也是一些例子。

我們英搏爾未來的應對策略,一個是國外有三個品牌,這個安全性不夠,我們發展國內的兩個品牌,這樣的話我們自己做一些特殊的分裝,做一些特殊的研究,怎麼解決熱阻減少,包括焊接,提高它的可靠性,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你剛剛說要進行結構創新,目前跟國外要求只有,國內標準目前普遍比較低,中國現在要把標準提上去,不要跟在歐美的後面,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電池現在已經領先了,電控方面不比國外差,電源方面在國內遙遙領先。

美國這一次疫情很嚴重,美國有呼吸機,呼吸機裡面需要電源,他自己做不了電源,呼吸機所有電源都在中國買的,美國半導體很厲害,但是美國製造業設計很弱,它的科研能力沒有那麼快,中國人一個星期做一個產品,中國人的刻苦是最頂尖的,中國人的應用技術是世界領先的,希望國標能跟上去,能領跑世界,讓外國人照著中國人做,這是目前最難受的地方,中國總是等同採用國家標準,沒有自己的創新,網聯化和智能化如果領先不了世界,中國就徹底失敗了,燃油汽車失敗了,難道新能源汽車還要失敗嗎?民營企業管不了,大國企要有震撼,我認為是這樣的。

碳化矽的目的是什麼,有一條,這種有一個好處,耐壓提高以後,損耗比例有下降,對高壓化和高效化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毫無疑問的,電場,導熱率上升,對小型化設計有很大的幫助。上一頁是文獻,美國科瑞(音)給的文獻,整車效率提高3-8個點,這是我以前的文獻,但是我沒有看到實際。直到我們做出自己的東西以後,這個是我自己做碳化矽的實際曲線,日本人說的還是對的,這個效率曲線是準確的,可以最少提高一個點,最高提高10個點,平均效率提升3%。持續功率可以提升15%,我們拿650伏管子做到500伏。

這是我的幾個曲線,每一個都有10個曲線,節能效率還是比較可觀的,現在在我們的大巴車上推這個,大巴車如果做這個方案的話,因為大巴車300度-500度電,省一二十度電,我這個成本把SIC成本奪回來,長期的運行,節能效率很高,因此,在大巴車上可以產業化了,乘用車上還有一斷路要走,因為太貴,目前是IGBT5倍左右。目前樂觀估計還需要三年,前兩天剛剛在江蘇發布了國產的碳化矽晶片,三年左右能達到目前的成本水平,這是我們的樂觀估計。這是減速箱,目前我們16000RPM,減速箱中國國內做能做好16000rpm的減速箱的廠家很少,這種情況下新的減速箱技術,我們公司不做,要去研究減速箱,怎麼解決高傳比的時候,我們汽車是無齒輪,怎麼解決無齒輪的傳動問題,輪邊電機高速發展起來,輪轂電機將來怎麼做還不知道,雙電機電子差速器系統一定要做起來,要解決安全性的問題,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還有儲能,目前咱們以鋰電池為主,磷酸鐵鋰有比亞迪的技術,還有珠海隆鈦酸鋰電池,不管是什麼鋰電池,原理功率密度有差異,可靠性與壽命有差異。還有超級電容,做混合動力的話,我一直主張用超級電容,超級電容雖然體積大一些,但是壽命做到15年還是輕輕鬆鬆的,儲能技術這一塊也要發展。另外就是跟零部件廠跟整車廠的合作模式要創新。歐洲做的非常好,奔馳、寶馬並不是什麼都做,跟博世和西門子一直合作,中國車廠招一大堆博士,電機、電控、電池,招的各個研發團隊很龐大,但是自己又做不了或者做不好,投資非常大,目的是什麼不知道,我認為一個車廠要懂核心零部件是可以的,但是不要什麼都做,公司成本很高,車的利潤不高,對公司效益影響很大,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每個人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個產業鏈做安全、可靠,這個就是健康的發展,我認為零部件廠和整車廠要做非常好的整合,否則互相不信任,那個東西就沒有意義了。

