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叔叔拿著錢,對我把頭點。」
這首兒童歌曲我們都聽過,主要是告訴小朋友們從小就要學會拾金不昧。當今社會,拾金不昧已經成為一種風尚了。在學校裡面,老師也會教育孩子們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拾金不昧作為中國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教育行業十分重視的一個課題。所以時常我們就能看到一些學生撿到錢財歸還失主的報導,甚至還有學生為了等待失主趴在汽車前蓋做作業的新聞。
在海南發生過一件小學生拾金不昧的事情,事件的曲折程度無比複雜,堪稱是拾金不昧事件背後的巨大挑戰:
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名小學生在公車上撿到了一個錢包,學生把錢包交給了老師。師生二人設法找到了失主,但是失主卻質問:
「錢包裡的錢哪裡去了?」
拾金不昧,社會一直提倡的美好道德,如今卻受到嚴峻的考驗。
有網友就表示:
「撿到錢包歸還失主,裡面的錢到底丟沒丟,還是說經過幾手,中途被人拿去了,這個事情問誰都沒用,只有錢包知道。這究竟是撿到錢包?還是撿到德行?反咬一口的人不要臉,拾金不昧的更心寒。」
據悉,劉老師是海口市一所小學的老師。她稱:
「學校承包了一輛4路公交車,主要用來接送學生上學。自己的一名學生在公交車後座上撿到了一個錢包,隨後學生將錢包交給了她。」
在公交車司機、一群老師和學生的見證下,劉老師打開了錢包。她發現錢包裡面只有銀行卡、證件以及一張影樓取照片的收據,收據上面記載著失主的電話。錢包裡面一分錢現金都沒有。
事後,在場的鄧老師回憶:
「打開錢包之後,發現裡面有很多證件。劉老師告訴大家失主肯定很著急,提議立即聯繫失主,歸還錢包。」
劉老師聯繫了失主的電話,並且和失主對了證件號碼,確認這個錢包是失主小馮丟失的。但是在電話小馮卻質問劉老師:
「我錢包裡面有錢的,現在錢怎麼不見了?」
劉老師稱自己也沒有看到錢,她讓失主儘快來拿回自己的失物,但是失主小馮卻三番兩次稱自己沒空。
劉老師回憶電話內容,聲稱:
「我在電話裡多次告訴他地址,讓他儘快領取失物。但是他一直質問我:『錢到哪裡去了?』。我和他解釋錢包是我的學生撿到後就拿給我的,中途沒有經過其他人的手。但是他還是一直聲稱自己的錢包裡面有錢。」
這種情況讓劉老師十分無奈,她覺得拾金不昧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遭遇了失主這種行為之後,她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後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學生。劉老師稱:
「本來錢包丟失之後,失主肯定會擔心重要證件是否完好,而不是錢包裡面的錢。但是失主小馮開口第一句話就是錢包裡面的錢哪裡去了?我反覆和她解釋錢學生和我都沒拿,但是他依然不依不饒。」
劉老師見失主不願來領錢包,就沒有聯繫他了。過了幾天,失主小馮多次發簡訊給劉老師,語氣很不友好地詢問劉老師的家庭住址。
「我考慮再三,沒有告訴他家庭住址。我把錢包交給了當地的派出所,由派出所聯繫失主領取失物。」
生活中也發生過學生扶摔倒老人反被訛錢、外賣小哥幫助別人被碰瓷的事件。
「這個世界上好人總比壞人多,但是一個壞人卻能毀掉很多好心的心。長此以往下去,人心只會越來越冷漠。」
很多時候,好人不敢做好事,大家卻罵他們冷漠;好人被反咬一口,大家又當成看熱鬧,最終給他掛上「倒黴」的標籤。其實真正的原因是:
「好人要臉,壞人不要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