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穀雨
再次回歸,《愛情公寓5》儼然成為春節檔劇集市場裡的一匹黑馬。
開播16個小時,這部劇的愛奇藝熱度值立刻飆升,突破8000之後,即刻超過9000,成為愛奇藝2020年第一個熱度值破9000的作品。數據顯示,到去年為止愛奇藝熱度值超過9000的劇集僅有3部,分別是《親愛的,熱愛的》《破冰行動》《都挺好》,再加上《愛情公寓5》,目前累計4部。
在骨朵熱度體系劇集榜單裡,《愛情公寓5》於12日上線視頻平臺後,連續7天蟬聯網劇熱度日榜冠軍,骨朵熱度值最高時達到87.53。
有時候,你不得不感慨,「回憶殺」的厲害之處,你長大了,但那些年代久遠的影像作品裡永遠承載著有關你年輕時刻的回憶。不管曾經的它有多少爭議與榮譽,捲土重來時,年輕人或多或少還是會關注它。
一面是亮眼的數據成績,但另一面輿論呈現出的局勢,並不算太好,爭議伴隨情懷同行,外界給予更多的是嚴厲批評。抄襲一旦沾染上身,無論時候再怎麼「改邪歸正」,就失去了被原諒的資格。不及5分的豆瓣開分,讓這《愛情公寓5》呈現出一種「彆扭」的姿態。
索性,導演韋正在這部劇上線時,已經看開,他在微博上敲下「疾風驟雨,意料之中」的感慨,還配上「哭笑不得」的小表情,表示自己敞開心扉,坦然接受爭議與批評。
如同1月7日《愛情公寓5》發布會現場,韋正在臺上表達的那樣:「任何東西都有生老病死,劇也一樣。它就像我的孩子。我覺得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最好的選擇,在這個時刻結束它,把美好的時刻定格在大家的回憶裡,我會給所有角色一個相對滿意的結局,給所有愛他的觀眾一個好的交代」。
時隔六年再回歸,這部奔跑十年的老劇,想要一次體面告別。
「不一樣了」
「十年之前,那時的我們無憂無慮天馬行空我們因為這些人的無釐頭生活忍俊不禁。十年之後,我們笑是因為他們生活中那些讓人放鬆的事情,我們哭,是因為他們也在像現實和生活低頭。
子喬像極了十年的我們,幼稚、自私到十年後不得不承擔責任面對生活的殘忍。原來,他們也需要去面對生活的苦難,他們和我們一樣,不是生活在電視劇裡的「人物」而是現實中的你我。」
《愛情公寓5》開播後,導演韋正的微博有點忙。他頻繁轉發網友留言,一些不好的聲音被他過濾。當然,看得出來他也不是完全不在意,偶爾有些時刻也會因為網上「理解」的聲音,在字裡行間裡透露出熱淚盈眶的感激。
能引發他共鳴的反饋其實不少,比如上面這一段話,就是一名微博網友看完《愛情公寓5》之後寫下的感受。
韋正看見之後也轉發了,他感謝這位網友「看懂了」這部劇的表達意圖,也寫了一段話權作回應,內容是這樣的:「時光必然在每個人身上留下傷痕,角色成長和變化才是必然的,你我亦是」。
是的,這一季的《愛情公寓5》有點不一樣了。2009年先網後臺,在衛視播出的《愛情公寓》系列,走到最終章,曾經的角色都「長大了」。
呂子喬和陳美嘉在一起,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最後和暴力係數MAX的「白痴美人」成了一對兒。被發配到沙漠進行電臺工作的曾老師,和胡一菲的愛情也最終修成正果。關谷和悠悠從愛情公寓裡走散了,新人咖喱醬、趙海棠,還有如今被網友評為「直男斬」的諸葛大力悉數登場。
不難發現,《愛情公寓》還能獲得觀眾這麼多關注,一定離不開「情懷」這個標籤。發跡於2009年,在三大視頻網站還未成形時刻,與諜戰劇《潛伏》、仙俠劇《仙劍奇俠傳3》、內地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同年播出,《愛情公寓》以嶄新姿態,進入市場。