產品的可靠性國內是比較差的,相比歐美產品,一個EMC,抗幹擾性很差,對內部幹擾很大,傳感器和雷達,我們的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所有的智能設備都幹擾了,那不行,這一塊我認為是很大的問題,以後要加強這一塊的東西。功能安全,這一次會上提的比較少,功能安全也是中國車區別於國外車的最大缺陷,中國人能不能做可靠,我認為百分之百行,就是你做不做的問題,我們中國一定要趕上,這個牽扯到軟體問題和硬體架構的問題,一個車型1000萬,一個車做1萬臺就不做了,所以要開發國產自主的編程平臺,如果中國所有車用AUTOSAR,中國又被國外控制了,我不相信習主席說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可能。每個工廠必須要用阿AUTOSAR編程,所以這是很大的問題,大家要思考一下,因為你做好車是關鍵,怎麼把車做好達到功能安全的標準而已,而並不是非要怎麼做,不要指定軟體,國產軟體就不行了嗎?我認為是可以的,達到認證就可以了,當然這是一些數據,不說了。

一些細節的東西,節能控制,轉子溫度控制和檢測,Take Home這個功能很重要,現在有兩個電機,在一個電機系統損壞時,可以把你拉回家。怎麼提高EMC軟體方法,系統安全的軟體,車的安全未來是關鍵,你給我發的指令要執行,但是你被人劫持了,我怎麼辦?你怎麼把網絡安全保證,手機死了可以重新關機,車在高速上開著能關機嗎?有人故意讓你失控,不是做的太爛失控的。我一個搖控器給你幹擾一下就完了,將來的高科技犯罪是太容易了,如果解決不了車的安全問題,那天天就出事,不說無人駕駛,我認為無人駕駛10-20年都可能不會實施,但是我說的輔助駕駛,做一些智能化的駕駛協助還是現實的。這是NVH的改進,這是核心技術。

隨著智能化,車上的控制部件的整合很重要,車的成本很低,利潤很低,零部件廠利潤更低,怎麼不犧牲整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成本,把BMS和VCU融合,MCU、VCU和控制器,甚至車燈,把這個做成整體的考慮,網絡布局也好,還是融合,這個特斯拉做的非常好,這個板子是特斯拉的板子,我希望中國車廠跟零部件廠探討,把它做的成本最低,但是可靠性還要提升,最少不下降,我覺得這一塊要思考,我們一定要融合,不是為了降成本而降成本,為了保證安全性和可靠性基礎上降成本。

當時我寫這個,去年11月份在吉利創新日交流的時候寫的,但是現在看著是對的,我們有一個客戶是五菱的E50創造了神話,每個月好幾萬臺,中國人要做中國的好車,不是說跟特斯拉比就是好車。最牛逼的車是德國奔馳和寶馬,奔馳展廳裡面沒有S600,寶馬展廳裡面沒有7系,他說德國人不喜歡,我到奧迪去,奧迪都是A1,中國就沒有見過A1,很小,在路上隨便可以停。中國人思路偏離了,歐美再有錢的人開A1,他覺得節能環保省油,中國要7系、600,跑偏了,做電動車的目的是節能環保和綠色。現在排量越搞越大,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廠家要有一定的客戶,要引導客戶,讓客戶節能環保,五菱E50暢銷就是一個例子,我們並不是說跟特斯拉比,我建議要做品牌,品牌向上,永遠不能忘記,一方面做品牌,一方面做實事,做老百姓用得起的車,便宜環保的車,我認為是關鍵。

新能源車探索這一塊,這是我自己想的,氫燃料電池這麼貴,做一個車60萬的成本,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把氫氣能不能燃燒,用斯特林發動機,以色列有人做這個技術,氫氣直接燃燒,用直線電機發電,氫燃料電池裡面要用重金屬和催化劑汙染很嚴重。時間有限我把我的觀點表達一下,希望有意見後面可以提出來,謝謝大家。

