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獲取更多新鮮電影資訊~
文/葉秋臣(新浪微博同名)
20世紀福克斯出品,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傑克·裴格倫和麥可·格林作為編劇,麥可·法斯賓德、凱薩琳·沃特斯頓、丹尼·麥克布萊德、德米安·畢齊聯袂出演的《異形:契約》將於2017年6月16日登陸國內的大熒幕。本片5月19日已經在美國率先上映,米國人看的是未刪減版自然大呼過癮,爛番茄刷出77%,可憐我們還是要進電影院去看刪減版的科幻大片,內心多少會有怨念。
葉秋臣看過《異形:契約》這部電影已經有些日子了,終於在國內上映前梳理好思路,寫下了這篇影評。本文將涉及一些刪減的片段,整部電影的劇情發展以及葉秋臣個人的觀影感受。其中會涉及大部分的劇透,即便有劇透,但觀影時只會因為這個劇透而更加了解影片的內容,並不會產生煩躁的不適感。所以看《異形》這個系列,不論是1979年開始的《異形1》(1979,豆瓣評分7.9),還是後續出現的《異形2》(1986,豆瓣評分7.9)、《異形3》(1992,豆瓣評分7.0)以及《異形4》(1997,豆瓣評分7.5),不做一些功課才看這些電影,估計強迫症都會忍到抓狂,因為根本看不懂。2012年,《異形》系列的三部曲前傳之《普羅米修斯》(豆瓣評分7.1)上映,打響重啟這個系列的第一炮,也展現了完整異形世界宏圖的野心。《異形:契約》作為前傳三部曲的第二部,既承接了上一部的內容,又為後續做了完美的鋪墊和指引。葉秋臣今天梳理了《異形:契約》這部電影的細節,是希望朋友們在觀看「恐怖驚悚的特效特技大片」時,也能對人類的選擇、道德人倫的深陷以及不同物種間的交合重新建立一個自己的認識,並對未來人生中所遇的每一個抉擇都能做到客觀冷靜,不失理智。
《異形》系列的電影周期一般來說都頗長,所以觀眾和鐵粉們往往等到抓心撓肝,才能盼來一部解解眼癮。《異形:契約》的故事發生在《普羅米修斯》的十年後,基本上講清楚異形的來源,以及為什麼會產生異形。前者是講一個生理過程,哪些生物的結合會產生異形的前輩們;後者是講一個心理過程,為什麼異形會被創造,它被創造後人類面臨怎樣的命運抉擇。
《異形:契約》的故事講述一艘殖民太空船——契約號,承載2000多個殖民者以及1140個胚胎準備開往類似地球環境的設定星球——歐瑞伽六號,希望在那裡重啟另一個世界。結果在飛行過程中,受到恆星閃爍的能量波影響,艦體無法正常運轉。因為這場意外,船員們失去了一位值得信任的船長。船長的夫人丹尼爾絲痛不欲生,仿生人「沃爾特」(與大衛長相一模一樣)在旁默默安慰她。丹尼爾絲說,她希望和自己丈夫在湖邊建一棟小木屋,過平凡幸福的日子。
沃爾特在她最無助的時候陪伴在身邊,默默做一個守護者。
因為飛船不能無主帥,於是克裡斯被任命為臨時負責人。他們通過遠處傳來的一段「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的音樂尋找到訊號源,認定那裡同樣也是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於是,在克裡斯不理智的判斷下,他們被迫尋找一個隱藏的星球並放棄花了整整十年才找到的歐瑞伽六號。
如果按照原計劃飛行,他們也不會出現如下的么蛾子事件。當然,為了劇情推進,只能如此設計。但這裡的設計也恰巧反應人類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是宇宙中無所不能的種族,但是卻被自己創造的仿生人攻擊得毫無還手之力。對任何物種,都應心存敬畏才是。
等到進入這個神秘星球之後,他們意外發現這個地方所有的指標都與地球極其接近,非常適合人類生存,並且還發現了地球人才會種植的小麥。
在如此順利的情況下,人類並不懂得居安思危。為什麼花了十年都沒有找到這個星球?自然是因為上面危機重重,明顯的陷阱。為什麼憑藉一段地球上的音樂就改變了原始初衷?因為人類的抉擇總是存在小確幸,認為自己的運氣爆棚,不會遭遇不幸。然而,某些初衷就是類似信仰,在你改變信仰的時候,噩運就在像你揮手微笑,笑裡藏刀。
仿佛一切都在順利進行的時候,法裡斯踩到一種類似「藍莓」一樣的黑色植物,散發出微小如細塵的「黑孢子」。在孢子進入人類皮囊之後,船員感到極其不適,在返回飛船時徹底變異,乳白色異形簡陋體破背而出。