它以情景喜劇的方式,關注都市青年社會生活,給年輕人營造了一個既真實又美好的生活場景:在一個叫「愛情公寓」的地方,年輕男女們一同生活,消解於陌生人的距離,這裡也弱化了來自父母、社會、職場壓力。在輕鬆的氛圍基調裡,這個系列同樣承載了80、90們對愛情、友情的價值觀念。鮮活靈動的人設讓大家產生共振,形成情感羈絆。
儘管這部劇無法洗刷抄襲原罪,但也不得不承認,一直到現在《愛情公寓》仍然塑造了國產劇中,少有的立體群像角色,他們與當下觀眾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到現在,年輕觀眾依舊願意相信「愛情公寓」,對《愛情公寓5》中呂子喬、胡一菲、張偉、美嘉的成長,依舊保持共鳴、對新人演員的加入逐漸接納的原因。
因為觀眾在成長,劇中的人物也在成長,到了特定的人生際遇裡,他們面臨新的問題,而這些人生問題被影像藝術包裹著,溫柔的傳遞到大家面前。
《愛情公寓5》裡所折射出的愛情表達和生活感悟,與十年前《愛情公寓》風靡時,是不一樣的。
毀譽參半
能讓《愛情公寓》系列一直走這麼長遠,也離不開這個系列的兩位主創。導演韋正與編劇汪遠,遊說客戶把一個廣告片排成電視劇,拍攝完成之後,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找到發行,以先網後臺的排播模式播出,兩位主創人員功不可沒。
一開始兩個人就找準了觀眾。導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他們發現當時國內沒有適應年輕觀眾觀看的劇集,25歲左右的年輕觀眾沒劇可看,只能看美劇、英劇,電視劇市場忽視了這批年輕人的觀劇需求,所以才有了《愛情公寓》的誕生。
這樣的困境到現在也一直存在,市場瞄準更年輕的95後、00後培養受眾,生產出大量的甜寵劇、懸疑劇、都市言情劇,以男女愛情為主,就愛情講愛情,內容高度同質化,人設也已經成為套路,細節打磨粗糙,劇情邏輯經不起推敲。
更糟糕的是,這些劇集的價值觀和故事情懷,很難讓年輕觀眾產生連結,不創新也不接地氣。普世情感被用爛了之後,一些有瑕疵、帶有社會議題的內容反而缺席,這很難讓年輕又成熟的觀眾進入。
《愛情公寓》成功之處,恰恰在於它最初就沒有忽視觀眾情緒,借著喜劇模式做出新鮮嘗試,關照真實生活,消弭影像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更難能可貴的是,主創願意傾聽觀眾的聲音。
編劇汪遠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表示,每一季的劇情走向會參考年輕觀眾提出的意見,他們定期在微博、貼吧等各種社交媒體上搜尋觀眾反饋,他本人甚至能做到每個觀眾的留言都認真回復,當然,「也不是每一條意見都照辦,有時候得反著做,吊他們胃口。」
對年輕觀眾的研究與格外重視,使得《愛情公寓》播出成績一路走高,從第一季低價賤賣到衛視播出,到第二季四星聯播,第三季四星聯播同時落戶其中的三家黃金檔,第四季愛奇藝花費巨額資金買下版權。
網絡媒體的發達,同樣也讓《愛情公寓》走在市場前端。微博、微信、視頻平臺的相繼起勢,寄予了與年輕觀強連結的《愛情公寓》有利的播出環境。
不過網絡傳播也是一把雙刃劍,《愛情公寓》很快捲入了抄襲風波,越來越多的網友發現《愛情公寓》抄襲了《老友記》《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媽的羅曼史》。尤其第四季與經典美劇的臺詞內容雷同,有媒體報導「抄襲之處多達1300多例,非原創故事線20多例,美劇整集照搬的都有4集……更不用說一些分鏡模仿,以及道具使用了」。
