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銅川:產業發展助力安村繪出鄉村幸福畫卷

2020-12-24 絲路西安

6月27日上午,在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安村的安陽自強養殖有限公司,兩名飼養人員正在南排圈舍內,為20多頭肉驢放置飼料。看著肉驢們吃得開心,安村黨支部書記郭增戰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市組織部新增駐村幫扶力量,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劉剛副主任來村上後,鼓勵我們做強村集體經濟,發展養殖業,考慮到技術、飼料、場地等問題,我們有些擔心。但現在在各方力量的幫扶下,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了」郭增戰高興地說。

安村是銅川市王益區最遠,最偏僻的貧困村,東臨富平縣,西接印臺區。因安陽堡而得名。全村有六個村民小組,467戶,1590人。其中貧困戶27戶77人。安村山大溝深,山梁溝壑眾多,有「三堡」「七嘴」「九凹」「十一梁」「十六溝」之說,有雞鳴三縣之古語。這些自然條件制約了安村發展。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後,安村在幫扶單位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王益區衛健局的幫扶下,按照黨建引領+社會力量+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著力實施「五個一」產業發展模式,全面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圍繞「三個著力」,聚焦「六個精準」,深入推進「雙十行動」 以強黨建為引領,以擴產業、抓脫貧、興文化為抓手,有力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先後建成安村 16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 200平方米的功能齊全的幸福院; 6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3座面積900平方米的群眾文化廣場;村內道路硬化率達到100%;,建成自來水供水工程,群眾安全用水得到保障。建成面積為800立方米、500立方米的積雨池各一座和容積2140立方米、200立方米的觀景池;安裝270盞路燈。貧困發生率降至0.62%。2018年實現整體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1200元。安村先後榮獲「銅川市美麗鄉村精品村」「王益區脫貧攻堅示範村」「王益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條。

黨建引領聚合力

黨支部的凝聚力是調動貧困戶脫貧的新能動,把黨支部打造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最堅強的戰鬥堡壘,是安村四支力量的共識.特別是縣級幹部加強村級扶貧後,有力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

王益區安村黨員活動室裡,安村包扶縣級單位耀州窯文化地基管委會主任何建平帶領大家正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兩會精神。

「總書記的講話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強大動力。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的領導,發揚過硬作風,凝聚堡壘作用,為鄉村振興再添動能。」何主任宣講得很仔細,很認真。

安村黨支部現有黨員49名。作為市組織部新增駐村幫扶力量,劉剛從黨建抓起,和四支隊伍一起始終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首要抓手,按照市委、區委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工作要求,突出政治功能,圍繞提升組織力,是村黨組織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最堅強的戰鬥堡壘,

劉剛提出,有困難找黨員,要服務找支部。讓黨員亮身份,把每個黨員信息做成公示牌,清楚地註明我是黨員,我的聯繫方式。形成了黨員幹部時時刻刻在群眾跟前,時時刻刻為群眾解憂排難。形成班子一心為群眾謀事的新格局。

「我家阿朋就是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黨員幹部救了他的命啊,劉主任知道我家情況後,號召管委會黨員幹部捐款21200元,及時送到了孩子的病床前。」阿朋的母親邊流淚邊說。

集體經濟見成效

為了壯大集體經濟,給群眾帶來更多實惠,劉剛為村集體帶來社會資助、籌借等資金629200元,解決村集體合作社養殖場改造、設備採購、購買牲畜種苗等資金困難。為了更好人的發展集體經濟,劉剛主任邀請到被民間稱為銅川養驢大王的陝西祥福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安武明夫婦走進王益區黃堡鎮安村扶貧產業—肉驢、肉羊養殖項目建設現場,實地查看了驢舍、羊舍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情況。同銅川市澤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軍鋒,管委會文旅局、棚改辦負責同志和安村支部書記郭增戰一同現場學習探討養殖場發展運營模式。安武明詳細詢問了安村發展集體養殖業的基礎條件,並現場就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採買配備、養殖品種選擇、飼料來源、成本控制、人員配備及精細化養殖等方面傳授了成功經驗。堅定了依靠發展集體經濟帶領全村脫貧致富的信心。給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成後的安村肉驢、佔地6畝,投資22萬元,建成羊舍7間,共計280平方米;驢舍540平方米,草棚200平方米,計劃可養殖肉驢20頭,肉羊100餘頭,提供就業崗位4-6個。

作為基地管委會增派的縣級扶貧領導幹部,劉剛始終堅持把扶貧工作作為核心工作來抓,該項目建設一個月以來,他每隔兩天必定要去一次現場,五一假日期間也不例外。他在充分行使管委會職能的同時,積極利用個人資源,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生產道路拓寬、肉驢肉羊採購等各種問題,促進項目早日落成產生效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切實增加群眾收入,早日實現全村脫貧致富。

在今年夏收工作中,劉剛主任在安村督戰「夏收」工作。要求駐村工作隊要共同參與,協助抓好管委會正在實施的肉羊養殖項目,在「夏收」有利時機,利用管委會籌措的8萬元資金,收購小麥秸稈,實現農民增收和儲備草料雙向獲利。

