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劉姥姥化身小攤販,她會賣些什麼呢?
劉姥姥是位農村婦人,獨自帶著女兒長大成人,當她首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時就已經有七十五高齡了。一位本該在家享清福的老人,因為生活的拮据,不得不帶上自己的小外孫板兒進城裡打秋豐。
初次看到劉姥姥打秋豐這一回以及她二進榮國府這一回時,只覺得劉姥姥可敬可愛。為了不讓全家人在青黃不接的時節裡挨餓,她想了一些辦法來做困獸之鬥。
劉姥姥是位招人喜歡的人物,她會在獲得救助的時候對賈府百般感激,會時刻記掛著那些幫助過她的人。除此之外,劉姥姥還會編許多故事來自鄉間的故事,賈府上下人人都愛聽。
要是劉姥姥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想必她都不用去榮國府打秋豐,她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一張巧嘴和勞動人民幹起擺攤的行當。
試想一下,如若劉姥姥能在現在擺起小攤,她能夠擺些什麼玩意來賣呢?
一、擺菜攤
眾多周知,劉姥姥是位勞動婦人,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在地裡忙活她的莊稼。農作物從播種到收穫需要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
首先,播種之前需要翻土吧!田地經過一陣子冬眠之後會長出許多雜草來,這些雜草生命極強,但凡嗅到一絲春天的氣息就會瘋長。
野草的生長佔去農作物的位置,因此,翻土是個極好的做法,一方面可以將雜草埋入底下化作養料,另一方面可以在進行農作物種植的時候輕鬆一些。
農作物的種子從播種開始,便開始破土而出,知道能結出果實。等到可以收穫的時候,劉姥姥便過來了,把它們摘下來,用袋子裝好,然後小心翼翼地運到賈府,好讓賈府的主子們吃到這最新鮮的一口。
劉姥姥要是擺攤的話,完全可以擺個菜攤,菜種就十分豐富了。有棗子、倭瓜、野菜,除了這些新鮮菜還可以賣些曬乾了的菜,比如灰條菜乾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蘆條兒各樣乾菜。這一下就都豐富了,既有新鮮蔬菜,也有各樣乾菜,可供不同喜好的顧客挑選。
二、擺個「故事會」攤
劉姥姥除了會各種農務勞動外,她還會編許多的小故事,比如在她二進賈府的時候就說了一個有關茗玉小姐的故事。她在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提到了抽柴,而賈府當時又正好起火了,這個故事只得作罷。
除了抽柴走火的故事,劉姥姥更講了一個老婦人因心善感動菩薩而免遭絕後的故事。這個故事寶玉等人沒那麼喜歡,但是賈母王夫人等人卻是非常喜歡,畢竟到了她們這個年紀,比較喜歡聽那些有善終的故事。
劉姥姥一前一後兩個故事,都有讓人相聽的欲望。只不過,劉姥姥的故事受眾還是有些區別的,比如她的第一個故事就是年輕人比較喜歡聽。而第二個關於吃齋念佛的故事,上了年紀的人就愛聽些。
假如劉姥姥擺個「故事會」攤,必定非常受歡迎。因為劉姥姥非常會講故事。首先,劉姥姥年長,很多事情她都親眼見過,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其次,劉姥姥口才不錯,講起故事來抑揚頓挫的很收人心。最後,劉姥姥會根據受眾的不同而對自己想要講的故事做出調整。如此會經營之道又有手藝的人,生意怎能不紅火。
三、取名攤
國人取名字非常講究,又是要算八字,又是要有文採。好些人還需要取名字時請人算算命裡缺些什麼,缺木就在名字裡帶木,總之就是五行中缺什麼就往名字裡填什麼進去。
劉姥姥也曾給人取過名字,比如說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取了名字。雖然說劉姥姥幫人取名字並不是她自己主動的,但是劉姥姥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王熙鳳也放心讓她給取名字。
劉姥姥幫巧姐取名字之時,開口就問王熙鳳巧姐幾時生的,後來得知她是七月初七日生的,劉姥姥二話不說就讓從「巧」字入手。從此,巧姐幸運的一生就從她的名字開始,巧合巧合,真應了那句判詞「偶得濟劉氏」。
綜上所述,劉姥姥可以勝任許多小攤攤主,如果可以的話,她能夠一天擺幾攤。首先,劉姥姥可以在秋季等收穫旺季早起買菜。其次,劉姥姥可以擺個故事攤,既可以鍛鍊自己的口才,也可以積攢顧客。最後,可以幫人取名字。如此一來,劉姥姥怕是中產之家的婦人了,再也不用拉下老臉去投親靠友了。
作者:紅泥,本文為紅泥品名著原創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