抄襲敗壞了口碑,尤其創作者更不應該以抄襲手段,名利全收。可以說抄襲這件事讓一些人徹底對這部劇失望。
抄襲之外,2018年《愛情公寓》又拿到了「圈錢」的評價。電影《愛情公寓》打出「原班人馬,十年重聚」的口號,上映一天口碑急劇下滑,截止到現在21萬觀眾參與評分,電影《愛情公寓》的豆瓣評分僅有3.1分,成績並不及格。
更糟糕的是,上映兩個月前,曾飾演關穀神奇的演員王傳君,曾公開表示拒絕電影《愛情公寓》,說是抄襲之作。這番行為,也得到展博的扮演者金世佳的支持。
不過即便如此,被媒介環境席捲推搡著向前走,毀譽參半的《愛情公寓》帶著原罪,來到了第五季的舞臺。
體面告別
《愛情公寓5》來的有點突然,從2014年網絡劇行業正萌芽時戛然而止,於2020年視頻平臺開啟大片時代時再降臨。
演員人員上,除了胡一菲、孫藝洲、李佳航、李金銘幾位熟面孔之外,其他主創沒能最終聚齊,陳赫以「視頻」方式曖昧加盟,鄧家佳徹底告別《愛情公寓》,王傳君和金世佳與這部劇不歡而散。
打著「最終季」標籤,無論是《愛情公寓5》本身,還是現在所處的環境,終究是不一樣了。
最明顯的是主創團隊更換。原來四季系列的編劇汪遠,他的名字沒有出現在第五季的編劇欄上,導演韋正嘗試了新身份,他和《愛情公寓》電影編劇鄒傑,一起執筆劇本。製片人也從汪遠替換成全浩進。在發布會臺上,韋正曾表示他們反思了《愛情公寓》以前的一些問題,在團隊搭建上做了變革。
在劇集上線之前,有人曾問他怕不怕批評,他坦誠回答,說怕肯定是怕的,但自己認為《愛情公寓5》是一個比較苦命的劇,從它要做的第一刻開始,自己已經知道了這部劇的未來,它迎接的不會是風平浪靜,它會面對疾風驟雨,它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這個是它的命運,也是我們的選擇」。
韋正用「曾經的錯誤」來指代,說《愛情公寓5》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每個人的人生經歷,大家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犯錯,會有遺憾,但是自己覺得沒關係,他們可以克服它,改造它,「這也是我們試圖重新出發,再次給大家一個答卷的時刻」。
同樣,在新劇發布會臺上,一位十年老粉分享了一份情感真摯的感謝信。在信裡他這樣寫道:「《愛情公寓》十年了,我也從一個小學生變成了大學生,最後一次擁抱《愛情公寓》,也仿佛是在擁抱十年前的自己……我們和愛情公寓一樣,總要該告別過去的自己……」
直到1月12日新劇開播,大家也看到《愛情公寓5》的變化,以情景劇+音樂劇的表現方式,《愛情公寓5》打出了情懷牌和多元化的底牌。
邀請張一鐸(飾趙海棠)和萬籽麟(飾咖喱醬)兩位《愛情公寓》劇迷,一同拍攝《愛情公寓5》。同時嘗試VR、互動劇、豎屏劇的創新大膽的模式,試圖溝通網絡環境裡的新用戶。
從品相來看,第五季的確在做《愛情公寓》「末日狂歡」後的新內容,仿佛想在這個超長IP生命力耗盡之前,做一次體面告別。不過遺憾的是,播出數據雖好,口碑卻折戟了。前幾天還因為「抄襲」B站UP主的創意內容而捲入風口浪尖。
我們不否認它身上有成功大膽的嘗試,和一度超前的劇作製作手法,但也無法忽視它的創作原罪,即便再如何奔跑,如今的狀態才是《愛情公寓》系列最無可奈何的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