「建起了集體經濟養殖場,今年我們家的幾畝小麥就是靠集體經濟的錢給我們收割的,我們沒有花一分錢。」村民郭滿紅說。

「這是耀州窯文化基地管委會劉剛副主任在不讓村集體出資一分錢建起村養殖場後又一個創新舉措。」安村黨支部書記郭增戰說。

黃桃產業,是劉剛副主任為安村落實的又一個集體經濟,他免費為村上提供樹苗,黃桃產業迅速發展到100畝。現在黃桃產業,樹苗長勢喜人,隨風搖曳,成為安村一道亮麗的風景。

幸福生活美如畫

六月的安村,處處翠綠欲滴,漫山遍野花椒樹,核桃樹,幹雜果已結出致富的果實。山間新修的生產道路通到田間,通到群眾家門口。

「路修通了,產業興起來了。去年,我種植的花椒收入18萬元,徹底走上了富裕之路。」六組村民趙幫正高興地說。

住在老墳梁上的貧困戶吳白霞看著田野裡的收割機,臉上露出甜蜜的笑容;「脫貧了,路修好了,我現在還享受著國家扶貧政策,領著集體經濟的分紅,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前段時間,幫扶幹部還給我買了好多蔬菜苗,現在長勢很好,過不了幾日,就能吃到新鮮的蔬菜,還真吃不完呢。」

站在老墳梁上,安村全貌一覽無餘,安村集體經濟養殖場就在山下;黃桃產業,樹苗長勢喜人,隨風搖曳。為4、5、6組新修的生產路如同山腰上的玉帶,收割機歡樂地奔向田園,收穫著豐收的果實。

黨旗在安村上空迎風飄揚。一個硬體齊全,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安村正以創建省級千村達標、萬村示範為契機,走上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之路。