在船員們遭受攻擊時,神秘人出現救了大家。這個人就是重要角色——大衛。
《普羅米修斯》中的生還者伊莉莎白·蕭和仿生人大衛在本片中擔綱絕對重要的靈魂人物。因為他們的存在,且大衛孜孜不倦的研發和實驗,終於等來了創造異形的原料——男人和女人。同時,影片中也交代了黑水灑在這個工程師的星球上,是大衛有意為之,因為他想毀滅這個世界,重建一個自己的「樂園」。工程師發明了黑水,但自己也死在黑水之下。
是非因果,罪孽循環,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於是,在消滅所有工程師後,大衛在煩悶的生活裡,用身邊各種各樣的生物(包括伊莉莎白·蕭在內),創造了如下品種的大花花。
於是,大花花就和克裡斯結合,生成了如生殖器官一樣的生物。
大衛有著濃厚的生物學興趣,在他無聊的時間裡,總喜歡交配身邊的一切事物來創造內心想要的「寶貝們」。
經過多次雜交,最後的異形橫空而出,口中的黏液有腐蝕性,而且身上有著堅硬的盔甲。
戰鬥過後,小部分人逃回飛船。其中也包括「沃爾特」。看似平靜的結局必然迎來了反轉,被識破的大衛拿著那枚異形卵開始培養,電影的結局又開啟了一段新故事的篇章。
《異形:契約》的開篇就是2025年偉倫和大衛的一段談話。是人類創造了仿生人「大衛」,但大衛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反而成為人類可怕的敵人。
好像AlphaGo一樣,是我們創造了人工智慧,它可以代替我們計算超級複雜的數學問題,但沒辦法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便我們創造了效率更高的「東西」,但人類還是會懼怕獨立思考的物種,不論是仿生人還是機器人,一旦擁有判斷的能力,自然不甘屈服於人類之下。但若是人類與之和平共處,而不是站在制高點去俯視他們,也許結局不會是這樣的慘烈。
創造者對大衛說:「我是你父親,我創造了你。」
而大衛則反問:「你創造了我,你是怎麼來的?」
由此拋出人類起源的問題,而「起源」,正是《異形》整個系列中最精彩的部分。
大衛最後說,你們人類會死,但是我不會。當偉倫企圖用權力控制這個未知生命體時,大衛已經不再只是聽命於是的僕人。
僕人,都會想要自己的自由。
《異形》系列裡,你會發現仿生人也有愛,但他們愛的很畸形。大衛愛著伊莉莎白·蕭,愛到讓她成為自己實驗的原料;沃爾特愛著丹尼爾絲,但他卻需要大衛來點醒他什麼是愛。
大衛對沃爾特說,人類不配做他們的主人。所以,他才要主宰這個世界。這個可怕的生物學家不是有機生命體,但卻能消滅一切身邊的生命體。
影片中每一處細節都在考驗著人性的重量和高度,相信看過本片的朋友們一定會對下圖有所感悟。因為恐懼,所以失去了原則。但正是因為原則,所以才要做出這樣的選擇。
很多人喜歡《異形》這個系列,原因在於它一直在完整自己的世界。做出一個幻想中架空的宇宙之地並不容易,還要考慮到多種因素的結合,同時在細節處埋下伏筆和種子,待後續的作品中猛然爆發,引人深思。如之前的作品一般,斯考特老爺子還是習慣一如既往的暗黑風氣,氣氛渲染程度極為驚豔,始終讓觀眾處於一種「膽戰心驚」的心理狀態。但國內上映的版本為了讓這種「膽戰心驚」變得影響較弱些,所以刪減了部分片段,但對整體故事進展和情節推動並無障礙,所以可安心觀看不必避忌。
其中有一段男女在浴室裡因為欲望而耳鬢廝磨的時候,異形出現的畫面被全部刪減,只留下想像的空間。同時,所有異形攻擊人類的畫面都都被大幅切掉。比如抓臉噴血、吞噬過程、破嘴破胸破背等等。但最可惜的還是大衛強吻沃爾特被刪(自己親自己),以及異形流口水的畫面被拿掉,只留下讓人無限的遺憾以及空蕩的尖叫聲。
雖然本片的大部分情節解釋了異形的由來,但依舊存在許多未解之謎等待後續之作圓滿整個系列。
電影的結局很容易猜到,當大衛開始剪頭髮的時候,可能一切就已經註定。只是丹尼爾絲最後發現的那一刻依舊展現了人類的無助和絕望,那個湖邊小木屋的答案,她再也聽不到了。
有時候,攻擊人類的可能不是異形本身,而是人類創造的仿生人,還有人類創造的自己。
文/葉秋臣(新浪微博同名)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頭條號@葉秋臣)所有,葉秋臣系頭條號籤約作者,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