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譜史歌,致敬最可愛的人
評《金剛川》令人動容的英雄事跡
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影片《金剛川》被稱為獻禮之作。自10月24日全國影院上線後,《金剛川》的口碑呈現嚴重的兩級分化趨勢。《金剛川》沒有採用戰爭大場面進行敘事,採用抗美援朝史上「渡河」的事件來講述中國志願軍的偉大。在抗美援朝70周年,《金剛川》再次將大眾的視野中心投入至抗美援朝戰爭,再一次讓觀眾感受到英雄前輩們給予中國人民的力量。
《金剛川》上映後被評最多的就是沒有歷史感,沒有將好故事講好
《金剛川》上映後被評最多的就是沒有歷史感,沒有將原本好的故事講好。回歸到影片中,忽略掉那些過度煽情的橋段,影片中幾位主演身上承載的英雄原型,那些志願軍前輩身上不屈不撓的中國精神一次又一次的讓觀眾感動震撼和欽佩。
《金剛川》上映後被評最多的就是沒有歷史感,沒有將好故事講好
志願軍軍事記錄中記載的《搶架巖裡橋》,就是影片《金剛川》的主線基礎。工兵連長張振智曾回憶說,架橋點附近每天都會降落兩三百發炮彈和炸彈,當偵察機低空偵察時就會被志願軍的高臺炮手趕走後。敵人開始了遠程炮火,密密麻麻的炮火將江河裡的水衝擊成高高的水柱,橋被打成幾段,緊握著的士兵的手變得冰涼。他曾在炮火的衝擊下回頭對戰士們大喊:「同志們!把橋修好,為黃東文同志報仇!」
《金剛川》上映後被評最多的就是沒有歷史感,沒有將好故事講好
張振智和黃文東的故事是《金剛川》中張譯扮演的張排長和吳京扮演的關班長的人物基礎。張排長和關班長象徵著《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的血性,更象徵著志願軍身上一同南北徵戰同生共死留下的情誼。在炮火橫飛、槍林彈雨中,他們依靠頑強的信念守住了金剛橋。關磊明知自己會犧牲,為了保護橋和戰友仍舊視死如歸;失去戰友後的張飛被敵軍炸掉胳膊和腿後奄奄一息,本可以躲起來尋求一線生機的他,拖著殘破的身體仍舊跋涉到一號炮臺孤軍戰敵,要和美軍飛行員同歸於盡。在張譯一整段的高光表演中,仿佛聽到了《英雄兒女》中的吶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金剛川》上映後被評最多的就是沒有歷史感,沒有將好故事講好
最後戰爭獲得了勝利,可那些最可愛的人卻永遠定格在了金剛川裡。在戰爭中有無數個關磊和張飛,他們頑強在戰場上抵抗著來自敵人的炮火。就如影片開始時的老兵說:「當時我們才十七、十八歲,但是我們沒有一個是怕死的。」
《金剛川》上映後被評最多的就是沒有歷史感,沒有將好故事講好
儘管《金剛川》受到了很多爭議,但是影片中一個又一個的英雄永遠值得我們欽佩。那些譜寫中國史詩的英雄們,值得我們永遠的尊敬。
《金剛川》上映後被評最多的就是沒有歷史感,沒有將好故事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