安村一幅鄉村振興的畫面撲面而來。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送健康 修道路 興產業 繪就鄉村新畫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送健康 修道路 興產業 繪就鄉村新畫卷 2020-07-15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土地綜合整治讓鄉村變得越來越美——廣安區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鄉村...
    近年來,廣安區立足農村實際,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將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發展高效農業等相結合,持續推進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完成後,能夠提升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產能和滿足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改善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生產條件,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 《振興路上清流紅》:嵩口:水鄉漁村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振興路上清流紅》: 嵩口:水鄉漁村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嵩口鎮匯聚合力實施滄龍美麗鄉村建設,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
  • 銅川發展鄉村旅遊「蹚出」民宿特色路
    目前,銅川康養民宿已然成為鄉村旅遊的重要助推器和鄉村振興的新抓手。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助推民宿發展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民宿經濟作為鄉村旅遊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成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切入點。既能促進城市資金、項目、人才有序進入農村,又能激活農村閒置房屋、閒置農地、閒置勞動力,拉動農村產業發展,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 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江夏樣本」,產業生態融合發展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江夏區繪製生態美、產業興、田園靚的優美畫卷。當下,駛入武漢南大門的江夏,將發現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田園靚」的優美畫卷。2020年,區內50平方公裡田園綜合體核心規劃區基礎設施基本完成,美麗鄉村示範帶建設也將在明年進入驗收階段,「巢」已築好「鳳」自來,全區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立足田園生態、踐行農旅結合、發展產業融合的鄉村振興「江夏樣本」已然成型,江夏區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風馳電掣、逐浪前行!
  • 【決勝2020】陝西省商務廳:聯村包戶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走進安康市嵐皋縣城關鎮萬家村,一排排新建的樓房拔地而起,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菇香撲鼻而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映入眼帘。 現任廳長趙璟今年上任不久,就驅車前往嵐皋縣調研電商扶貧工作,來到萬家村走村入戶,和村民拉家常了解村集體產業發展情況。
  • 康店鎮黑石關北村 鄉村振興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隨著鞏義市「摘星奪旗創三宜」和「亮賽比」活動的深入開展,康店鎮廣大幹群緊隨鄉村振興發展步伐,緊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突出黨建引領,堅持富民增收,著力改善環境,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環境大大改善,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記者 李曉霞 鞏義時報 孫淑霞 文/圖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黑石關北村(以下簡稱黑北村)西依邙嶺,隴海鐵路、伊洛河繞村前通過。
  • 湖北秭歸:法治鄉村繪就和諧新畫卷
    新華社武漢11月17日電題:湖北秭歸:法治鄉村繪就和諧新畫卷新華社記者田中全、李思遠地處三峽庫首的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是集老、少、邊、窮、庫、壩區於一身的山區農業縣,一度面臨鄉村治理難題。秭歸縣司法局幹部廖厚坤說,秭歸縣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向村(居)派駐法律顧問,由他們進村提供法律服務。目前,全縣182個村(居)已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通過法治大體檢、法律大宣傳,這些專業的法律人士進駐鄉村,不僅提升了基層法治意識,規範了鄉村管理方式,還解決了一批疑難問題。有的村更是實現線上線下法律服務「全天候」「零距離」。
  • 水城縣玉舍鎮前進村:發展藍莓產業,打造鄉村旅遊小康村
    2012以來,水城縣玉舍鎮前進村這個距離市中心城區約半小時車程的小山村,通過堅持不懈地發展藍莓產業帶動鄉村生態旅遊建設,走出了一條人、環境、產業、經濟協同發展的的鄉村振興之路,實現了「以旅助農」、「以旅促農」、「以旅富農」。
  • 閬中市千佛鎮譜寫一幅民富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近年來,千佛鎮結合各村自身實際,立足產業發展和地理資源優勢,把發展全域特色產業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主攻方向,努力發展生薑、生豬、獼猴桃、毛葉山桐子、川明參等產業,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毛葉山桐子出油率高,既可食用,也可用於工業,是我村引進的種植產業,今年首次掛果。」
  • 高淳螃蟹發展二十年:繪就強鄉富民 美麗鄉村新畫卷
    高淳螃蟹發展二十年:繪就強鄉富民 美麗鄉村新畫卷第二十屆中國高淳固城湖螃蟹節正式啟幕「鏘——」伴隨著一聲鑼響,全國人大代表邢青松宣布2020年中國·高淳固城湖第一籠螃蟹起籠二十年前,首屆江南·高淳螃蟹節舉辦,開啟高淳螃蟹產業發展的「新時代」;二十年間,固城湖螃蟹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為高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二十年來,高淳創建了全國第一家國家級河蟹生態養殖標準化示範區,推動了全國河蟹健康生態養殖的發展。
  • 權威發布 銅川: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城市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2013年開始,陝西銅川成為秦嶺以北首個朱䴉野化放飛地,6年來先後放飛了62隻,截至目前,野外放飛的朱䴉共繁殖出85隻「銅川籍」朱䴉,銅川野外觀測到的朱䴉已有百餘只。——《陝西銅川朱䴉種群今年「添丁」16隻》2019年5月30日新華網如今,數字經濟已然成為銅川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並將繼續注入新動能,推動銅川市傳統經濟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 景縣青蘭鄉韓堡定村建設美麗鄉村繪就幸福畫卷
    走進景縣青蘭鄉韓堡定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偉的村牌坊,進入村內,乾淨整潔的大街小巷,錯落有致的灰瓦民居,古香古色的文化長廊,充滿記憶的街頭小景……一張張美麗畫卷令人流連忘返。如今,韓堡定村是全縣唯一被省農業廳授予「農業休閒美麗村莊」榮譽稱號的村子,同時還被河北省評為「省級美麗鄉村」、被衡水市評為「文化示範大院」、騰訊網頒發「城市力量」榮譽牌。
  • 張忠敏:安徽明光:「一筆一畫」繪就鄉村最美畫卷
    近年來,安徽省明光市堅持黨建引領,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擎」作用,努力打造明光率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示範和樣板,繪就一幅鄉村振興最美「富春山居圖」。一是「起筆入卷」,讓基層組織「強」起來。
  • 銅川:拐點在何方?
    銅川地區不僅勘探出擁有大量煤炭資源,還廣泛分布著燒制水泥的石灰石,這使得銅川有著良好的重工業基礎。在那個年代,重工業就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底氣所在,銅川依靠著良好的基礎,在前蘇聯援建陝西的5個項目中佔到了2個;由前蘇聯和東德合作修建的水泥廠、煤礦為銅川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 中江集鳳石埡子村——環境美產業興民風淳 繪好秀麗鄉村振興圖
    石埡子村地處龍泉山脈深丘區,是「中國芍藥之鄉」和「芍藥谷」核心區,以種植白芍、丹參、桔梗等中藥材為主。近年來,該村通過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優勢,積極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民主自治 激活發展內生動力「聚居點建在哪裡?戶型怎麼設計?
  • 廣安鄰水:構建「四好農村路」 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鄰水縣在構建「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等重點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與會代表們在實地參觀考察了鄰水縣交通綜合管理中心、石滓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大河壩村農村公路養護示範點和柏埡頭村脫貧攻堅示範點後紛紛表示,鄰水縣工作亮點突出,示範意義深遠。鄰水地理位置優越,是四川距離重慶主城區最近的區(縣),這給鄰水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優勢。
  • 新田馬場嶺村:「鄉村黨校」聚力 產業發展富民
    紅網時刻永州9月25日訊(通訊員 肖亞湘 雷靖)為激發農村發展活力,新田縣馬場嶺村通過「鄉村黨校」凝聚黨員幹部力量,把產業發展、農民致富與村集體經濟建設相融合,實實在在幫村民解難題、謀發展,探索出一條「黨建+村集體企業」促增收致富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 鍾三村繪就美好畫卷:變化看得見、村民得實惠 | 鄉村振興看我村
    三年來,鄉村振興戰略在新農村得到了有力實施,這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和科學指導,得益於各村「兩委」領導班子的立足實際全面貫徹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