(註: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文/車友號 車友發布)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有何投資機會?
    現階段,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有大批新造車勢力進入市場,對第三方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集成商需求強烈,並推動其從單純的電控系統產品供應商轉變為新能源汽車整車廠的動力總成方案解決者,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行業內專業化第三方電控系統集成商創造了新型增長點,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通過第三方供應電控系統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 讓新能源汽車電機更小更輕的碳化矽,在中國發展情況怎麼樣?
    中國的碳化矽(SiC)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內電控系統產業鏈的逐步完善,電控系統的國產化率逐步提高。在新能源汽車中,功率器件是電驅動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其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起著主導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部分主要由矽基功率器件組成。
  •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絕緣材料現狀與發展趨勢
    本文著重介紹了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主要絕緣材料的現狀及其研發與評定研究進展,指出了未來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用絕緣材料發展需攻克的一些關鍵技術。 關鍵詞: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絕緣材料 引言 電動汽車,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採用電力驅動的汽車。
  • 巨頭引領百億級新能源汽車電機市場開拓
    在電機效率方面,國內電機的最高效率均達到94%~96%,已達到西門子、Remy等企業的水平。但是在高效區面積方面,如系統效率大於80%的區域佔比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我國電機的高效區面積佔比集中在70%~75%,而國外電機基本達80%。此外,電機的冷卻方式已經從自然冷卻逐步發展為水冷,此前國內電機企業採用水冷為主,國外先進的電機企業已發展到油冷電機。
  • 第九屆新能源汽車國際論壇2020即將召開
    段志輝 首席專家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王長江 首席電機系統科學家 漢騰汽車有限公司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劉文娟 首席技術官 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 梁偉 總經理 南通睿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工作原理
    電動汽車「電控」,一般指電機控制器,是電動汽車「三電」中的又一核心。電動汽車要實現加速、定速巡航、能量回收,都要依靠電機控制器。電機控制器可以說是電動汽車的「控制中心」,駕駛員下發的控制指令,都要通過電機控制器來執行。下面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下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的組成及其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車更多專業知識在「優能工程師」,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全方位學習,維信館主。
  • 汽車電子新興應用領域發展趨勢
    汽車控制系統智能化體現在能夠主動協助駕駛員實時感知、判斷決策、操控執行上,其中「感知能力」的獲取依賴於傳感器和網際網路提供的駕駛環境信息,電控單元通過算法軟體處理傳感器信號,分析判斷駕駛員的動作意圖,分析車輛自身狀態和駕駛環境,最終發出控制指令,執行層根據控制器的指令協助駕駛員操控汽車。汽車電子智能化這一趨勢在自動駕駛系統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 聚焦第九屆中國國際新能源暨智能汽車論壇2019成功舉辦
    在「新能源時代·攜手智能化未來」的主題下,來自整車製造商、電控電機公司、IGBT企業、電極材料公司、動力電池及燃料電池廠商、新能源汽車充電企業、車聯網解決方案商、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零部件百強供應商、網絡供應商、核心技術提供商和政府官員等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的重磅嘉賓等683位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的重磅嘉賓齊聚一堂,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和技術趨勢進行了全輪廓的解讀。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度報告:解析非電池零部件最強阿爾法
    三、電機電控行業(一)技術趨勢:集成化應用漸行漸近 新能源汽車的性能由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組成的「三電」核心部件決定,其中,電機、電控系統作為傳統發動機(變速箱)功能的替代,其性能直接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標,其技術、製造水平直接影響整車的性能和成本
  • 汽車電氣化趨勢加速,路博潤解決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引言: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我國新能源新車銷量至2025年將佔汽車總銷量的20%,2035年達到50%。根據中汽協的統計,2020年1-10月我國汽車累計銷售1969.9萬輛新車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僅為90.1萬輛,佔比不足4.6%。
