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花梨攢牙子八仙桌,邊長99.2,高85.1釐米,估價120至150萬元。
藏品外觀很好,色澤比較均勻,挑不出什麼大毛病,手感一流,木友們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桌子底部乾淨、整齊,露出本來的木色,顯然經過了刻意清理。
板心下安兩條穿帶,另有一根縱向的底棖,在明式方桌中並不多見。棖子表面新切、稜角分明,像是年久失修後另加的支撐件。
邊抹、牙子、板心及穿帶間縫隙也乾乾淨淨,能夠證明各構件間相互關係的老底已經蕩然無存,種種跡象表明桌子曾被打開過。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極有修配或更換的可能性,藏品原裝度降低,收藏價值便大打折扣。
然而,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板心下的縱棖兩頭出榫,且位於抹頭正中位置,可知設計之初即如此,並非後來修配使然。
縱棖新切的表面上,有一團團墨色,集中於蟲眼密集處,原來這些地方本身較低,切削時未將其完全去除,黑點處正是殘留的老皮殼。
同時還注意到,和縱棖一樣,抹頭的部分內表面也被削平,顯然也是後來修整的結果。
我們知道,受木料尺寸限制,古代匠師在開料時,將不完整的一面簡單處理後,用於構件內廓,如上圖腿子內側,攢牙子方桌的右抹頭和縱棖,均屬於類似情況。
由此推測,黃花梨家具成為收藏品之後,早期的一位藏家把它徹底拆開,將塵土、汙漬等除盡,還順便將縱棖和抹頭上的不規整表面削平。
大功告成之後,藏家滿心歡喜,終於有了既漂亮還不髒兮兮的老家具。殊不知破壞了原始皮殼,藏品被置於完整性不清的窘境。
好在經過仔細分析,還原出方桌各構件本來如此,它是一件原來頭的老家具。