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宋潔婷 張利剛
「有沒有好的語文培訓班?想給孩子報個班。」新學期過半,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在小學語文成績一直不錯,到了初中語文成績就「下來了」,甚至100分的卷子連80分都考不到,為此感到非常焦慮。語文成績受哪些因素影響?最近,《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給出一個值得關注的結論:學生的語文成績與閱讀量呈正相關關係。那麼,蘇州孩子的閱讀情況如何?
調查:近七成家長認為孩子的閱讀量不夠
「每周閱讀4次及以上的學生語文成績優秀佔比,是基本不閱讀學生的3倍多。」近日,在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20未名語文教育論壇」上,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高中大數據實驗室主任蔣承發布了《中國語文教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報告》顯示,學生閱讀頻次與語文成績表現、閱讀能力表現均呈正相關。針對蘇州青少年的閱讀量問題,蘇報教育微信公眾號「新蕾融媒」最近也做了一次調查,調查顯示,近七成家長認為孩子目前的閱讀量不夠。
本次調查參與人數近百人,其中小學生家長佔比64%,初中生家長佔比27%,高中生佔比3%。調查顯示,孩子每天閱讀半小時以內的佔比36%,閱讀時間超過半小時的佔比48%,「幾乎沒時間閱讀」的佔比16%。值得關注的是,在調查中,認為孩子閱讀量足夠的家長僅佔24%,有67%的家長認為孩子當前的閱讀量不夠。而在孩子閱讀量不夠的諸多原因中,32%的家長認為是由於孩子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和興趣,另有36%的家長認為孩子當前的課後作業太多,沒有時間閱讀。
調查還顯示,有35%的家長給中高年級的孩子報了語文培訓班,另有18%的家長認為孩子目前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夠,打算給孩子報語文培訓班。在回答「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量」這一問題時,47%的家長希望學校能夠給孩子安排一定的閱讀時間,有48%的家長認為應該多買一些書,在家裡給孩子營造閱讀的環境。有意思的是,在參與調查的人群中,78%的是媽媽,而爸爸僅佔22%。
現狀:進入初中的學生閱讀時間大量減少
採訪中記者發現,在小學階段,孩子的課外閱讀時間相對還比較充裕,特別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都比較重視孩子的閱讀。但隨著孩子年級的提高,特別是到了小學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的時間就開始呈下降趨勢。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課後作業量比低年級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上培訓班佔用了大多數周末時間,留給閱讀的時間太少。「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只有寒暑假還有一些時間用於閱讀課外書籍和名著,平時功課都忙不過來,很少有時間讀書。到了初中,課後閱讀的時間就更少了。」在園區一所中學讀初一的樂樂告訴記者。
「不是孩子不喜歡閱讀,是沒時間閱讀。」孩子就讀振華中學初二的劉爸爸告訴記者,孩子讀初一時,每天還能抽半個小時閱讀,上了初二課程增多,難度加大,孩子放學後,做完各科作業、複習、預習結束,通常就要到晚上10點了,基本沒有時間閱讀。而到了周末,大多數孩子還要上培訓班,大多以學科類為主,還有一部分孩子會上藝術、體育類培訓,想閱讀也沒時間。
「現在周末不上培訓班的同學就像大熊貓一樣稀有。」就讀於立達中學初三的天月同學告訴記者,她是很喜歡讀書的,小學時每天能保證1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各種小說、童話她都喜歡。不過上了初中,每天只有20分鐘時間閱讀,周末也是這樣,閱讀的內容全部是老師要求的名著,要想再讀點自己喜歡的書完全沒有時間。
「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會告訴孩子,學好語文先要大量閱讀。」孩子和家長都深知閱讀的重要性,可是苦於沒有時間,有的家長甚至建議,比如每天由學校統一安排一節課時間或者每天早讀時間用於閱讀。
建議:學校和家庭應聯手創造良好閱讀環境
蘇州高新區秦餘小學校長屈華一直致力於推廣青少年閱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他發現孩子並不是不喜歡閱讀,而是缺少科學有效的指導。「有些孩子看起來在閱讀,但實際上卻是在囫圇吞棗,不得要領,不知道該如何正確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籍,這樣的閱讀其實是一種淺閱讀,效果很小。」
為了助力孩子更好地閱讀,屈華針對孩子的學段特點,編寫了幾本閱讀輔導書,低年級以繪本為主,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中年級則精選了100篇體裁各異的文章,並通過在重要字句和段落加底紋和批註的形式,帶領和引導孩子在閱讀中學會發現作者的寫作意圖,了解作者在字裡行間透出來的情感,從而讓學生達到一種深閱讀的狀態;到了高年級,則在文章的旁邊留白,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自己寫批註。在這種方法的引導下,他發現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在閱讀過程中,孩子們也學會了批註閱讀法,語文成績較之以往有了一定提升。
「沒有閱讀量的提升,就沒有語文素養的提升。但語文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要靠大量的有效輸入,不是上幾次語文培訓班就能快速提高的。」屈華說,小學階段是閱讀的黃金時間,需要大量的閱讀輸入,並且應在這一時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為升入更高的年級打好基礎。
一方面是閱讀量不夠,一方面是家長迫切希望孩子有時間多讀點書。對此,有家長在「新蕾融媒」微信公眾號後臺發帖,建議學校開設專門的閱讀課程,由專業老師帶著學生共讀,讓孩子感受到每本書的精髓所在。另外,校外也可以開設專門針對家長的閱讀技巧課程,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日常閱讀中,能有效地指導孩子閱讀,而不是單純地把書本甩給孩子,這樣一方面能促進親子交流,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屈華認為,教會孩子正確的閱讀方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是每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但在目前還無法擺脫應試的大背景下,要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任重而道遠。這不僅僅需要學校的努力,更需要家長在家裡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比如平時在家裡最好能放下手機,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閱讀,在這方面,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