  • 新能源如此火爆,為何一些電機企業還虧損?
    新能源汽車發展至今,三電技術(電池、電機、電控)正在不斷成為一家車企核心技術實力的證明。有人做了個形象比喻:電池是心臟,電控是大腦,電機就是雙腿。 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以及《十三五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目標來看,未來新能源車整體市場有望實現年均50%的增速;以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專用車以及客車每臺1萬元、1.5萬元、2萬元的驅動電機價格測算,預計2021年將達到200億的市場規模。
  •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資本市場大爆發
    據中機中心合格證數據統計,2020H1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電機合計配套34.9萬套,其中核心整車廠、核心電機廠、其它廠商市場佔比分別為46.6%、35.6%、17.8%;從近幾年趨勢看,核心電機廠市場份額從2017年21.1%提升到2020H1的35.6%,增加14.5個百分點。
  • 2020-2026年中國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行業現狀全面調研及發展趨勢...
    《2020-2026年中國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行業現狀全面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年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市場資料進行整理,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汽車電動助力轉向系統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2020北京車展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車展區參觀攻略(時間+地點)
    更全面地一次性參觀體驗最新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成果與技術。  ➤最新前沿技術、發展趨勢與精彩紛呈同期活動  與此同時,2020北京車展零部件展區設立汽車部件及組件、電子及智能網聯、經銷商及維修站管理、可替代能源及燃料、移動服務及自動駕駛、用品及改裝等六大展示專區,世界零部件及跨國零部件公司以及國內知名OEM廠商、後市場供應商等700餘家企業悉數參展,充分展示中外汽車零部件行業最新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
  • 比亞迪半導體推動新能源汽車進入自主SiC新時代
    比亞迪認為,提高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的功率密度,是更高效、節能新能源汽車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作為新能源汽車引領者,比亞迪一直致力於高效、節能技術的開發。IGBT 4.0是比亞迪半導體於2018年推出的新型功率器件。它是十年積累的一次爆發,較市場主流的IGBT的電流輸出能力高15%。
  • 福斯:致力於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首選潤滑合作夥伴
    隨著國家對整體節能減排和環保的要求、新能源汽車對綜合能效的要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續駛裡程以及安全性的要求等不斷提高,業內專家認為,如今整個產業鏈必須通過技術提升、系統優化來降低成本,包括整車、電池、材料、充電等各環節都要降低成本,使其具備和燃油車在經濟上抗衡的能力。可以看到,汽車動力的電動化趨勢給車輛本身的潤滑以及汽車核心部件的製造工藝加工潤滑都帶來巨大的變化。
  • 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有什麼不同?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人也是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在車輛的結構上面和傳統的燃油車不同,也引發了關於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之間的爭議。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究竟孰優孰劣?被譽為未來汽車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又是否能完全取代傳統汽車,兩者又有何差別?這些是作為準車主們所要思考的問題。
  • 冬天不敢開新能源汽車?BEIJING-EU5讓你勇敢開起來
    現如今新能源車型的發展越來越快,車型市場上純電車型也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在購車前對於新能源車都會有不同的擔憂,一方面是對於電池衰減的憂慮,另一方面續航裡程的影響,畢竟誰都不想走在半路上車輛趴窩。為什麼冬季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短?
  • 新能源汽車行業有序發展,福田歐輝硬核實力立足市場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預計今年全年我國汽車產業總體可恢復到上年水平,其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好於去年,產銷達2500萬輛左右,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超過上年。
  • 汽車轉向系統市場分析報告 - 2013-2018年中國汽車轉向系統市場...
    第1章 中國汽車轉向系統行業發展綜述  1.1 中國汽車轉向系統行業發展概述    1.1.1 汽車轉向系統的定義及分類      (1)汽車轉向系統的定義      (2)汽車轉向系統的分類    1.1.2 汽車動力轉向系統的劃分      (1)液壓動力轉向系統(hps)      (2)電控液壓動力轉向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