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文明辦近日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的入選名單,入選好人中有3名來自順德,其中一名是來自勒流街道黃連社區大學校長何勁和。
一個教室、一支粉筆、一個黑板,順德區勒流街道黃連社區大學大講堂,是何勁和的「三尺講臺」;他回歸村居、紮根基層、熱心公益。退而不休、發光發熱,今年67歲的何勁和認為自己是「非典型性順德人」。
何勁和活躍在基層一線,致力於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打造了一個個標杆、樣板。
「掌舵」黃龍書院,打造全國標杆
退休前,何勁和先後在順德外經委、旅遊局、宣傳部及順德黨校、佛山市委黨校等部門工作過。在他看來,典型的順德人普遍低調務實,儘量避免拋頭露面,而他卻恰恰相反——退休後,他仍一直活躍在基層各個領域。
何勁和在擔任黃龍書院院長期間,帶領團隊開展需求調研、課程設計、課堂授課、經驗提煉工作。為提高課程體系與內容的針對性,何勁和經常與課題組成員走訪村居一線,了解基層黨組織所面臨的問題與黨員培訓需求;聽取高校專家等「外腦」意見,再與課題成員深入探討。
在形成黨建、政策、人文、實踐四大類課程後,何勁和現場教學,以村書記唱紅歌、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學員代表分享心得、贈送書籍等多種既接地氣,又提振精氣神的形式把案例教學延伸到村居示範點。
除了課程設計,何勁和還親自參與課堂授課,深受學員歡迎。為了能夠讓更多基層黨組織安排上「喜歡聽、聽得懂、有收穫」的黨課,他還將其授課技巧教授給「新時代文明實踐課題組」的年輕講師們。
為實現「黃龍書院」的可複製性,何勁和積極思考,筆耕不輟,總結黨建項目經驗,協助書院編輯教學材料《黃龍書院》,收錄了優秀基層黨建案例的經驗總結。
在何勁和的帶領下,黃龍書院成為順德區乃至佛山市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延安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的重要陣地,探索出形成激發黨員群眾內生動力推動鄉村振興的「黃龍模式」。
跑遍205村居,推動基層治理鄉村振興
退休後的何勁和潛心社會基層治理研究,積極投身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工作。在跑遍了順德205個村居後,他感到,要充分調動村民、居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為此,他在勒流街道和黃連社區居委會的協助下,創辦了順德區首個社區大學——黃連社區大學並擔任校長。
除宣講外,何勁和還通過設立「社區議事廳」來調動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並重點挖掘村居本土歷史文化,推動黃連社區大學牽頭成立廣繡協會,開辦青少年廣繡培訓班,讓黃連曾經的廣繡文化手藝重新振興,讓居民在傳承技藝的同時得以進一步了解社區、熱愛社區,從而服務社區。
繼黃連社區大學取得成效後,2018年6月,何勁和又選取了勒流街道龍眼村籌辦第二所社區大學,建立「順德社區發展博士研究基地」。據了解,該基地作為高校博士前來順德研究順德社區的「驛站」,已有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多個高校博士團隊前來開展課題研究。
何勁和心裡裝著順德,愛順德,一輩子寫順德、說順德,為順德發展傾注心力,他說:「只要仍有時間和精力,還要繼續講好順德故事。」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名潤 通訊員:趙瑞瑩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名潤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霍澤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